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去这些地方玩,竟然会被鄙视?请看完这篇文章再出门吧
2016/6/18 每日经济新闻

导读: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可避免地,出游这个行为也产生了分化,形成了一条长长的鄙视链。
本文转自南方都市报(微信号:nddaily)
每日经济新闻经授权转载
所谓“出游鄙视链”,是指同事或者同学出游回来后互相攀比,比如私人定制旅游鄙视欧美旅游,欧美游鄙视日韩游,日韩游鄙视国内游,国内游鄙视老家游。

▲“出游鄙视链”是攀比心理在作祟。Pixabay供图
一位小孩上四年级的某家长,就遇到这样的困惑,有一次假期回来,开学了,老师问大家都去旅游了吗,小朋友说去了,然后老师就说,出国游的同学交一份旅游的PPT,给大家分享。这位家长就感觉很不是滋味,很失落,因为他的小孩也是很愿意讲一下出游的事情,但是因为是国内游,没有机会所以感到很失落,第二年家长只好带她出国了,希望孩子在校不要受到这种“出游鄙视链”的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记者采访了部分家长和业内人士。有家长认为,这是攀比心理作祟。业内人士则认为,以行程安排的豪华程度作为衡量旅行质量的标准,以享受程度为亲子游的衡量标准实在不智,家长和老师应该正确引导。

家长:可告诉孩子,先国内游再国外游
家长张女士认为,案例中因为老师的不当引导,才会引起家长攀比,小孩跟着攀比。她说:
我会告诉女儿,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然后我把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带她去,而不是按照她的要求。小孩哪里都没去过,去哪里都一样。
周女士说,不能怪小孩攀比,要怪父母没有解释好旅游的意义。旅游是为了认知世界开拓眼界增长知识,旅游是为了攀比这实在很可悲。“ 我会和孩子解释,因为老师没有去过国外,所以她喜欢国外的游记,我们不要着急 ,先把国内游完,再考虑国外。开始小孩估计会失落,每个人都有失落的时候,早点感受及时开解不是坏事。”

业界人士:“鄙视链”是学校小社会对外界大社会的折射
周宇华(广州市晔华游育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表示,“出游鄙视链”是学校的小社会对外部大社会的折射,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家长可选择不同的出游方式,这很正常。私人定制旅游很贵,跨洲旅行次之,回老家最便宜,不出门甚至可能会让人觉得家庭没有经济能力,这其实代表了一些人的认知缺陷。这样的风气影响孩子,特别可悲。
亲子旅行的真正核心,是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这种能力也可以从孩子家里附近的社区探索就可以培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万里路,需要从自己的家门口开始。有远行的旅行机会当然好,可以见识不同的文明。但是以旅行的距离作为旅行的含金量标准,以享受程度为亲子游的衡量标准实在不智。
孩子没有参与财富创造,却同大人一样讲享受,本身就是旅行设计不当。应让旅行成为亲子定制,父母从孩子的学习特点出发,精心设计,循循善诱,让每一个旅行都成为全家一起成长的旅行课程,这才是最有含金量的旅行。
芭蕉(童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说,旅行在于一种走出去的状态,状态对了哪里都一样,家长和孩子投入就好,每个目的地都有不一样的惊喜。如果家长每次出去都要比较酒店谁差谁好,饭菜哪家不如哪家,慢慢地孩子就会跟着做这种比较。但是如果家长的兴奋点在于旅行的过程,孩子也会跟着发掘过程里的乐趣,而且会发掘得比家长更多。旅行的最大目的是看世界的“大”,明白自己的“小”,不要在乎去过多牛的地方,而是在一个地方看到多远的风景。

专家:出游鄙视链会让小孩觉得“钱是最重要的”
儿童教育专家于东辉表示,旅游最重要的是给孩子带来什么,有什么影响,鄙视链会让小孩认为:钱是最重要的,而像回老家这种充满亲情的感知,值得忽略不值一提,把人的情感抹杀了。不论什么事情,要让小孩觉得情感要比金钱重要。和其他人平等尊重的关系,是人生幸福的保证,最后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条件,经过自己努力得到的东西是最好的。

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记者 江玲

微信推出了新功能你知道吗?
升级到最新版后,可以选择微信公众号置顶了。
欢迎把每经小编置顶,第一时间接收内容推送,麻麻再也不用担心我抢不到沙发了。
点开本文章右上角,选择查看公众号▼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每日经济新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