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斋饭背后的奥秘
2016/9/13 素食营养师

    

    点击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

     道医与“食治”

     道医即是医家又是道教学者,我们且称其为“道医”, 他们主张把饮食养生引进治病养生的领域,将“食治”放在医治疾病的重要位置。他们主张“凡欲治病,先以食疗,即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道医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孙思邈在倡导“食治”的基础上又大胆的实践“以脏补脏”的理论。即服食各种动物的脏器组织用于治疗疾病,大开了动物内脏性食物临床应用之先河。现代食疗科学认为,动物内脏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对那些久病体虚之人,用以脏补脏的方法,可以补充一定的营养物质,增强人体抗邪能力,因此孙思邈的观点有着现代食疗科学的理论支撑。

    

     道家的“知食宜”

     所谓“知食宜”就是要顺应季节的变化、环境的不同、体质的差异以及疾病的属性,而实施 “食养”或“食治”的规律。这种“天人合一”的饮食观与中医食疗因人、因时、因地的治疗原则是一致的。比如,道医认为,不同的体质对食物的调理也有不同的要求,如体胖者远肥腻,多清淡;体瘦者远香燥,多滋阴生津。阳盛实热之人,宜清热泻火之饮食,阳虚有寒之人,宜温热养阳之饮食。对患有疾病的人,则根据病症的寒热虚实、阴阳偏盛,结合食物的五味、四气、升降浮沉及归经等特性来加以确定。从现代食疗学的观点来看,道家的说法是完全正确的,现代食疗学认为,食物与个体的适应性,是一个包括了物理、化学、生化、免疫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问题。

    

     道家食养与“清净无为”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由此可见,道家饮食观与世俗饮食观的最大区别,是认为其饮食的生理功能不如宗教功能,所谓:“食为行道,不为益身”。道教以谷肉为粗鄙,其饮食的目的不是满足口腹之欲,而是为了修行长寿。因此道家的饮食观属于寡欲养生型的饮食观,体现了道家“清净无为”的思想。

    

     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期限,是道家关心的首要问题。研究道家饮食文化,对我们的健康有巨大帮助。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素食营养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