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那些年医生“吻”过的病人
2016/6/12 医脉通
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无奈和无助,他们将全部时间都奉献给了临床,却不曾陪过家人……
来源:医脉通;作者:丁彬彬
心电监护仪发出刺耳的报警声,此时,一名男患者神志丧失,呼吸急促,全身发绀,心电监护仪上,指脉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原来这是一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一分钟前,患者突然呕血,结果误吸导致了窒息,情况紧急,生命垂危,第一时间冲来的主管医生小琪丝毫没有犹豫,他立刻开放患者气道,接着让所有人都万万没想到的一幕出现了。
小琪竟然主动为患者吸出了口腔中的血块。
一次,两次……即便满嘴是血,但小琪依然没有退缩,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挽救病人的生命,一定要救活他!
三分钟,生死时速,生死之“吻”,如果没有那一吻,患者可能瞬间死于窒息。
只是,事后,当一遍又一遍冲洗的时候,小琪忍不住泪流满面,他还很年轻,从小到大,他一直是父母的骄傲,同学眼中的佼佼者,高中毕业,他以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医学院,工作后,小琪兢兢业业,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无愧一名白衣使者。
但这名消化道出血的男患者,却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身为医生,小琪比任何人都要清楚,患者的生命挽救了,但他却面临被感染的可能……
与此同时,在离小琪六百公里远的另外一所医院里,白云是一名儿科主治医生,这是一个疝气的孩子,他穿着手术衣,身体瑟瑟发抖,手术室,是一个人见人怕的地方,特别在儿童医院,这里,每天都充斥着哭声。
那是孩子们的本能,而每当这个时候,白云总是会抱起在哭喊挣扎的孩子,像慈母一般,在孩子的额头,深情一吻。
真还别说,这一吻,还真得效果显著,后来,手术室的医务工作者,给白云起了一个外号,叫吻神,白云只是淡淡一笑,她可不会变魔术,能让孩子安静下来,没有更好的办法,就是要像一个母亲一样,那一吻,看似普通,却给孩子无限的温暖和勇气……
北京时间,凌晨两点,张桥一下飞机,就迫不及待地赶往医院,他是一名援藏医生,在海拔三千六百五十米的拉萨,张桥一开始曾有着严重的高原反应,半年来,他度过重重难关,将新技术新知识传授给当地医院的医生,为了给那些高原红的藏民做手术,张桥有过站台二十四小时的记录,等到最后一个病人麻醉复苏,疲惫不堪的张桥一头倒地。
今天张桥千里迢迢从拉萨赶回,他将要去看一个特殊的病人。
那就是躺在病床上的妻子,妻子因为消化道大出血住进了消化内科,通过输血止血病情依然不容乐观,医生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可那时,张桥还在千里之外的拉萨,为一名结肠癌的藏民做开腹手术。
妻子后来转到了普外科紧急手术,经过整整一夜的抢救,这才脱离生命危险。
张桥走进病房的时候,妻子还在沉睡中,因为大出血,她面色苍白,精神极差。
张桥看得心痛,在妻子最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却不在身边,还差一点,就看不到了。
无比愧疚的张桥,忍不住握起妻子的手,深情地吻上一口……
有人曾问过小琪,为病人吸取血块的时候,难道不知道患者有小三阳,为什么不用吸引器?这个时候,小琪只是淡淡一笑,当一个人生命垂危,不管是在院内,还是院外,医者,总是会毫不畏惧地冲上去,尽一切之所能,挽救病人的生命,不是不能用吸引器,而是,每一秒钟都极为宝贵,小琪当时只是想,一定要救下这个人。
其实又何止小琪,多少次,我们的医务工作者,在路边,在水池旁,在公交车上,长途列车,施工现场,爆炸现场……为了挽救濒临死亡的患者,他们双膝跪地,口对口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那些生死之吻,看似普通,其实却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也有人嘲笑白云,不就那么一吻吗,有什么了不起。
我想起在非典时刻,有疑似感染的孩子们,为了缓解他们内心的恐惧,隔着外科口罩,我们的医务工作者亲吻孩子,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医者,用生死之吻诠释了勇气和关怀。
更有人痛斥张桥,自己就是一名医生,在妻子病危的时候,却不在身边,作为家庭的脊梁,不求事事能扛,但关键时刻,也不能掉链子啊。
可是医生,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无奈和无助,他们将全部时间都奉献给了临床,却不曾陪过家人,纵然家人生病的时候,他们依然在为别的病人诊治。
谁又曾知道,张桥那俯身一吻,夹杂了多少悲痛与自责。
像小琪,像白云,像张桥,他们只是千千万万医生中的一员,恰恰正是因为医生的坚持和坚守,使得更多的人远离病痛的折磨,而生死之吻,深情之吻,是医生对生命的敬畏,对职业的热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力量。
那些年,医生的吻不会成为历史,在白衣飘飘的每一个角落,它随时可能上演,医生用泪水,用无畏,用誓言默默地支撑着一个健康的世界。
END
投稿吧
投稿邮箱:
【tougao@medlive.cn】
期待您的来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