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多了妖魔化医生,看几段这样的医患故事
2016/4/8 医脉通

     其实医师见过那么多生生死死,早就比大多数人更窥知人性了。

     来源:微信公众号观察者网(ID:guanchacn);作者:康川

     愚人节那天碰到Z君,Z君一见我就苦笑,只要遇见“对”的病人,愚人节每天都过。Z君国内知名大学医学院七年制毕业,三年规范化培训,再聘上主治,看门诊还没几个月就碰到个事。

     一对年轻的夫妇,妻子主诉腹部出现肿块,三个月了,Z君反复问是否怀孕,确认月经史,妻子一直说月经正常,和丈夫分隔两地快半年了,没有性生活,不可能怀孕,其间丈夫也一直点头。既然这样,Z君就给她开了个腹部CT检查。等接到放射科电话,Z君就懵了,CT显示病人已怀孕快四个月,能清楚地看到胎儿了。

     不管内情如何,最终的结果就是,Z君给一个孕妇,开了有辐射危害的检查。科主任问Z君,腹部肿块三个多月,怎么不先让她抽个血查个hcg?Z君说,他们夫妻俩都那样说了,我怎么还会想到她是怀孕呢?

     最后,Z君问我,这是因为我还不够用心吧?

     不能说Z君不够用心,但是作为一个年轻的医生,他可能还是没那么“小心”。

     患者能对医生多不放心?有患者进诊间,不由分说先用手机给医生拍张照,“碰到不负责任的,就把照片发到网上去”,病情谈话,要求一字一句录音,甚至还有拿个DV来看病的。

     做医生又得多“小心”?不说别的,就说之前在几个医生那里听说的,警惕魔术笔签字。医生和患者家属术前谈话,签知情同意。家属用自己带的笔签字,医生当时也没在意。后来家属说,医生根本没有术前谈话,自己也根本没有签字。医生去翻当时的知情同意书,发现自己亲眼看着对方签下的字,已经消失了。

     曾经参加过一个病历医疗质量控制的年会,会上给每个人发了问卷,收回来的问卷上有一个医生写道“本该留给病人的时间,我们不得不小心地,留给了纸张和律师。”

     看到过一段话:当一个患者躺在手术台上。

     你爱人未必希望你活下来;你子女未必希望你活下来;你父母未必希望你活下来;你兄弟姐妹未必希望你活下来;你公公婆婆岳父岳母未必希望你活下来;你的亲戚朋友未必希望你活下来......

     但是,给你主刀的医生,绝对的、确定无疑的、百分百的,强烈希望你能活下来!

     这话听起来很残酷,但往往是真的。

     有个小男孩,还不到10岁吧。从出生就有癫痫,比较严重的那种,上学都得母亲一直陪着。他父亲带他来神经外科做手术,他的主刀医师反反复复和他父亲说,这个手术是有很大风险的。这位年轻的父亲也一遍遍地说,医生,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都还是要治的。

     手术之后,小男孩一直没有醒来,躺在重症监护室里。一个星期过去,小男孩的父亲着急了,冲着主刀医生喊,这手术还不如不做,是你把我儿子治坏了。再过了些天,孩子的母亲也流着泪说,他这样躺在监护室,每天花那么多钱,这样子下去是无底洞,我小儿子还不到半岁……”

     后来这位父亲甚至找来职业医闹,一帮人围堵主管医师,这位医师在好几个保安的帮助下才脱身。这位在我印象中沉默斯文的神经外科大夫说,其实他一开始也看出来,如果做了手术没预期效果,这家人多半还是要闹的。但是……

     但是什么,他没有再说下去,其实医师见过那么多生生死死,早就比大多数人更窥知人性了。

     我也见过老人躺在ICU的床上,主管医生在外面和他的四个子女谈话,四个子女开始互相争吵责怪,谁都不愿意去支付拖欠的医疗费,甚至两个儿子要冲进去把老人的鼻饲管拔掉,“都不出钱!都不出钱!那让他饿死好了!”医生紧紧拖住两个激动的大男人,“干什么,干什么,这是在医院!”这一刻,这个年轻纤瘦,因为在ICU外面,声音都得压低的女医生,就像个女战士。

     后来老人走了,某个深夜,也正好是这个女医生值夜班,送他走了人生最后一程。

     有一次我在朋友圈发了句:医者医病不医命。她回复我:医病不容易,医人,更难。

     医人难,病人可以选择医生,医生无法选择病人。曾经有个中年妇女,是某个国企的中层,带着她的女儿来医院看门诊,因为病人很多,等待时间很长,她开始不耐烦,大吵大闹,门诊护士出来劝阻,她竟然对护士动手。

     这位护士已经怀孕了,她一边退避,一边说“不要这样,我是孕妇”,也没有换来她的手下留情。等保安赶来,把她拉开,护士也受了伤(所幸没出什么大问题)护士的丈夫,也是我们医院的外科医生,一个高大的,总是笑呵呵的东北汉子,握着病床上妻子的手,留下了眼泪。

     动手打人的人,在医院报警后派出所走一遭,没过几天,就若无其事地又来医院看病了,还是护士丈夫所在的外科。接诊的医生后来说,作为同行,同事,朋友,个人情感上,能乐意给这样的人看病吗?

     最后,还是要说个暖心的故事。有个中年男人,在泌尿外科住院,他的病,只能等捐献换肾这条路了。但是他没能等到。他的家人一致决定,愿意把他的角膜,心脏等器官无偿捐献。这也是病人本人的意愿。

     在国内,其实器官捐献还不普遍,这个平凡的男人,平凡的家庭,做了个这样不平凡的决定,我们都有点惊讶。他的妻子说,住院期间,医生护士都很好,很负责。医院也一直帮他留意联系。他要是没等到,就帮帮其他等的人。

     其实在这个行业干了这么些年了,难免碰到过那么些个糟心的事,但只要想想,还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就觉得也还不错,还要坚持。

     END

     投稿吧

     投稿邮箱:

     【tougao@medlive.cn】

     期待您的来稿!

    

     评论功能已开通,欢迎留一笔↓↓↓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