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词】癌症——不需要形容词光环的冷酷“杀手”
2016/9/9 医脉通
全医药学大词典本周热词
lymphoma 淋巴瘤
本周三,90后女演员徐婷因罹患淋巴瘤病逝。人们一边在慨叹天妒红颜,在这样如花年龄就黯然凋零,又在身后以这样的形式被人熟知,真是命运弄人;一边又在互联网借由这个病例治疗过程中的诸多环节,进行激烈的中西医辩论,好不热闹。谁对谁错,孰是孰非,恐怕一时皆无定论。
癌症是个古老病种
很不幸地告诉大家,有人的那天起,就有癌症了。更准确的说,从有多细胞生命的那天起,就有癌症了。事实上,人体内每时每刻都可能有健康细胞转化成癌细胞。这样说,是不是让大家很失望。
人类关于癌症研究的历史很长,人类的祖先也尝试过各种办法对付癌症,无一例外都失败了。中国东汉年间的医书就已记载了癌细胞的扩散性等特征,不过药石无效。古代人曾尝试用烧红的铁器去烙那些癌变的组织,结果可想而知。
今天的人们谈癌色变,并非是古代人不得癌症;只是医疗水平有限,导致古代人平均寿命偏低,癌症被掩盖了。
癌症一词在今天已经成为众多领域毁灭性核心问题的关键词,人们对癌症的恐惧之甚,由此可见一斑。
癌症治疗的发展
最早应用于癌症治疗的手段是手术切除。这种方法是凭医生经验对癌组织进行手术切除。但适用范围有限,只能用于尚未扩散的实体肿瘤,而且很难保证切除干净,复发频繁。
后来出现的治疗方法,并非由医学科研研究而来,而是来源于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军医发现,接触了芥子气的人,几天后白细胞数量会直线下降。耶鲁大学的两位科学家看到这个报告后,突发奇想,既然芥子气能破坏健康白细胞的繁殖能力,是否也能杀死癌变的白细胞呢?于是科学家们尝试用含氮芥子气来对付癌症,居然取得了一定疗效。今天普遍使用的化疗由此而来。
同时期,美军在广岛和长崎投放了原子弹。根据医护人员对幸存者的研究,发现他们的骨髓造血功能最先受到破坏,和化疗诞生的逻辑一样,放疗就这样诞生了。
受战争启发而来的化疗和放疗,可以被看作是癌症治疗史的第一个阶段。由于当时科学家们还不知道癌症是如何发生的,不知道基因突变在细胞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所以两种方法的治疗原理都很惊悚,都是以毒攻毒。虽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但至少避免了被动等死。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遗传的秘密随之大白于天下。科学家们很快就意识到,产生癌细胞的原因在于细胞内的基因突变。与此同时,癌症治疗研究开始了第二个阶段。
第一个致癌基因(Oncogene)于1970年被发现。研究发现,这个基因一旦被激活,就会让正常细胞的分裂失去控制,成为癌细胞。1984年,科学家们又发现了第一个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Gene)。这个基因和致癌基因正相反,它的正常功能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所以一旦被抑制,癌细胞便开始疯长,癌症就出现了。
随着研究深入,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已发现了将近500个不同的致癌基因,以及将近900个不同的肿瘤抑制基因,占已知人类基因组约2.1万个基因的6%。找到了致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就相当于找到了癌细胞和健康细胞的不同之处。于是科学家开发出了只针对癌细胞,同时又不会伤害健康细胞的抗癌“靶向药物”。
靶向药物的优点在于作用位点专一,只对癌细胞有杀伤力,医生可以大剂量给药,不用过分担心副作用。但也正因为作用位点专一,导致靶向药物的适应症范围也往往较窄。制药厂辛辛苦苦把一种靶向药物开发出来,又花了很多钱申请上市,却只能用于很小的一部分病人,所以靶向药物的价格大都极为昂贵,很难广泛应用。而且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癌症靶向药物通常在用药一段时间后疗效就会明显下降,原因就在于癌细胞已经对它产生了耐药性。虽然理论上病人可以换一种新的靶向药继续治疗,但高昂的治疗费用使它变成了一种难以普及的治疗方案。
考虑到放化疗的局限性和靶向治疗固有的弊端,科学家们正在尝试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去对付癌细胞。这就是癌症治疗研究的第三个阶段。
新的研究发现,人体免疫系统不光能对付病菌和病毒这些外来之敌,同时也肩负着监视和清理自身变异细胞的使命。事实上,清理这些癌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日常工作之一,甚至比对付外来之敌更重要。
研究发现,免疫系统不但能被激活,还能被抑制。很多癌细胞之所以逃过了免疫系统的围剿,不是因为免疫系统没有识别出癌细胞,也不是因为免疫系统没有被激活;免疫系统之所以对体内出现的癌细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原因很可能在于癌细胞激活了某些免疫细胞的特定蛋白,让那些原本专门负责监视癌细胞的免疫细胞无法被激活。
1996年,阿里森教授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论文,首次证明针对CTLA-4的抗体能够治愈实验小鼠体内的恶性肿瘤。他把这个治疗思路称为“检查点阻断”(Checkpoint Blockade),大意是说,免疫系统在发动大规模攻击之前,先要经过好几个检查点的检查,以防攻错目标。癌细胞盗取了这套系统,让免疫系统一直通不过检查点,医生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个检查点去掉(阻断),释放免疫系统的活力。
癌症治疗的终极目标
癌症是多细胞生命的内在特性,几乎无法预防,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控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使之成为一种可以控制的慢性病,这就是抗癌的终极目标。肿瘤免疫治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抗癌斗争已经无限接近这个终极目标了。
换句话说,第三代抗癌药物未来极有可能把很多癌症变成可控的慢性病,在我们可以预期的未来,癌症不会再是自带死神光环的不治之症。看到这里,在网络为徐婷点起蜡烛的你,心情是不是好些了呢?
本文内容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烦请告知。
本周热词相关词汇
癌症 cancer
化学治疗 chemotherapy
原位癌 carcinomain situ
白血病 leukemia
恶性的 malignant
转移 metastasis
肉瘤 sarcoma
新辅助 neoadjuvant
靶向治疗 targetedtreatment
复发 recurrence
黑色素瘤 melanoma
息肉 polyp
他莫昔芬 tamoxifen
贫血 anemia
乳房切除术 mastectomy
获得更多医药学词汇权威注解欢迎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和下载《全医药学大词典》!
戳阅读原文,更有料!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