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规培了就能成为合格的住院医?!
2016/2/23 医脉通

     来源:医脉通;作者:Doodles

     在医院,我们是写病历的机器,是值班的廉价劳动力,各种基本操作和手术拉钩的小工。尤其在病种单一的科室,我们可能两个月来就是这个科室流水线上的工人,入院、出院、周转,无休无止,真正学到的东西恐怕就是沉下心来的任劳任怨。

     规培早就成了小医生们热议的话题,当越来越多的规培基地申请成功之时,我们担心的是:进了规培基地培训就一定能规范吗?培训后就一定能达到低年资住院医的基本要求吗?

     理想中的规培

     在进入我们的规培基地之前,我们带着幻想:乱而有序的医疗环境,高大上的医用设施,学识渊博悉心指导的主任,和蔼可亲的带教老师,善解人意的患者和家属。

     现实中的规培

     几个月后,我们发现规培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在医院,我们是写病历的机器,是值班的廉价劳动力,各种基本操作和手术拉钩的小工。尤其在病种单一的科室,我们可能两个月来就是这个科室流水线上的工人,入院、出院、周转,无休无止,真正学到的东西恐怕就是沉下心来的任劳任怨。有的科室会发值班费和劳务费,有的就什么也没有,所以在这种学无所成荷包空空时候,我们会觉得,付出了却没得到应有的回报,奉献了却没能有所收获。

     如果说只干活没钱拿还不足以让我们抓狂,那查房时的被冷落就更让我们心灰意冷。有些科室的主任,查房时只管病人的生命安全,完全没有带教意识,看完病人只要没有医疗差错就惜字如金,不再多说。往往这样的科室二线三线的教学意识也很薄弱,甚至是诊疗也欠规范,不遵循循证医学和指南,你不问,他不说,你问了,他不系统说,随便讲讲打发了事。在这样的科室轮转,直到两个月后出科了,我们依然学无所获。

     说好的“培养”呢

     主任、二线三线是规培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另一方面,在北京这个三甲医院林立的地方,大医院专科特色鲜明,比如宣武天坛以神经科室著称,同仁以眼科、耳鼻喉称雄,安贞以心血管见长,地坛医院雄霸感染科,佑安肝病病源不断,北医系统的几个综合医院其实也没能做到各个科室均衡发展。

     比如师兄在北医系统某医院规培,在感染科呆了两个月只管了不足五个同样疾病的病人,说好的大内科大综合呢,说好的全面提高内科住院医师培养质量和水平呢?感染科病种丰富,情况复杂,在我的轮转经验中,最能提高临床思维的几个科室感染科是其中之一,对发热待查,黄疸待查,肝酶异常待查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提高都非常有帮助,作为大内科的住院医师,我们都应该接受这方面临床思维的锤炼。结果呢,我们管了一个又一个的冠心病、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结肠息肉,却忽视了临床医学最重要的、也是行医生涯中必须要经受锻炼的临床思维的学习,北医尚有医院如此,那其他特色鲜明的医院病院就更显得不那么全面了。

     另外,现在的政策是,本科生和科学学位硕士毕业培训三年,硕士专业学位在读研阶段即完成规培,博士毕业培训一年,那么请问,虽然那是一个学识渊博科研成果累累的专科博士,他的临床技能和水平,靠这一年的培训,就能达到和本科毕业生三年培训一样的水平吗?

     还有负责规培的教育处老师,做到妥善管理规培人员是他们应该做的重要工作,有的医院的规培管理做的很差,甚至根本就是放羊散养,每个月哪些人在哪个科他们都不知道,考勤就更别提了,出科考试更是放任各科室自行管理。到一阶段考试之前也并不组织讲座和培训,也就是说,该医院的规培质量无法考评也根本就无法合格。

     既来之,则安之

     虽然说了几大方面的外因,作为规培对象本身,我们也应该积极主动。既然外因是不能改变的,那就只能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去结合病房有限的病例自己学习,抓住疑难和特殊病例,多阅读诊疗思路方面的书,多阅读指南文献,与不同基地的同学多交流,自己给自己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毕竟规培是我们行医生涯中最后一次接受二级学科专业教育的最后机会,不要被误人子弟也不要自己耽误自己才好啊!

     END

     投稿吧

     投稿邮箱:

     【tougao@medlive.cn】

     期待您的来稿!

     关注

    

     评论功能已开通,欢迎留一笔↓↓↓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