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协会:此事,为何要拿医护人员“祭旗”?
2015/10/9 医脉通
?导 读?
令人震惊的是,这家省级报纸方面并没有就医生提出的这些质疑给出解释,反而大笔一挥,写出了一篇名为《医生的谩骂与省委书记的整改》的稿子,宣称记者合理的舆论监督遭到了医生无理的谩骂。
来源: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
媒体的强大与医护人员的弱小
媒体是强大的,因此有人把媒体称为社会的第四权力,在山西日报和山西省人民医院的一起纠纷中,媒体的权力被山西日报运用的淋漓尽致。
2015年9月28日上午山西日报某职工家属宋女士突发急病,9点20分,宋女士被120急救车送往山西省人民医院。此时,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室不仅没有床位,连平车都被用来急救病人。且从目前的讯息中可以得知,医院值班人员已提前告知120:医院无床。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化为几句话:病人拟被转院,记者赶到,病人被接收。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这件事情不会被大家讨论,但记者和山西日报毕竟是第四权力的掌握者,于是山西日报新闻客户端发布的《山西省人民医院以“无床位”为由拒收危重病人》与公众见面。
在这篇报道并未告诉公众宋女士与山西日报的关系,也未告诉公众省医院急诊室人满为患的状况。
报道发出后,一些医护人员对有失偏颇的报道提出了质疑,这时山西日报第二篇文章《医院的谩骂和省委书记的整改》再次与公众见面。
本事件最终的结果是:医院整改、当班护士被调离、科主任被诫勉谈话。

综观这一事件的过程,有几个重要问题被忽略:
1、宋女士的病情是否危急?若宋女士的急病确实危及到了生命,不管医院有无病床位则都不能拒绝病人!
若宋女士的病在普罗大众看来很急,但并无大碍,医护人员在初步检查后才应允许转院。
鉴于床位已满,120及家属都同意转院的情况下,宋女士应属可转院的范畴。
2、山西日报是社会资源,其家属宋女士与山西日报有利害关系,此时山西日报应慎用公共资源;即使要利用媒体监督,客观全面才能真正服人。
3、山西日报一而再地报道此事件,记者、编辑、主管领导有没有扪心自问:我们是为了公众还是为了山西日报家属?
最使人大跌眼镜的是:本事件“处理”两个医护人员最不能服人,而且我们要问,如果这件事沟通和体制有问题,一定要拿医护人员“祭旗”吗?
媒体是强大的,强大的媒体为公众利益振臂一呼才能为公众信赖,事情发展到今天,山西日报反思了吗?
医护人员在整个医疗体系中处于一线,如何关心体谅一线医护人员是医院管理者应有的素养,我们的医护人员被爱护了吗?
中国医师协会
法律事务部
2015年10月9日
事件相关报道: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耿直哥 (节选)

原报道相关内容
目前,这家省级报纸方面已经删除了那篇错误的报道和之后激化矛盾的稿子,但至今再没有就报道中的争议问题给出任何回复。可这种做法显然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于报社“心虚”的负面猜测,并坚定了大家认为报社“公器私用”的看法。
当然,有人也反问说,难道报社职工就不能用报社维权吗?凭什么就说人家是公器私用呢?这话问得其实有道理。可是,当报社在报道中避而不谈当事人的身份与报道中的事实争议,面对质疑又宣称那是“对记者的谩骂”,之后医院领导又第一时间就组织调查、第二天就把公函送到报社,并最终接纳那名病人…这种种的一切,都令人难以不去联想。
而最终的结果是,虽然表面上看报社是“赢”了医院,但实际上报社却成了舆论场上最大的输家,两篇不负责任的报道所引发的连锁反应,不仅坑了报馆和当事人,还把医院的一线人员和领导都卷入了舆论的漩涡中。
这样的教训,值得所有媒体人都引以为戒!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新闻媒体在医护人员眼中,已经几乎就快没公信力了…
因为像山西这件事,其实在我们的舆论场上并不罕见。过去数年,耿直哥经常会看到一些媒体记者写出来的关于医患问题的报道,遭到医生方面的强烈抗议,而最终的事实也证明记者的稿子存在较大的偏差。这对于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打击颇大。
其中的根源问题,则往往是医生很忙没时间接受采访,于是想抢新闻的记者,便仅仅采访了家属一方,就发出了报道。这样的报道,又怎能不造成误导?
END
投稿吧
投稿邮箱:
【tougao@medlive.cn】
期待您的来稿!

评论功能已开通,欢迎留一笔↓↓↓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