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护士的自白:我和我的规培男友
2016/4/5 医脉通

     在这个规培大军中,除了我们俩,还有怎样的故事在发生着?

     来源:医脉通;作者:徐路路

     一周有五天的时间,早上六点钟起床,简单吃过早餐,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去当地的一家三甲医院上班,中午休息一小时,晚上下班时已是华灯初上,坐在公交车上,看着车水马龙的街道,他会顺手拍一张照片发给我,然后发条微信:我下班了,你在干嘛?有没有吃晚饭?因为不确定我是不是在上班,所以我不回复,他也并不着急。

     他是医生,我是护士,我们曾经是大学同学。这是我们异地恋的第四年,毕业的第三年,是他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第一年。

     一周里不去规培医院的那两天,他还要回到自己医院协助主任处理一些琐事。因为科室人员较少,虽然在规培期间,他还是要参加科室的轮流值班。在谈夜班色变的医务人员群体里,他是别人眼中幸福的夜班比较少的口腔科医生 ,门诊量多,病床较少,可一旦夜里有急诊,他还是要从熟睡中起床去处理病情。

     毕业时的一念之差造成今天的异地,一年见面的机会不超过五次,无数次被亲戚朋友催问什么时候能到一起,我们都笑笑不说话 。我在一线城市,他在二线城市,单从收入上说,他少一点,并且规培期间,收入都是固定的,任何的福利到这里都会打折扣。新闻上所说的规培补贴,我们都看不懂,也从来没有发到个人的手里。在规培医院,他承担了带教老师百分之八十的工作量,却拿着不及老师四分之一的薪水。他是个踏实稳重的人,不喜欢大城市的喧嚣,所以不愿来我的城市,而我也不想放弃大城市的便捷和自由,就这么一拖就是四年。

     手机视频成了我们之间最重要的沟通方式。恋爱五年,却仍然像热恋时一样,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他来看我的时候,很有心的拿着手机加了我大部分同事和朋友的微信,我去看他的时候,他也很积极的把我拉进他的朋友圈,所以,我们从来不担心会脱离对方的生活。

     大多数的晚上,我都在上班,他就一边看书一边等我下班,偶尔想到了什么要跟我分享,便用微信发给我,明知道我在上班不会马上看到,他也不急于收到回复。等我下了班,已经快凌晨一点,打开手机,满满的都是他的消息,一条一条看下去,时而开心,时而牵挂。他会打电话过来,陪我说话,一直等我安全到家他才肯睡觉。也有没有电话的时候,我知道他肯定等睡着了,白天工作那么忙,早晨又要早起,能等到深夜真的不容易。收拾完东西回家,走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昏黄的夜灯,微凉的夜风,我的眼泪不由自主的就下来了。

     有一段时间,他特别忙,连续两个月没有休息过。某一天,他下班后,瘫在床上,疲惫的跟我说,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总觉得收入和付出相差太多。

     我沉默良久,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问他:

     你怎么看收入这个词?如果你觉得收入仅仅是指金钱,那确实是太少了。

     可是你想想在规培过程中,你学到了技术,见识了更多的病例,认识了优秀的人,一个医生的成长之路本来就很辛苦,现在是积累阶段,我们在春天播种,秋天总不会辜负我们的劳动吧?

     在我工作的医院,每年都会有一大批规培医生入职,他们拿着只够温饱的工资,大部分的时间都做着高年资的医生不愿意做的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在同龄人都成家立业的时候,他们不敢奢望靠自己的工资结婚买房,节假日整个朋友圈都在晒旅游照,他们却连病假和产假都无法享受应有的待遇。我不否认规培可以提高基层医生的素质,医务人员这个群体承担着比别的行业更重的社会责任,所以从宏观上来说,这是一个造福社会的政策,但是相应的医生也是普通的人,也会有普通人的需求,我们不能一味只强调医生的社会责任而忽略了他作为人的本质

     某天晚上,我们视频,看着手机屏幕里的他,我想起了这几年的点点滴滴,他喜欢自己的工作,能够帮助别人减轻病痛让他有一种自豪感。我终于决定妥协,我说,要不我就辞职吧,在这最困难的规培日子里,我想陪着你一起度过。他在我面前从来没有哭过,这一次,我看到他眼圈红了。

     时代把规培医生这个群体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他们曾经抱怨过却很快接受了,在医院里,这群刚刚走出校门的医学生一直默默承受各种压力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在这个规培大军中,除了我们俩,还有怎样的故事在发生着呢?

     END

     投稿吧

     投稿邮箱:

     【tougao@medlive.cn】

     期待您的来稿!

    

     评论功能已开通,欢迎留一笔↓↓↓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