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看待素食
2016/4/14 素食营养师

     ?素食营养师

     戒杀护生,觉悟人生,吃素是福!

     素食营养师公众平台:sushiyys

     微信:876508260 QQ:8468823

     QQ群:57207268

     随着素食日益普及,人们逐渐知道素食对健康的好处,不过这方面的资讯大都来自西方营养学的知识,现在我是从中国传统医学的角度来探讨:中医认为人应该吃什么?中医是否认同素食? 中医对使用动物药又是如何看法?

     人应该吃甚么?

     虽然《黄帝内经》不反对吃肉,但应该说是较为支持素食的,亦没有说人必须要吃肉才能生存。在《素问藏气法时论》有一段话说: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这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营养学概念!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已经有类似营养金字塔的说法了。(但这实际上不是讲营养问题,只是指出食物种类)

     仔细看这四大类,严格来讲不是平等地位,而是有不同层次的,不是说每天四类各占一份就最好。谷类是供养人生命的,所以最为基本、必须吃!水果是辅助的,而蔬菜则是让人充满,给我们吃饱的。所以按等次说,谷类应该吃最多,蔬菜水果为其次。

     至于肉类,其作用是益,这个字用得非常巧妙!益是指有益,是好的意思,这样看肉类似乎不是必需品,就好像现在的营养补充剂那样,它对身体可以有益处,但是并非没有它就会死掉,其他三类食物就更为必须。

     值得指出的地方,益这个字用得十分巧妙,益在古文的本意是溢,即满溢,水满泻出水库外,是好是坏?当然是浪费了、太多了!所以益字在《内经》中有时候也属贬义,有水能覆舟,亦能载舟的过犹不及思想,它虽然有益处,可是很容易走到反面。

     《黄帝内经》指出吃肉的种种问题

     因此,《内经》还记载了很多吃肉所导致的疾病,例如说:

     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素问热论篇》

     这是说一个人刚感冒初愈,千万不要给他吃肉,吃了容易使病情复发。可是我们很多时都是倒过来的,刚感冒好了,稍有点胃口,就立刻吃肉;又或者刚生孩子的妇女,就天天喝鸡汤,其实都对身体不好。

     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素问通评虚实论》

     这里的高梁是指膏粱,是脂膏、细粮的意思(并非指谷类里面的高梁米),传统解释为肥甘厚味。仔细而言,膏是指肉食,尤其指肉食里面含有脂肪较多的一类;梁指精细的食品,细粮可理解为经过加工,就像在超市里能面买到的各种食品:蛋糕、罐头、薯片、糖果、冰淇淋。

     这段话作出严厉的警告!例如消渴、中风、半身不遂、身体痿弱、气喘等病,是肥胖、富贵人才得的,都是因为吃膏粱太多引起吧。值得要注意的是,很多人说吃肉太多才有问题,但是《内经》不是这样说,而是说吃膏粱就有这些病!再来看看吃肉有甚么问题?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素问生气通天论》

     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今禁高梁,是不合其心《素问腹中论》

     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身体柔脆,肌肉软弱,血气慓悍滑利,其刺之徐疾浅深多少,可得同之乎。歧伯答曰:膏梁菽藿之味,何可同也,气滑即出疾,其气濇则出迟《灵枢根结》

     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从欲轻人,而无能禁之,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便之奈何?治之何先?《灵枢师传》

     《内经》有这么多的记载,可以知道当时已经知道饮食血肉的坏处,相反,吃五谷蔬菜水果,在《内经》之中则没多少这样的问题。看来历史还是不断重复,即使到了今天,为何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的人这么多?原因很简单吧,都是富贵病、文明病,是吃出来的。

     上面的最后两段《内经》引文,有一个挺有趣的地方,还指出了吃肉的人的体质和性格:身体脆弱、肌肉软弱,骄傲放纵、轻视别人,不可以说反对他的话,就像暴君那样。想想看,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是否形容自己无肉不欢?

     人体本来最适合吃素

     在《黄帝内经》之中,经常指出人的胃的功能,是用来腐熟水谷。例如:

     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素问五藏别论》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素问平人气象论》

     四支皆禀气于胃四支不得禀水谷气《素问太阴阳明论》

     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藏,洒陈于六府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素问痹论篇》

     胃者,五谷之府《灵枢本输》

     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灵枢经脉》

     胃中热则消谷六府者,胃为之海五谷乃容《灵枢师传》

     余愿闻六府传谷者,肠胃之小大长短,受谷之多少奈何?《灵枢肠胃》

     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之谷,常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满《灵枢平人绝谷》

     类似的记载在《内经》中十分常见,认为人身的气血是从水谷化成的,就算最后一段用解剖的角度去观察肠胃的大小,也不忘用水谷的多少作容量单位,可见肠胃最佳的消化对象是五谷。《内经》时代认为人最应该吃的,就是喝水和以五谷为主的饮食方式。

     中医没有绝对的说人不可吃肉,而是指出了许多吃肉的问题,也一再强调食物以水谷为最重要。这一种观点,与现在的情况相近,现代不少研究发现,人体生理结构表明人应该是素食动物,那么人究竟可不可以吃肉呢?可以,但是可以不代表健康。人有自由决定自己的行为,就好像你可以选择抽烟、吸毒、滥药,但这不代表对你有好处。既然有更健康的饮食方式,我们都应该懂得如何选择了。

     动物药非危急时不用

     自古以来,不少著名医家非常提倡素食,例如唐代大医孙思邈,他说常须少食肉,多食饭他以素食为主的饮食方式,活到了一百多岁。他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大医精诚》,传诵千古,每一位中医皆会看过,里面有一句名言说: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呼!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鶏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开,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能及也。

     大医孙思邈认为人与动物平等,提倡使用动物药要非常谨慎,应当用自然死亡的动物而不是刻意杀生的;再者,就连鸡蛋一个看似很普通的东西,他都认为要在危急关头才能使用,大家就可以想到,孙思邈平常不怎么吃鸡蛋了。

    

     感 恩 辞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感恩天、地、君、亲、师。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素食营养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