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份工资单说起:医护人员的劳动受到尊重了吗?
2016/8/8 医脉通

     这两个例子绝对不是个案……

     来源:医脉通;作者:天津市泰达医院 李青

     据《法制晚报》报道,近日,北京某三甲医院的杨医生在收到薪资单时,竟然发现工资金额为负数,这让她大跌眼镜。据杨医生介绍,自己生病向其单位申请了今年5月份及6月份两个月病假。然而,当她收到5月份的薪酬单时,发现其当月薪资上显示的数额竟然为-408.83元。

     无独有偶,就在几天前,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在网上大声呼吁医院“快发工钱”。这位临床护士工作8年,月工资1400元,原来医院有奖金还能勉强生活,现在医院的奖金久拖不发,已经影响了她的生活,所以无奈网上吐槽。

     按照一般的说法,我国医院现有的运行体制靠的是“以药养医”,所以,要想解决当前的“看病贵”问题,首先拿药价开刀,大幅度降低药价。而对药价降低后出现的医院难以为继的状况,解决的办法是提高诊疗费,并美其名曰尊重医护人员的劳动。

     这样,既满足了患方,也满足了医方,听起来的确是一个美丽的神话。

     每一次医改,都反复强调从收费标准上一定要体现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可事实上又是怎样呢?开头的两个例子绝对不是个案,从网友的留言看,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发生。

     在发表我的观点之前,我先声明,我绝对拥护大幅度降低患者看病的个人经济负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我目睹了许多患者因病返贫的不幸结局,而这些不幸,医务人员有时候真的无能为力。同时,我也对我的许多医务界同胞的可怜收入和生活窘状感到悲愤,尤其是护士,她们的每月所得,甚至还不如饭店的服务员,能让她们还在那里辛辛苦苦的工作的,也许就是最后的那点“面子”。难道解决看病贵与尊重医护人员的劳动真的是水火不容吗?

     一般来说,患者看病主要关心的是花了多少钱,自己能否承担?次要关心的是钱花在哪里。药价降低了而诊疗费提高了,可能的情况是,患者看完病一算账,靠,花的钱一点没少,新医改没有什么效果呀。患者会认为,医改就是朝三暮四,把我们当猴子耍了。甚至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以前看病花了300元还带回了一堆药,而现在同样花了300元却什么都没有拿回来。我这不是说笑话,重庆市医改,降低药费,提高诊疗费,政策实施了不到一周就被尿毒症患者搅黄了,也算是个谈资吧。

     医改的设计者认为,诊疗费提高了,医生的个人收入也随之提高了,医生的劳动也就受到尊重了。这个认识接地气吗?肯定不接,因为他们忽略了医护人员的收入是通过医院再分配的。请问,全国哪家医院增加的诊疗费直接落到了医护人员的口袋。

     据我所知,国有医院医生的工资都是一刀切的,什么职称,什么收入,只要国家不统一涨工资,医生通过劳动给医院挣多少钱,医生的工资都不会提高。

     医护人员还有另一部分收入——奖金,可奖金如何发放,按什么方案发放,国家没有硬性规定,各家医院没有统一的政策,奖金的发放完全看院长的意图。许多时候,某些科室的收入高了,院长为了避免因收入差距拉大而带来的嫉妒不满情绪,在计算奖金时或者在奖金政策上有意识压低这些科室的奖金数额。所以说,诊疗费提高了,医护人员未必得到实惠。

     而广大医护人员面临的最常见情况是:医院无权涨工资,但有能力扣工资;医护休假,免发奖金;工作出错,扣除奖金;医院有困难,延缓发奖金;医院搞建设,压缩发奖金。所以说,如果不对当前医护人员的薪酬体制进行大的改革,医改的设计者仅靠提高了诊疗费就认为是体现了的医护人员劳动的尊重,医护人员肯定不会相信。开头说的两种情况就是明证。

     医改乃国家政策,我一介医生说不好。我只知道,医改这么多年,医改方案差不多已经出台了10套,但医患双方仍是不满意。我想说的是,科学务实的方针政策,一套、两套就足够了,频繁的出台新方案,本身就证明之前的方案不科学、不合理、不接地气,否则,你还改什么?

     医疗问题的主角是医患双方,只考虑一方的利益而忽略另一方,或者谁的利益都不考虑,只考虑自己能做出成绩,那无论出台多少方案,可能最终都难以执行。这如同组建一个新家庭,不尊重男女双方的感受,家长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END

     投稿吧

     投稿邮箱:

     【tougao@medlive.cn】

     期待您的来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