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就业形势大好?职场路上陷阱多,伙伴们长点心呐
2016/3/24 医脉通

     “大二医学生被预订”等于医生就业形势大好?

     来源:医脉通;作者:吴帅

     3月19日,全省医学类毕业生招聘会在安徽医专芙蓉路校区举行。据介绍,今年的医学类毕业生十分抢手,有的学生大二就被预定。今年就业形势良好,很多用人单位不得不把眼光放得长远,直接预订非毕业生。很多用人单位还将眼光瞄准大一学生,和学校、学生谈,希望能签预订协议。(3月21日《安徽商报》)

     当下,这样 “形势大好”的类似新闻可不少。“医学毕业生招聘会现“抢人”热潮”,看吧!身为医学生,你成了被哄抢的“红人”,幸福感来了吗?

     再看这条----“基层医护岗位如此抢手:上万医学生排长队竞聘”。报道说,转正后工资5000元,医学生工作安心,到基层还补助安家费3万元。1.5万医学类毕业生排着长龙般的队伍竞聘3239个基层医护岗位。看到这样的猛料新闻,你会怀疑,难道既往那些基层医荒的新闻是假新闻,或者,还是一夜间形势发生大逆转了?

     新闻可信度不高

     其实仔细一分析,这条新闻漏洞百出。

     首先,原新闻是这样描叙的,“据介绍,安徽医专今年毕业生总数为4400多人。即使如此,用人单位还是开始抢大二学生,比如医疗器械、信息管理等专业,学生被预订一空。”然后到新闻导语中,就被扩大成“今年的医学类毕业生十分抢手”,有了这种形势大好的结论。请问,这些专业的学生属于医学生吗?

     “很多用人单位还将眼光瞄准大一学生,和学校、学生谈,希望能签预订协议。”很多是多少?这些信息源头单一,都来自“据介绍”。据谁介绍?当然是这家学校负责人。看起来,为了推销自己的毕业生,这家学校用力实在过猛,连大一学生都开始推销了。但关键在于,媒体居然还把它当真了,而且进一步夸大,才得出这种无比乐观的结论。

     总感觉现在一些媒体对医疗行业的报道存在很大问题。

     一方面,隔行如隔山。作为媒体记者如果偏听偏信某个人或者某一方的一面之词,再加上自己严重欠缺这个行业的经验与体验,那么做出来的新闻报道是很容易失实的。就像这个新闻一样,记者有意无意成为了这所学校的广告枪手,失去了中立客观的立场。

     另一方面,过快的信息消费模式,给媒体记者写新闻制造了极大的压力。你得求快抢时间,只好在信息源上粗糙大意,往往一个电话或者是短短几分钟的谈话,新闻就出笼了。所以看新闻,你会看到一下子医生荒得可怕,震惊社会。一下子又说形势良好,医荒纯属臆造。究竟哪一个才是靠谱的现实?

     医生求职难

     Z医生是北京某名校出身的研究生,主治医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在广西某市一家人民医院从医。某天,他头脑一热,突然想下海创业。于是匆匆辞职出来办个体诊所,耗费了大半年,最后发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好再一次选择找工作。

     投递了本地两家三甲医院,得到的答复是,今年的招聘计划已经满,要等来年。再投递了首府南宁的三甲医院,一家发来了面试邀请,于是他启程去参加考核。到了现场才发现来参加面试考试的人数十个,而且都是过过场。尽管他自认为条件和表现不错,但也再也没有收到任何的回复,意味着黄了。

     无奈之下,想退一步海阔天空,暂时选择屈伸于某县级人民医院。但只过去试工了几天,就落荒而逃了,环境差薪资低不说,关键是没几个病人。需要坐多年的冷板凳,熬不起,所以他就跑了。

     后来因为在本省出路不多,他又选择了到广东、上海等地求职。在这个过程中,他一路颠簸,不断更换工作,从民营医院到公立医院,最后终于在深圳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这个时间段已经过去了差不多1年的时间。

     还有另一位我认识的T医生,算是我的前同事。从他失去一位工作到他再一次上岗,这个时间段也差不多大半年。不是他找工作不努力,而是市场上好的机会真的不多,有时错过了,你得花很长的时间耐心等候。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因为医生职业的特殊性,涉及到繁琐的执业变更,所以每换一次工作都是一次大折腾。你需要花足够时间去观察体验这份工作,才知道它合不合身,才能够下决心去办执业变更。所以导致相比别的职业而言,医生求职的成本要高得多,体现在时间周期长短上。每等待一个月,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但你又根本急不得。

     职场路上陷阱可不少

     在医生求职的道路上,充斥着太多真假参杂的消息。

     你看到儿科医生荒了,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可当你辞职前去求职,你会发现不少医院是空岗不缺人的,你根本进不去。你看报纸说某某基层医院缺执业医师,你兴冲冲去求职,却发现即使岗位缺,你也根本进不去,因为没有熟人关系也没有做好公关工作。

     你在公立医院嫌自己的薪水微薄,突然遭遇了一家民营医院的诱惑,许诺工资翻倍,工作轻松,你立马心动去投靠。最后却发现,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你要拿到那曾经承诺的待遇,是有一个个前提的,没有实现这些前提,你就根本拿不到那个数目的收入。你在公立医院,病人多病人少一个样,院长主任一般不会给你脸色看,至少不会炒你鱿鱼。你在民营医院,如果大家天天没病人看,你看我脸我看你脸,老板不高兴了,坏日子就来了。雇主们不可能长年养着一个吃闲饭不干活的家伙,这就是世界冷酷的另一面。

     我曾经找工作中,还碰到过一家医院提出匪夷所思的要求,在我们这里一周是工作7天的,平时病人少,所以你呆在医院也算休息了。你只能苦笑着拉黑了这样的机构。

     我很反感那些动不动就邀请你去面试的单位,电话里面连基本的沟通都没有,就急吼吼要求你面试,面试完杳无音讯。难道求职者的面试是不需要成本的吗?当然不是。

     正因为道听途说会吃亏,所以,无论在无论形势一片大好或者寒冬季节,身为医生的你都要坚持自己的独立判断,不要轻信盲信,过度乐观。

     一是多找找在那里工作过或工作着的同行了解一下基本的情况。避免被医院招聘者满嘴跑火车蒙蔽上当。二是别人说得再好,也不如最合身的好。不妨自己提前抽空去体验一下真实的职场环境是怎么样的。请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的心灵,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要被这些拙劣的信息误导你的方向及选择。

     END

     投稿吧

     投稿邮箱:

     【tougao@medlive.cn】

     期待您的来稿!

    

     评论功能已开通,欢迎留一笔↓↓↓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