樊代明:再论医学与科学(上)
2015/9/12 医脉通

     ?导 读?

     也许我们不能武断地说科学就只是为医学服务的,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医学不是为科学服务的。

     来源:医脉通;作者:樊代明,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文发表于《医学争鸣》2015年第6卷第6期,本文略有删节,转载经樊代明院士本人授权。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他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是杰出的诗人。他曾用激情的诗句这样点赞科学,“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当时都觉得是异想天开,可在他辞世后不久的现在,这些想象都实现了,科学似乎无所不能。他也曾用悲情的诗句这样担忧医学,“华佗无奈小虫何,万户萧疏鬼唱歌”。难道不是吗?SARS的惊魂未定,埃博拉又来肆虐,他老人家担忧的事情一个刚去另一个又来了,医学似乎无能为力。

     能否用无所不能的科学来帮扶无能为力的医学?能否用科学家的标准来培养和要求医生呢?我们曾经这么做过,我们现在还依然在这么做。但这种做法对于医学的发展和医生的成长是对的还是错的?是利多还是弊多?如果是前者,那又对在哪里错在何处?如果是后者,那又利从何讲,弊从何说呢?

     前不久,在《医学争鸣》2015年的第二期我发表了一篇长篇文章,称《医学与科学》,全文共3万3千字,从17个方面阐述了医学与科学的异同。其后,多家媒体作了全文转载或摘登。2015年1月18日应邀在泰州中华医学会全国学术年会上作了专题报告,其后8个月240天内在30余所大学和20余次国内外学术会议作了专题报告,引起强烈反响。绝大多数是支持的,也有少数持否定意见,还有个别学者认为讨论这个命题没什么意思,把病看好,当个好医生就行了。恰恰是这个问题不搞清楚,不仅当不了好医生,看不好病,而且会影响医学的发展。这个辩争暂且留到后面章节去讲。其中最集中的意见认为我写的那篇文章过于文言化,建议最好用常人均可看懂的白话来说、来写,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的出笼。题目叫“再论”,不是更深一层次,只是笔风的改变,当然加了一些新例子,但内容的实质还坚持原样。

     医学是什么?过去回答这个问题,有很多说法,但通常是在阐述医学是为了什么。这样讲,答案是很明确的,不用争论,医学是为了维护人类健康。我们可否这样认为,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科学或科学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人能活得长一点,活得好一点,医学特别是医生就是直接为这个目的而存在,而服务的。有人说自己比如农业是为羊活得长一点,活得好一点,但最终羊还是被人吃了,使人活得更长更好。所以,也许我们不能武断地说科学就只是为医学服务的,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医学不是为科学服务的。

     医学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回答起来非常困难。我们现在不能清楚地定义医学是什么,但我可以清楚地说医学不是什么。医学充满了科学,但又不是单纯的科学;它充满了哲学,但又不是纯粹的哲学。它同时兼有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艺术等。如果说科学是观察世界,具体地观察世界;如果说哲学是认识世界,全面地认识世界,那么医学除了具体地观察人体和全面地认识人类以外,它还在以其他各种形式,想方设法地呵护、维护直至保护人体,特别是这个整体的精气神,那就是生命。因此,医学是为维护生命而存在和发展的。

     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比医学本身更难回答。地球人回答不了,地球以外更回答不了,因为地球以外根本就没有生命或者说迄今还没有发现生命。对于生命,科学家强调物质和关注物质,最后的结论是物质不灭。但物质并不能代表生命,我们也不能把物质看成生命。固然,没有物质肯定没有生命,但更重要的是有物质不一定有生命,比如人活的时候有物质也有生命,而死以后物质仍全部存在,但生命没了,那死的又是什么呢?医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特殊功能,从而回答为何人类生死有期。生命是生存与死亡间的博弈,博弈时间越长,人就活得越长。

     医学就是为探索这种博弈的过程和机理,并想方设法来帮助人类包括健康人与病人的这种博弈。西医最大的特点是用最大的精力去研究这种博弈的物质组成及其变化,当然也涉及到少部分功能,这更像科学的方法,所以人家说西医科学。但中医最大的特点是用最大的精力去研究这种博弈的功能表现及其变化,当然也涉及到部分物质,因为涉及后者太少,所以不太像科学,于是人家说中医不科学,其实中医更趋于医学。西医和中医都是在研究生命和健康,只是从不同角度,中医西医都是医学,医学并不等同于科学,所以不只是中医不等同于科学,西医也不等同于科学,那它们等于什么呢?应该是西医和中医都等于医学。看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方法都是科学的,或者说是正确的,但结果却不一样,甚至是相反的。如果我们只注重正面,也就是自己正对的那一面,那只是部分结果,甚至是无关紧要的结果,因为正面的对面是反面,还有侧面,光看正面就是片面,正面看得越多,最后必将走向极端。观察正面越多,报道结果越多,论文发表越多,离事实及其本质就越远。就像桌上摆有一个杯子,坐在左边的人说有襻,坐在右边的人说没有襻,于是发生激烈争论甚至争吵,其实都是错的。而且只重视了事物的一些表面现象,花了精力和时间,反而忽略忽视了事物的本质。因为杯子是用来装水的,应该争论它能否装水,能装多少水,如果杯子是漏的,不能装水,那争论有襻无襻还有什么意思呢?

     既然医学是为了生命,而且只能是为生命服务的,而科学则不一定,至少是不一定直接为生命服务,那它其间一定有差别。从发展历史看,医学比科学发现早,科学这个名词只是1千多年前一部分地球人提出来的一个事物或一个学科,或者说是一种方法学。而医学发展要早,而且早得多。是医学的发展、积淀或需求催生了科学。就像父亲一生竭尽全力并把自己的全部积蓄献给了儿子,儿子长大后不能说我就是父亲,甚至是父亲的父亲。科学既然是天底下千万个事物中的一个事物,是千万种方法学中的一种方法学,尽管是了不起的事物,尽管是不得了的方法学,但我们绝不能用一种事物或一种方法学来完全代替千百种事物或千百种方法学,也不能用一种事物或一种方法学的标准来完全地衡量、要求甚至判决千百种事物或千百种方法学。

     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物,目标是格物致知。它追寻事物的共同性,其结果是100%或0%,是Yes或No,黑白分明,要不就错了;它获得的结论具有普遍性,最高境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虽然有人物的说法,但人物除了物以外,更多的是人的特性和人的本性,目标是知人扶生。它追寻人体的不同性或者可能性,或者说最大可能性。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是100%和0%,它是在0%与100%之间找可能性,>50%是有意思,<50%是没意思,正好落在50%上,那是啥意思?即不知是啥意思。所以在医学的研究中或临床的观察中,常常是Yes中有No,No中间有Yes,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白相间,是灰色地带,要不就错了。医学所获得的是不同人体不同疾病不同时期的独特性,通常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因此,医学与科学虽有很多相同或很大相同,但的确也有很多不同和很大不同,具体表现在如下17个方面。

     《樊代明:再论医学与科学》(下)请见下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