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者遭遇记者 | 一条微博引发的危机
2016/3/19 医脉通

     ?导 读?

     要改变医者的舆论处境,全靠我们自己。

     本文内容摘自:《当医者遭遇记者》(廖志林 著)

    

     这些年,微博、微信、论坛等一度成了谣言集散地、假新闻发布机。随便一回忆,脑子里马上就会跳出很多抹黑医疗界,事后被证实是编造、夸大、误导的“假新闻”事件。对于这些抹黑甚至妖魔化中国医疗界的新闻,中国医者的处境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躺枪——躺着也中枪。

     当看见有些医院与媒体交流不畅时,当看到有记者在微博中得意洋洋地发问“既然我错了那么多次,为什么没有人来告我?”时,我深深觉得,身为医者又是记者的我,有责任和义务告诉医者和记者相关答案。

     有一首老歌这样唱道:“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改变医者的舆论处境,全靠我们自己。这,就是我想给医者的答案。

     给大家看一个以仁医院的“躺枪”案例,本处于舆论劣势的医者如何在这场医媒战役中打了一场漂亮的反击战?

     一条微博引发的危机

     2011 年 6 月 13 日,一条微博在网上疯狂转发。作为这条微博的主角之一,以仁医院一下子被拉到舆论风口,又是一场新闻危机来临。 某报记者实名认证微博原文摘录如下:

     1

     微博第一句“以仁医院这样的大医院,一个等死的 1 岁小朋友俊杰”树立了形象鲜明的正反两派。反派主角是号称世界知名、中国一流的公立医院——以仁医院,正方主角是软弱的、无助的“‘等死’的1岁小朋友”。

     一个是高山大海,一个是尘埃水滴;一个万年不灭,一个正在“等死”;一个医院,一个病人。如此,落差大不大?对比度强烈不强烈? 开篇,第一个“等死”出现了,作为读者,你的注意力被抓住没有?

     2

     第二句“白血病加肠穿孔,有十五万元就做手术,没有就等死”,继续深入刻画。正方:“白血病加肠穿孔”,看到这里读者就着急 了,可怜小儿,人命关天啊!而号称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公立大医 院的行为和态度是“有十五万元就做手术,没有就‘等死’”,第二个“等死”出现。于是,读者已经开始愤怒了。等着,还有猛料。

     3

     第三句“农村里的爸爸妈妈守着小俊杰哭啊哭,没有钱,那就等死吧”交代患者的家属身份、家庭背景、经济状况,以及当下的惨痛现状。第三个“等死”再次被强调。读者在愤怒的同时,想必已经流下了辛酸而感同身受的悲泪。

     4

     第四句“不指望有转发募捐的奇迹,只是静静陪着小俊杰等死”。博主继续煽情,第四次重复“等死”,同时开始发出求助信号,有商量、有选择。博主的义薄云天、柔情似水悄然流出,在前文已经抓住读者、激怒读者、感动读者的基础上,给憋足了劲的读者一个情绪释放的口子,希望拉动读者,有钱的捧个钱场——捐款,没钱的捧个人场——转发微博。

     如果以上两条都做不到,那“静静地陪着小俊杰‘等死’”也是一种支持。读者看到这里,如果连顺手一戳转发微博都做不到,于心何忍?

     5

     最后一句“这是他在世界上剩下的屈指可数的日子,留条围脖,虽然你还不会说话,但这个世界你来过”。作者一面为孩子的命运 总结,同时再次用“不会说话的孩子来过世界一趟却感受不到世界的 温暖”的悲惨状态,把读者的情绪煽动到沸点。

     读完微博,你是不是心都要碎了,再想想以仁医院以大欺小的嘴脸,你是不是已经恨之入骨?随之在微博上顺手转发,加入谴责、声讨、谩骂以仁医院的行列。和我们分析的一样,该微博一出,立刻在网络上引起广泛的转发、评论,以仁医院一时间成为网络上被嘲讽和讨伐的对象。

     在一片声讨中,我们也听到了另一种声音,来自一群医疗卫生记者,他们长期跑医院采写医疗新闻,熟知就医流程,也熟知以仁医院的一贯做派。针对这条微博,以《以仁都市报》社会新闻部记者禹成为代表的医疗卫生记者陆续发声,质疑这条微博的真实性。

     很快,更多的人参与到这场争论和交锋中来,网友大骂禹成等记者是以仁医院收买的御用吹鼓手,豢养的走狗,是新闻界的“5毛”。禹成们急得都要哭了,要求以仁医院起诉造谣者。

     【舆论反转】一篇声明证清白

     而以仁医院宣传部的舆情监控系统监测到这条微博后,立即开始了对这件事的真相调查。我们发现微博描述的内容只是整个事件的一小部分信息,由于微博发布者心理上暗示着、夸大着自己对病儿的救赎能力,在表达时被情绪左右,造成了整个事件描述的误导和不实。

     6月15日,在经过医院调查,把具体细节和全部过程还原后,以仁医院在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上同时发表了如下声明。原文如下:

     关于患儿俊泽在我院治疗情况的说明

     近日,有微博误传我院因费用问题未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真菌败血症+肠穿孔急诊入院的1岁病人俊泽及时进行手术,引发网友广泛关注,现将有关事实澄清如下:

     1.误传微博上名字都未经核实,误写为俊杰,病儿登记名为俊泽。

     2. 我院急诊是在6月13日晚上18∶34收入由外院转来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真菌败血症+肠穿孔病人俊泽(1岁),当时俊泽处于完全休克状态。入院前该病人已进行过多次化疗,并伴随严重的化疗并发症,送来我院的原因是肠穿孔;入院时病人家属未缴纳任何费用,我院急诊在完成必要检查后,由小儿外科主任朱波教授在6月14日凌晨2∶10亲自为其进行了手术,并于早上6∶20成功完成肠穿孔修补手术,后送入我院小儿重症监护室(小儿ICU)监护治疗。由于俊泽基础疾病极为严重,身体状况极差,虽然手术成功,但情况不容乐观,现正进行积极的抗感染治疗。

     3. 6月14日上午,该病人家属向我院缴纳了部分医疗费用,共计2000元,当时已欠费(手术和治疗费用)1万余元;截至6月15日上午,我院又收到为其治疗的捐款50500元。因我院未开设小儿血液病专业,无法治疗其白血病,如病人情况稳定可以转院,将由其监护人转院到相关医院进行白血病的治疗,目前所交款项剩余3万余元。

     4. 对于微博上未经调查核实的误传,我们表示严重关切,希望有关发布者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同时尊重医务工作者的劳动,共同促进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5. 对于这条不实微博给我院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将视其后果,保留采取法律措施的权利。

     在此也谢谢各位网友对俊泽的关心。

     以仁医科大学附属以仁医院

     2011年6月15日

     我来逐一解读这篇声明的思路。引语客观交代了医院对该事件的关注,表明了医院的作为,把这个事件定性为误传,正文是证据

     第一点,先指出患儿名字的错误。医院病历登记名字是俊泽,而微博上错称为俊杰。由此可以揭露微博言辞的可信度有待商榷,同时用病历打破“医院不收患儿”的谣言。那孩子真的在“等死”吗?请看第二点。

     第二点,抛出病程记录,时间节点结合病历内容,科学描述患儿从转院、病情、急诊、入院、手术等全过程,用事实否定微博上反复强调的“等死”。事实上孩子不仅没有“等死”,而且获得了及时的救治。那“十五万元”是怎么回事?请看第三点。

     第三点,列出患儿在治疗期间所有费用明细和来源,否定微博中“没有十五万元以仁医院就不治疗”的虚假说辞。上述已经完全说明了事实真相,证明了微博在诬蔑以仁医院,那以仁医院对造谣者的态度如何呢?请看第四点。

     第四点,用温和的态度谴责微博发布者,同时感谢网友关注俊泽,表明医院和患者是一体而不是对立的,还把因为这件事情支持或谩骂以仁医院的网友团结在一起。对此声明,有人说,以仁医院表现得太软弱了,根本没有给造谣者有力地还击。

     其实不然,医院的首要任务是治疗病人而不是打口水仗,多交朋友少结怨很重要。再者事实真相已经大白,群众自有判断,当社会已经在谴责造谣者的时候,医院就没有必要在“打倒对方的同时再踏上一只脚”。

     声明发布后,微博上的舆论态度立马180度大转弯,谴责声几乎一边倒地指向了这个造谣者,网友指责其为撕裂医患关系的“凶手”,而以仁医院的好形象在网友们的议论中逐步恢复过来。

     几天后,造谣者注销了微博账号。以仁医院在这次舆论风暴中不仅没有倒下,而且完胜,还收获了应对新媒体舆论危机的经验,后来我们再应对下一次新媒体舆论风暴时,就更从容、淡定了。

     《不读书》第1期,健康界尚医图书联合医脉通推出,精彩内容触手可及!

     医脉通获得授权发布本文,欲了解更多内容,请阅读原版书籍。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