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受伤的群体!医生被砍30余刀生命垂危
2016/5/6 医脉通
这张图也许可以成为医疗界的年度图片之一,人头攒动,全副武装,奔向战场,却又显得如此悲壮。
来源:医脉通;作者:纪光伟
2016年5月5日晚上,又一则恶性伤医的消息被朋友圈刷爆:今天下午5时许,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退休后返聘的陈仲伟主任被人尾随回家,身中30余刀,头部伤口被砍至颅骨板障,面部被砍烂,腹部多处伤口,最长的一处达15厘米,可见肠子,膝关节被砍烂,足后跟砍断,生命垂危,救治过程中多次发生心跳骤停,经抢救后复苏,生命体征尚不稳定。
伤人者是一名自称1991年找他做过手术治疗过的患者,认为牙齿变色有问题,多次到医院纠缠,早在今年4月6日,陈仲伟已经受到了凶手的直接威胁。陈主任曾报警,但未获进一步处理。当天,陈主任还在微信群上留言,告诫同事:“注意此人,有精神病,我已投警”,并上传了凶手的图片。据悉,院方曾翻查过档案,并没有找到涉事男子的手术病历。

图片来自@一个有点理想的作者
又是一起恶性伤医案,而且是一起特殊的伤医案,伤医的原因竟然是为了一颗牙齿!实在让人难以理解,究竟是多大的仇恨,让凶手把无辜的医生砍得面目全非,对此,我们很难再用“医疗纠纷”一词来涵盖了,而称为“医疗案件”可能更为合适。
从案件本身看,就算是陈主任给患者安装的牙齿,经过了25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的规定,应该早就过了产品的“三包期”,何况是医疗产品!试想一下,哪一家的空调使用了20年后还去找厂家扯皮的?我们不能把这些医疗案件的凶手都称为“精神病”,这些精神病为什么专门伤害医生?实在让人难以理解。我们医生的执业环境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改变医生的执业环境已是刻不容缓!
这起医疗案件也再次给我们的医疗行业敲响了警钟:
一、伤医案由大科室向小科室转化。以前人们认为,医疗纠纷集中在一些大的科室,像口腔科这样的小科室,一般是不会发生大的纠纷的;即使发生纠纷也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从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医生被伤害,到陈仲伟主任被杀,现在看来,医疗纠纷没有“净土”,小的科室也并不安全。
二、伤医案由中小医院向省级医院转化:以前的医疗纠纷多集中在中小型医院,现在的恶性案件开始向省级的大型医院转化,医疗案件的全面开花,标志着我国医疗案件的迅速增加。
三、伤医案由伤残、死亡向细小问题转化:以前的医疗案件多因为死亡,或者伤残而发生纠纷,现在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都可能引发纠纷,如伤口的感染、输液后的反应,等等,这次因为一颗牙齿变色而导致的恶性案件,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这一恶性案件原本应该是可以避免的,凶手不是一开始就伤人的,凶手一个月前就开始扯皮了,有关部门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没有妥善处理,才酿成大祸,相关部门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来看看美国是如何对待这类医疗隐患的:不久前,我看了一篇文章,说是美国的一个牙科医生,接待了一位极为肥胖的病人,由于体重太重了,现有的牙科诊断椅不能承受病人的重量,医生准备专门为他定制一台特制的牙科椅,遭到了病人的不满,并威胁医生。医生立即报警,警方迅速出动,来到诊所,控制了病人,告知他这样做是违法的。病人最后同意了医生的意见,答应半个月后,再来看牙。警方警告病人不能再诊所滋事,下次就诊必须通知警方。半个月后,病人看牙的时候,警方来了6位持枪的警察,病人的两边一边站有2位警察,门口有两位警察守护。这样的高压态势,病人敢扯皮吗?看牙结束后,警方告诫病人,在以后的三个月内看病,必须通知警方,否则将受到处罚。如果三个月后,没有滋事,这则警示才算结束。
从这个故事看,美国的警方对于医疗案件是零容忍的,是高压态势。如果我们的有关部门也能够像美国警方那样,陈仲伟主任的悲剧或许就可以避免。
一颗牙齿,两个家庭的悲剧,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陈仲伟主任抢救现场:


据知情医生介绍,刚送入医院时陈仲伟主任从头到脚都是伤口,胸腔里估计都是血,抢救期间一度心跳停止。医院多位科室主任上台联合施救,动用了ECMO(体外 膜肺氧合)辅助呼吸,并进行了除颤。

@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这张图也许可以成为医疗界的年度图片之一,人头攒动,全副武装,奔向战场,却又显得如此悲壮。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医生徐正在病患岗位全体总动员,将就被砍了30多刀生命危在旦夕的口腔科陈仲伟主任。这不仅是对生命的一次拯救,更是凝聚了无数医生对同行的祈福。望平安。
网友评论:全社会最值得尊敬和敬畏的人群却成了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群,真让人难过医生真的很不容易,望被这个社会温柔对待。
END
点这里,即刻下载【医学文献王】!
投稿吧
投稿邮箱:
【tougao@medlive.cn】
期待您的来稿!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进入“医脉通官网”查看。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