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办法天天加班又不伤身体?答案让人心酸
2016/6/17 每日经济新闻

    

     导读:作为上班族,你关注过自己的健康吗?

     在微信朋友圈中,有一篇题为《专家:有没有办法天天加班又不伤身体?》的文章被广泛转发:

    

     而答案,却是让人心酸的三个字:“真没有!”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对于加班这个问题,我国《劳动法》规定:

     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但在现实生活中,上述规定却往往很难实现。

    

     白领加班成常态

    

     ▲图片来源:东方IC

     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年白领8小时生存质量调研报告》显示:

     白领在上班时间压力比较大,超过一半的白领上班时间无任何运动,三分之一白领每周加班超过5小时。

     IT、通信、电子、互联网是加班最多的行业,白领平均每周加班时间高达9.3小时,这意味着平均每天都要加班将近两个小时。其次为房地产、建筑业,平均加班时间为7.1小时/周,再次为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平均为6.8小时/周。贸易、批发零售行业的加班时间相对较少,平均为3小时/周。

     作为经常加班的一个群体,在深圳打拼的程序员韩轩坦言:“夜夜做项目,敲码到凌晨;左右不是人,都是‘程序猿’。”

     一次,韩轩所在部门为某银行开发新程序,对方要得紧,工作重任务急。当时,他每周都要干满6天,每天从早上9点至少工作到晚上10点,有时还要通宵加班。

    

     ▲图片来源:东方IC

     除了IT行业,媒体也是加班重灾区之一(这点每经小编深有体会),在过去的一个月,已经先后有5位媒体人因工作强度太大离世,其中最年轻的是一位28岁的女编辑。一位在北京某杂志社的编辑陆晶表示:

     不少无谓加班还与外在竞争压力太大有关:到了下班时间,领导还没走,你敢走吗?同事还在工作,你好意思先下班吗?如果比其他人下班早,会不会显得工作态度不积极?

    

     加班之后却难见加班费

    

     ▲图片来源:东方IC

     《劳动法》规定:

     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150%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200%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300%的工资报酬。

     然而,这样的规定在现实中显得很尴尬,上海某公司财务经理张光宇表示,公司规定员工加班有加班费,但能领到的人寥寥无几。原来,按公司规定,员工加班要提前打报告申请,获批后的加班才算加班,没申请的加班不算加班,并且员工还要详细记录加班的时间,上报核实后才能领加班费。“很多人为了保住饭碗,加班费难领也只好无偿加班。”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Kelly调查公司在全球的压力调查结果显示:

     加班时间长,加班费很难见,已经成为多数上班族内心的痛。加班雇员中只有不到一半(45.57%)领取了加班工资。

     两年内,被调查的上班族表示,他们都或多或少地遇到过劳动报酬不合理、拖欠工资、作业环境恶劣、超时加班、工伤等问题。

    

     加班让白领对工作环境满意度低

    

     ▲图片来源:东方IC

     在智联招聘的报告中,2015年白领工作环境满意度指数仅为2.59(满分5分),对工作满意的白领仅占两成。其中,相较职场前辈,80后和90后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明显偏低,仅有20.6%与18.9%的人表示非常满意或者比较满意。

     工作满意度低造成的影响之一就是跳槽频繁。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来自领英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

     2015年,人才平均在职时间为25个月,而2014年这一数据为26个月,2015年人才在职时间最长的制造业也仅有32个月。

     而中国加班最多的城市排名先后顺序为:

     杭州、西安、武汉、南京、广州、深圳、北京、成都、上海、长沙。

     排名第一的杭州72%的上班族都有过加班经历。排名最后的长沙,白领加班占比也达到了48%。

    

     从疲劳到猝死只有6步,测测你的疲劳值

     对上班族来说,熬夜、久坐、三餐不规律已经成为职场的“常态”。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对于工作压力大的上班族来说,感受最多的可能就是“累”,但是你可能想不到,平时那些“提不起劲儿,昏昏沉沉”的小毛病和可怕的过劳死之间,只有六步距离。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这六步中,疲劳积少成多,由量变到质变,最终演变成慢性病,甚至猝死。因此,我们要及时将疲劳消灭在“萌芽”阶段。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

     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央视新闻等

     转载请注明

     | 本文转自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

    

     微信推出了新功能你知道吗?

     升级到最新版后,可以选择微信公众号置顶了。

     欢迎把每经小编置顶,第一时间接收内容推送,麻麻再也不用担心我抢不到沙发了。

     点开本文章右上角,选择查看公众号▼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每日经济新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