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下来了,?“打断腿也不能让女儿学医”
2016/6/28 医脉通

     好容易有这么一个孩子愿意学医,却要被家长“扼杀”,我似乎也成为了一个“帮凶”。

     来源:医脉通;作者:纪光伟

    

     一年一度的高考分数下来了,这几天,家长和孩子们都在忙着找资料,选专业,而有的家长却在忙另外一件事情:今天下午,我在图书室看书,有位同事来借书,从她和图书管理员的耳语中,我好像听到了什么,但我不确定。图书管理员和她一起找书,要厚的,要难得,要看不懂的,我猜到了她借书的目的:“你是想阻止孩子学医?”“你怎么知道的,纪老师?”

     她和我讲述了她的故事:

     孩子今年高考674分,高考分数下来了,孩子在选专业上提出了要学医,遭到了父母的坚决反对。孩子的父母都是医生,父母的建议孩子听不进去,坚持要学医,无奈之下,他们夫妻和周围的朋友商量,朋友也都是有医学背景的,他们也极力反对,甚至有人说,“打断腿,也不能让女儿学医。”……

     或许这些话有夸张的成分,但大家的意见是统一的:坚决阻止。为了说服孩子,她在图书馆借书,回去让孩子看,让她看那些最厚、最难懂的书,让她知难而退。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听到这里,我不禁为他们的苦心所感动,我帮着她选择了几本书。

     现在的孩子不愿意学医,太苦,太累,好容易有这么一个孩子愿意学医,却要被家长“扼杀”,我似乎也成为了一个“帮凶”。

     阻止孩子学医是家长的错吗?不是。从38年前,我们争着学医;到11年前,我让我的孩子学医,孩子坚决不学;到今天,孩子要学医,父母坚决不同意,这样的变化,反应了医疗行业的现状。

     他们夫妻两人在医院工作,或许是经历了太多的,才不想让孩子再受这份“罪”,医生的工作是高尚的,但现在的医生需要承担的太多了,有医疗质量,有医保,有医患关系,想做一个纯粹的医生确实太难了。加上连续发生的医生“英年早逝”,接连发生的医生被砍杀,医生已经被认为是一个高危的职业了,如此恶劣的执业环境,造成了医疗行业的动荡:

     1

     逃离医疗行业

     面对巨大的压力,一些医生,甚至是一些优秀的医生选择了离开,去从事风险小、收入高的工作。据辽宁省医师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过半的医生对工作缺乏成就感,有41.4%的医生有离职倾向。而据某知名医学媒体的一项调查显示,有高达77.7%的医生有或曾有改行的想法。

     2

     阻止子女学医

     按照一般的惯例,子承父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一项对3860名医务工作者的问卷调查显示,58.0%的医务人员会力阻自己或亲友子女报考医学院校,令人深思,医护人员为什么会力阻子女学医?“医疗环境不安全”、“医疗人员不为患者所尊重”、“工作强度大”和“收入较低”等成为主要原因。

     3

     高校报名减少

     医生的职业地位和生存状况的恶化,很多优秀的青年不愿意学医。现在,医学院学生中第一志愿率平均不到50%。多个省份临床医学类专业录取分数线一路下滑,有的招生“断档”甚至成为常态。教育部公布的研究生考试复试国家分数线显示,医学类分数线连续3年保持每年5分降幅,大量优秀的人才不选择医疗专业,直接的后果就是医生的素质下降。2015年河北省的成人高考中,就出现了医生的分数线比兽医的分数线低的怪现象,尽管这只是一个成人高考的情况,但这也可以部分说明人们不愿意学医倾向。

     4

     医生荒或许就在眼前

     陕西宁陕县医院仅有28名正式医生;深圳一家三甲医院产科计划招聘十名医生,但最后只招到一个;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业务量增加了一倍以上,可医生仅增加10%至20%.上海新华医院儿内科年门诊量从39万人次增加到82万人次,医生却从100名降至72名。在杭州七八家市属公立医院公开招聘的不少岗位,却频频遭遇“零报考”。武汉某医院大批医生离职,又招不到新医生,使得高年资医生身兼数职,疲于奔命;招来的新医生,不到一年就剩不了几个了……医生荒,已经迫在眉睫了。

     笔者认为,如果社会大环境不改变,医生的执业环境不改变,医生的社会价值和个人尊严不能够得到实现,将来或许就没有优秀的人才愿意从事医疗工作,将来谁来为百姓看病呢?”

     打断腿,也不能让女儿学医,或许是一个特例;通过借书来让孩子知难而退,或许是一个高招。但对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或许就是一种悲哀了。

     END

     投稿吧

     投稿邮箱:

     【tougao@medlive.cn】

     期待您的来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