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把医生孤独地扔在“愤怒集中营”
2016/3/20 医脉通
?导 读?
在集中的愤怒面前,医者需要多大的心理能量才能过关?
来源:医脉通;作者:吴帅
愤怒失控会令你看到一个人最丑陋的一面,所以前人常说,冲动是魔鬼。一群冲动的人往往意味着群魔乱舞。当然还有很容易被忽略的另一句,愤怒是残忍的源泉。
网传视频(来自腾讯视频)
萌生这个感触,是因为刚才在某微信群看到了一个热传的视频。在某个医生诊室,一个戴着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秀气女孩子,因为愤怒,突然开始冲医生发火,面容瞬间狰狞。她去击打、威胁医生,并且拿起手机报警进行污蔑歪曲事实。在这个狭小空间,除了医生,还有保安、护士、就医者,所有人不发一言,任由这个主角肆意地发泄自己的愤怒情绪。
以我有限的人生经验来判断,生病的确是一件容易令人愤怒、沮丧的事情,消极的情绪更容易占据上风。
因为生病,哪怕是普通的疾病,你的生活节奏一下被打乱了。你不能做很多平时喜欢做的事情,你得小心翼翼向你的雇主请假看病休息,经常生病的人在职场上会显得竞争力削弱,可能影响到职位升迁。领导在考虑人选时,会情不自禁将经常生病的那个人排除在外。
当然更要命的是无名的恐惧感,从来有深入思考过生死问题的人,一旦面临这种威胁,会产生无名的惊慌。这种恐惧经常表现出来的情绪就是愤怒。生病后的失助,比疾病本身更令人绝望,有时甚至会把一个正常人活生生变成魔鬼,做出匪夷所思的事情。
生病的人可能会是一个潜藏的火药桶,因为阅读到这种咄咄逼人的气场,很多人会本能地对病人让之、避之、忍之。极端愤怒的人总是误以为,自己享有特权,人们必须为自己让步。暴力通常称为最常用的要挟武器,轻则是语言暴力,重则是肢体暴力。
知道这些,是因为我曾经也有过这种抓狂的体验。那个时期,因为生病所以心情不好,经常成为愤怒的奴隶,失控地把怒火烧向身边人。事后冷静下来反思后,我为这种误伤他人感到深深的羞愧。
你向别人发火攻击,真的不是因为别人真的做错了什么,而仅仅只是因为自己的缘故。换句话来说,如果是健康的状态下,我是不太容易为这样的行为感到愤怒失控的。但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
或许两个都是。身为个体,我们已经习惯了与健康强大的自己相处。而对那个生病、弱小的自己,却还感到非常的陌生,还不知道怎么与之相处。
发泄愤怒成为解决痛苦的一种方式,但它却充满了太多的伤害性和攻击性。他人真的没有权利和义务成为我们的出气包,或者是牺牲品。不客气的说,如果我们选择这样做了,那会是一种自私的行为。毕竟,熊熊怒火是一种毁灭性的力量,只会令生活因此变得更糟糕。
雪上加霜的是,看起来,现在这一个最容易愤怒的患者群体并没有得到妥善的安排。有调研发现,美国每年 12 亿人次的就诊量,其中 81% 发生在医院外的医生诊所。而在中国,17 亿人次的门诊,大部分是在医院完成的,尤其是大医院。根据医改专家朱恒鹏提供的数据,以北京为例,医院诊疗人次占比为67%,三甲医院高达45%。在英国90%的门急诊由家庭医生完成,9成的病例没有转运,98%的门诊处方药由全科医生开出。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甚至是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这个比重也均超过80%。
概括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制度让最容易愤怒的人们集中在一起看病,但显然有心无力。很多时候,它是超出了这种医院服务的能力范畴。所以才会有那么海量的看病三分钟,机器替代了医生看病的流行。
当看到那些经常被茫茫就医人海淹没的医生,我经常会思考一个问题,在集中的愤怒面前,医者需要多大的心理能量才能过关?现在这个行业很多混乱现象的根源,恰恰来于此。足够多糟糕的事实提示我们,医者们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强大,太需要一个能够为此分担、排忧解难的新制度。
所以,每当看见那些医生被愤怒者们包围起来,却求助无援,可怜楚楚,甚至被迫下跪受辱,遭遇殴打的画面时。我总是想情不自禁地追问,医生,是谁如此残忍地将你孤独地扔在这一个“愤怒集中营”?
END
投稿吧
投稿邮箱:
【tougao@medlive.cn】
期待您的来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