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改名有多拼?连“西门庆故里”也有人要争!官媒都看不下去了……
2016/6/13 每日经济新闻

    

     近日,各地涌起地名复古热。今年5月30日,江西省庐山市正式挂牌成立,原庐山区更名为九江市濂溪区;今年初,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也改为播州区。同时,水城县欲改为“夜郎市”、琅琊山“会峰阁”更名为“琅琊阁”……人民日报今天一篇文章称,连“西门庆故里”也有地方要争。

    

     地方改名刮复古风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江西省直辖、九江市代管的县级庐山市正式挂牌成立,同时庐山风景区多家管理单位连环改名。此次庐山改名涉及将原庐山区更名为九江市濂溪区;原星子县被撤销,其下的蓼花镇也更名为星子镇等。

     说起为何要改名,九江市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此前围绕着一座山有庐山管理局、庐山区、星子县、九江县四家单位分割管理,管理面积分别占景区面积的33.8%、28.6%、33.1%和4.5%。“一山四治”的结果,就是涉山单位各管各块、政出多门。

    

     ▲5月30日,江西省庐山市正式成立。图为工作人员悬挂庐山市人民政府的牌子。一旁是刚刚取下的星子县人民政府的牌子。新华社记者 周 密摄

     设立后的庐山市拥有人口26.79万,面积734.1平方公里,基本把庐山山体的管理划归一个行政区划主体管辖,解决庐山多头管理等问题。

     和庐山设市一样,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也于今年初获得国务院批复,同意改设播州区,并对相关镇进行改名。“播州一词有着近千年历史,具有丰富厚重的人文底蕴和文化内涵。”新华社援引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刘永书介绍,唐朝贞观十三年,史书上第一次出现播州之名,一直到明万历二十八年实行改土归流后才结束使用,播州这一地名前后存在了960多年。

     刘永书说,2013年,他还向时任县委书记阐释过为何要以播州命名的历史渊源。无论从保护历史文化,还是从今天开发遵义文化旅游产业方面考虑,都应该从行政建制方面保留“播州”这一名称,进而发生了相关的改名。

     近日,作家李辉以“文化传承”之名义,呼吁黄山市复名“徽州”,得到了很多网友的赞同,黄山市首任市长也响应称“考虑到文化的正本清源,现在是改回来的时候了”,黄山市民政部门则回应说“将深入调研,尽早提出建议”。

    

     人民日报海外版今天(6月13日)报道称,一些地方出现了借传统文化、借依傍古人等进行“复古改名”的现象。例如鹿邑县欲改为“老子县”、水城县欲改为“夜郎市”,琅琊山“会峰阁”则在古装电视剧《琅琊榜》热播后悄然更名“琅琊阁”,一些地方更是为了“西门庆故里”之名争得面红耳赤。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查询发现,“西门庆故里”之争在2010年被广泛报道。当时,山东临清市、阳谷县和安徽黄山市三个地方为争夺西门庆故里打的不可开交,为此也引起了轩然大波。西门庆也被一改在传统文学名著中“大淫贼、大恶霸、大奸商”的艺术形象,华丽转身成为当地政府追捧的文化产业英雄。

     后来,黄山否认了争夺西门庆故里的消息。

    

     徽州更名黄山市已近30年,其复名意义何在?上述人民日报海外版采访了李辉,他认为,徽州区域性文化的丰富性在全国也十分少见,比如徽派建筑、徽墨、宣纸、徽商,都是历经千百年形成的。“如果这个地名能够恢复,对中国各地今后地名的稳定性来说会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李辉说。

     “曾听某省民政厅干部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台湾老兵让孩子回来寻根。孩子归来,却难以找到,原来这个地名早已消失。经过民政厅翻阅档案,才找到原来地名。这位老先生写信来感谢民政厅同志,并说:‘你们经济发展得很好,建设也很好,但是地名不要改。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标。’”

     李辉说,这个故事深深感动了他,“中国人都有寻根观念,一个地方地名和当地文化、家族传统相连,对于海外华侨华人更是如此。”

    

     改名复名的成本有多高

     更改地名,要付出巨大的行政成本,更会给市民生活带来难以估量的麻烦。

     2004年,甘肃省天水市“秦城区”更名为“秦州区”,“北道区”更名为“麦积区”,当时有记者采访了天水最大的一家专业刻字社,得知更名前后,他们一共刻了2000多枚印章,其中400枚是入网管理的原子印章。一枚普通塑料印章50元,一枚入网印章150元,仅仅重刻这些印章,就要花去14万元。有人说,两区更名共花费2000万元,天水市方面则回应,“更名的直接费用为200万元到300万元”。

     2010年,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有记者在当地采访,发现一块高2.5米的标准不锈钢牌匾,其价格约在420—450元之间,而市内带有“襄樊”字样的公司、机关比比皆是。经计算,襄樊更名带来的行政开销至少要1亿元。

    

     比襄樊市更大的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人口在1000万以上,被戏称为“天下第一大庄”,为求“名实合一”,曾欲改名为正定市或西拍坡市。据专家估算,石家庄一旦改名,完成各项以旧换新,至少需要花费10亿元。相当于每个石家庄人需要缴纳更名税100元。这些来自纳税人的财政收入,如果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或者文化保护上,是不是更好呢?

     除了经费开支外,更改地名还会给市民带来诸多不便。查阅“中国襄阳政府网站”上的“网络问政”栏目,可以看到市民在襄樊改名襄阳后,遇到的种种问题。有市民迁移户口时,担心户口本上“湖北省襄樊市”的地址会影响进度;有市民看到新办的驾照上还是“湖北省襄樊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的公章,询问“会不会证件有问题”;有市民在外地上学,毕业时要回迁户口,不知道户口迁入地是填襄樊,还是填襄阳。

     黄山市复名一事,从黄山市的地方论坛上看,大多数市民对于“复名”一事持反对意见,并不关心所谓“徽州文化”。一种代表性的观点是,与其纠结于城市名称,不如把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面。如网友“sx博哥”说,“80、90后的谁愿意管那事,黄山不挺好,没事搞这个还不如想想怎么把黄山经济发展搞上去”。另一位网友“快渴死的鱼”也说,“把民生福利搞好一点,把工资提高一点才是硬道理,复名就是闲的蛋疼,图虚的有什么用。”

     现行《地名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当地群众不同意改的地名,不要更改”。一个地方改名,最受影响的都是当地民众生活,任何人都不应在回避民意的前提下,讨论改名(复名)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新华社、

     人民日报海外版、腾讯历史等

     转载请注明

     | 本文转自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

    

     微信推出了新功能你知道吗?

     升级到最新版后,可以选择微信公众号置顶了。

     欢迎把每经小编置顶,第一时间接收内容推送,麻麻再也不用担心我抢不到沙发了。

     点开本文章右上角,选择查看公众号▼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每日经济新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