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读】伤医事件到底谁该反思?谁该醒醒?
2016/7/17 医脉通

     谁该醒醒了?谁都该醒醒了!

     来源:医脉通;作者: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 陈卫春

     广东惠州市惠城区公安分局16日18时40分许通报:当天14时53分许,位于惠州市惠城区的东江泌尿医院遭 遇一名年轻男子持刀伤人致1死4伤。接报后,警方立即赶到现场,将犯罪嫌疑人赖某华(男,26岁,江西人)当场控制,并将伤者送往医院医治。目前,1名护士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4名伤者伤情已经得到控制,案件正进一步调查中。公开资料显示,该医院是惠州市首家专业治疗男女泌尿疾病的专科医院。

     近些年伤医案辱医案频发,每过一段时间就出现一次或数次。只要出现伤医辱医案,健康类自媒体和微信朋友圈,每次都会出现爆炸似的传播,医疗圈就会人人自危。而圈外人员很少触动,甚至更多认为是自作自受,罪有应得,有的更是把伤医说成了为民除害。

     面对伤医案:大众认为悲剧会让医疗圈警醒,医疗圈认为悲剧会让大众警醒。圈内和圈外,医方和患方,行内和行外……评价如此割裂,到底谁该醒醒了呢?这又给谁警醒了呢?

     割裂的医患双方

     沉默只是待宰,而不沉默就会被宰。现在医生们仅仅在行业内部,同病相怜,互诉衷肠,大声疾呼,彼此温暖和抚慰,有个似有若无的情绪高压的出口。但也免不了负性情绪蔓延。而在行业外部,有谁给医生们申辩的机会、场地,有多少人和媒体等能够愿意为医生们提供话语自由的平台、舞台,客观反映医生的现状、苦痛、代人受过、无奈。而一次又一次爆发的除了很小众的健康类自媒体和网络大V,你还见过谁,即使是被称作为医务人员说话的医疗行业自己的媒体,也都是很有限度地适可介入,或者以旁观者的姿态艺术地点到为止,生怕位置站得不准产生后果。

     体制之殇:医生不像医生,患者不像患者。

     目前的医患矛盾,有人说是媒体问题,有人说是患者问题,有人说是医生问题,有人说是医院问题,其实这些都没有说对。中国医疗走到今天,任何所呈现出的表象,都有其背后深刻复杂的体制制度根源。医疗环境恶化,医患矛盾突出,医患严重对立,主要根源是30年市场经济的运行体制,导致的医院公益性严重削弱,公立医院不“公立”的体制机制问题,是体制之殇——过度市场化的医疗和商业化的医疗管理模式,使医学失去了它的本真,使医患双方都成了受害者。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使媒体闭嘴,患者不吭声,医患矛盾不会因为悲鸣和发泄而减少。

     30年市场经济的体制的推行,不仅仅医院公益性严重削弱,而且医生也变了味,患者也不一样了,正如知名评论员吴帅所言:

     “一个绝情功利冷血的体制存在,牢牢唆使病人作恶和医生变坏”。

     正所谓时移世易,不可同日而语——此时的医生早已不是当年的医生,此时的患者也不是当年的患者,他们是“医生不像医生,是在做生意;患者不像患者,是来讨债的”。这一点我们许许多多的医务人员可能还不自知,或者明明知道却不敢承认,或故意装糊涂,甚至在转移视线障人耳目企图迷惑他人……可是,我们真的有“障眼法”或“隐身衣”吗?没有!

     30年市场经济体制对医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之深,医生变得自己都不敢相认了,真的不敢相信“利”竟然成了每个医生脑子里挥之不去的魔影,沾染了多少商人的铜臭和见利忘义,是一个什么样的比例,医生身上还有多少医生的本义,医生的“仁”在医生身上还剩几许。扪心自问,真的脸红心跳浑身冷汗。

     是谁与医生群体过不去

     体制的恶,并不隐身,但是就因为它的庞大和坚固,与受害者力量相差悬殊,推动和改变它非常的不容易……是徒呼奈何,随波逐流,不战而退,还是想方设法各方联手推进政府加快医疗改革,彻底推翻和砸烂这使医生痛苦不安、患者遭殃积怨医患都受害的逐利体制,还医疗公益性,医患重塑互信,回归医疗本真,以人为本,仁心仁术,使医患双方都受益,这是非常考验医生们智慧和勇气的。

     似乎总有人与医生群体过不去。那么他们是什么人?简单地把他们归类为“精神障碍病人”、或者“充满人性之恶的患者群体”,是不是就可以圆满解释了?

     据从事医患纠纷处置和研究工作很多年的上海中山医院医务处处长杨震的研究发现:

     01执业医师法》第21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1)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进行医学检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

     (2)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获得与本人执业活动相当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

     (3)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4)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

     (5)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6)获取工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7)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建议,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

     234END

     投稿吧

     投稿邮箱:

     【tougao@medlive.cn】

     期待您的来稿!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进入“医脉通官网”查看。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