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亚楠同志离世看普及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2016/9/20 健康泗州

     2016年9月18日上午,丁湖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王亚楠在樊集村检查指导工作期间突发心脏猝死,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29岁。在此表示沉痛哀悼,王亚楠,一路走好!

     那么什么是猝死?猝死是指突发意外的短期内迅速发生的心跳、呼吸停止,导致死亡。猝死的大多数原因是心脏病引起的,所以又叫做心脏性猝死。随着医学科学的发达,很多心跳、呼吸停止的病人(“死过去”的病人)又被救回来了,于是医学上又把这种情况改称为心脏骤停,如果不能救过来就叫猝死。

     哪些人容易发生猝死呢?一般来讲,有冠心病、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肌病、高血压、脑中风、心衰的病人及长期工作学习压力大者容易发生猝死。曾经有研究人员调查得出发现:一天中猝死易发生的最高时段是6-12时;一周中猝死率最高的是星期一;而在一年四季中,冬季的猝死率最高。

     在秋冬季节加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尤为重要。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脑中风、心衰等疾病的患者,平时控制好基础疾病是预防的关键。比如规律服药,控制血压等。此外还因注意饮食清淡,戒烟戒酒,多食瓜果蔬菜,适量运动锻炼。如遇突然降温,需注意保暖。晨起时可先在床上静卧10分钟,待彻底清醒后再缓慢下床走动。早晨锻炼时不要站在风口,关注天气预报,如果气温下降明显,可将锻炼改在室内或暂缓运动。出现胸闷、胸痛、呼吸不畅等症状时需特别警惕,因为心慌、气短、胸闷往往是各种心血管急症发生的前兆。此时应尽快去医院检查治疗,做到早发现、早监测、早治疗。

     心肺复苏:“救心”最有效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如果在院外不幸发生心脏骤停,第一时间的院前心肺复苏抢救就好比是与死神赛跑,关系到能否挽救生命。心肺复苏开始得越早,存活率越高。在发生心脏骤停的4分钟内即开始有效的心肺复苏,患者得救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有效的胸外按压将血液送到营养心脏的血管及脑部,心肺复苏每延迟一分钟,心室颤动、突发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下降7%~10%。早期的心肺复苏可使心室颤动、突发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增加2~3倍。

     专家忠告:人人都应学会心肺复苏术当我们在家中、路上、学校等地方,遇到突然昏倒、意识不清的患者,因首先怀疑心血管性疾病所致。一人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另一人检查脉搏、心跳及颈部动脉搏动,确认心脏骤停后迅速实行胸外按压,即在胸部中央用力快速按压,每次压下5厘米以上,一分钟100次以上。按压同时,打电话的施救者在结束通话后帮忙将被救者头部后仰,观察呼吸情况,按压30次后随即进行2次人工呼吸。如此30:2重复进行,直到急救人员到来。复苏过程中尽量不要终止胸外按压,保证按压的深度和频率。 即使在施救者什么都不会、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快速用力的胸外按压,比不进行胸外按压的情况,也能提高存活率。

     据现有资料,美国等发达国家公共卫生水平高,一旦发生类似心脏骤停等突发性疾病现场人员有能力马上施救等等医护到来,为急救争取时间。在美国,心脏骤停抢救成功存活率比较高,而中国则非常之低,甚至一些名人,国家功臣往往死于心脏骤停。王亚楠是其中一个病例,我们表示非常惋惜和哀痛。

     逝者已矣 生者如斯!基层卫生工作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还将负重前行,不忘初心,将人民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上去。

     丁湖镇卫生院 贺贤良 主成利

     2016.9.20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健康泗州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