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整个城市被大雨颠倒:暴雨中武汉医生的一天
2016/7/7 医脉通

     24小时的大雨,几乎让全城的交通的瘫痪,地铁中断,公交停摆,出租和专车消失,许多小车在水中趴窝了,唯独只有医院的交通车在路上,这就是我们“白衣天使”。

     来源:医脉通;作者:纪光伟

    

     武汉火车站现场(图片来源:腾讯网)

    

     连日暴雨,全城水淹

     连日来,我国南方连降暴雨,安徽、湖北等省份出现严重洪涝灾情。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已有1192县遭受洪涝灾害,因灾死亡186人。以大雨的重灾区武汉为例,本轮强降雨的特点是大雨、暴雨和特大暴雨接踵而至,且中间几乎不间断,这是历年来罕见的。从6月30日20时至7月6日10时,武汉国家基本气象站记录的本轮强降雨已累计降下560.5毫米。6日的特大暴雨导致武汉中心城区许多地方积水,公交和地铁停运,学校停课,仍然奋战在工作岗位上的只有白衣天使们,他们如往常一样,在灾难面前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各种途径来到医院,为医院的病人服务。

    

     医护人员蹚水步行上班(朋友圈截图)

     昨天微信朋友圈内纷纷转载着这样一则消息:“请大家善待医务人员,在天灾面前,学校可以停课,航班可以取消,火车可以停运,公司可以调休……但是医院不能关门,病人不能停止治疗,他们用尽一切办法也要到岗为病人服务,请善待每一位医务人员!为医生好友们点赞!”这条消息感动了很多人……

     的确,这就是医生,在感谢这位网友如此体谅医务人员的同时,也让我想起了昨天发生在我们医院的故事:

     昨天早上大雨仍在继续,一夜不间断的暴雨,让武汉这座城市成为了一片汪洋,6点30分,我准时出门,冒着大雨在车站等车,然而,微信中传来消息,医院的班车司机黄颂红在大雨中艰难行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车库取车。为了躲雨,我不得不步行到车库等车,等了半个小时,司机仍然没有到,其他单位的班车都先后因为积水无法前进而重新返回了车库。

    

     医院班车司机黄师傅(资料图)

     7点30分,司机才涉水来到了车库,她的全身已经湿透了,她顾不得擦干身上的污水,就发动汽车,同时我俩一起商量着线路。我们得到的消息是,几乎所有的道路全部积水,深度达膝关节,甚至到腰部,许多小车趴窝了,连大车也不敢行走了,怎么办?医院的病人等着我们,司机还是决定冒险出车,我则从中当了调度的角色,指挥着后面站点的同事,改变候车的地点,希望能够找到水浅的地方,便于停车。听说工业路的积水很严重,司机让我通知同事到友谊大道上候车,没有想到仁和路口的积水更深,车无法前行,我们又只好通知大家返回到原候车点附近,短短的一公里路,我们的班车走了一个小时,我的同事们则在水中浸泡了一个小时。

    

     武钢二医院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雨中巡堤(图片来自武钢二医院)

     医院养老院的胡亚薇也因为通勤车临时改变线路,而无法上车,好容易赶上了一辆“少有”的公交车到了新的候车点,又因为临时改变,无法接她,我们建议她不要去医院了,或者自己解决,但路上没有任何公用交通工具,她着急的说:我无论如何要赶到医院,养老院的老人们在等着我。实在没有别的办法,我们只能又让她涉水一公里,赶到再次变更的乘车地点。

     就这样,原本30分钟左右可以走完的路程,我们在暴雨中辗转了3个多小时,10点30分,我和我的同事们才到达医院,为等候在医院的病人进行了治疗。

     在医院,下夜班的医务人员没有一个人下班了,他们都在为病人的进行着白天的治疗,当我们赶到医院的时候,病人的治疗正在有序的进行着。

     到了医院,我们发现因锅炉被淹,无法送气,病人没有开水喝,外科的护士只有用电水壶烧水,给病人送水;中午吃饭了,医院无法送气,病人和医务人员没有饭,只有用电炉煮面疙瘩和面条,为了让病人能够优先吃到食物,许多医务人员放弃了午餐。

    

     医院职工紧急排涝(图片来自武钢二医院)

     下午下班的时候,因上一班车没有到,下一班车又晚点了半个小时,我们的班车司机,尤其是黄师傅,已经穿着湿衣服开了一天车了,潮湿的衣服和鞋子,已经让她的皮肤发胀了,尽管她们不是医护人员,但他们为临床工作起到了支撑的作用,为了让我们少涉水,或者不涉水,她将车子分别开到适合我们下车的地方,让我们十分感动,我们纷纷为她点赞。

     几乎24小时的大雨,几乎让全城的交通的瘫痪,地铁中断,公交停摆,出租和专车消失,许多小车在水中趴窝了,唯独只有医院的交通车在路上,这就是我们“白衣天使”。

     我们不能仅仅让医务人员在非典是天使,在地震受赞扬,在抗洪中被感动,然而,在灾难过后,我们的白衣天使又变成了魔鬼,又被人们谩骂、诅咒,甚至伤害。

     他们情系生命,在危难之中,他们总是和解放军、武警战士等一样,不计较个人得失,冲在灾难的第一线,他们应该是最可爱的人,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

     我们的社会应该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像黄颂红师傅那样的服务意识,激励着我们更好的为病人服务。如果大家都能够像她那样的工作,理解医务人员的辛苦,我想医患关系和谐的那一天一定会早日到来的。

     END

     投稿吧

     投稿邮箱:

     【tougao@medlive.cn】

     期待您的来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