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十大急救知识,你都知道吗
2016/5/13 北京恒安中医院
生活中十大急救知识,你都知道吗

地震
1、住在平房的居民遇到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保护头顶跑到屋外,来不及跑时,可躲到桌下、床下或其他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者衣服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2、楼房内的居民,应该迅速远离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跳楼,也不能使用电梯。待强震过后迅速有序撤离。
3、如果地震发生时正在闹市活动,逃生者应注意保护头部,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
4、如果地震发生时正在驾车行驶,逃生者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停车。
5、如果不幸被废墟埋压,应设法挪开联合胸前的杂物,保持呼吸通畅。用石块和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大声呼救,注意保存体力。

火灾
1、迅速逃离火场并拨打119
2、如被困在楼房中,可在窗台阳台等处呼喊,并挥动醒目布条等发出求救信号
3、逃离时,要匍匐前进,并用湿毛巾捂鼻,用浸水的棉被护身快速通过。如衣服着火,应水浸、水淋或卧倒翻滚,不要直立奔跑或站立
4、按火灾逃生路线图或疏散标示指示,从消防疏散楼梯逃离,切勿使用电梯。
5、若暂时无法逃离,可将毛毯、窗帘等织物钉在门板上,并往上浇水,以阻断火焰和烟气。

洪水
1、留意天气预报,提高警惕,在洪水到来前撤离
2、若来不及撤离,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地暂避。
3、如暂避地已不安全,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箱子、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在水上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
4、逃生时要向行洪道两侧快速躲避。千万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触电、
5、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用手电筒、哨子、旗帜、鲜艳的床单、衣服等工具发出求救信号。

台风
1、台风来时大浪极其凶猛,千万不要下海
2、经过建筑工地时最好保持距离,防止被风吹下的坠物砸中受伤;有塔吊的地方,更要注意安全,可能有折断风险。
3、台风来临前应将阳台、窗外的花盆等物品移入室内,切勿随意外出。要把门窗捆紧栓牢,特别应对铝合金门窗采取防护。
4、出行时请注意远离迎风门窗,不要再大树下躲雨或停留。

泥石流
1、如观察到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伴有较多的柴草树木,听到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声或闷雷声,可确定上游已形成山洪泥石流。
2、不要迷恋财物,迅速撤离危险区
3、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4、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应该向与泥石流方向垂直的两边山坡上面爬,且不要停留在凹坡处。
5、千万不要在泥石流中横渡

山体滑坡
1、逃避山体滑坡重在识别前兆。滑坡前兆是:断流多年的泉水“复活”或出现泉(井)水突然干涸、井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滑坡体前沿坡脚处土体出现凸起现象;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声音。出现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形等现象。
2、当遇到高速滑坡、无法逃离时,不要慌乱,如滑坡呈整体滑动,可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

海啸
1、海啸来临时尽可能远离海岸线,逃往内陆和高地。
2、选择高大坚固的建筑物和地势较高的山坡和大树作为避难所,不要去低矮的房屋、木结构建筑、深度较浅的海岸等地。
3、如果不幸被卷走,紧紧抓住一些较大的漂浮物,如床、柜子、树木等;等待救援。
4、如果在船上,切记不要将船驶向海岸,海岸处是海啸威力最大的地方,应将船驶向海面开阔地。

煤气中毒:
1、注意防范,不要使用直排式热水器,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2、一旦出现症状,应立即拨打120,并尽快开窗通风,或者到室外空气流通的地方。
3、如果呼吸停止,应立即为中毒者做人工呼吸。

触电:
1、发现有人触电后,应火速切断电源。可同时利用木棒、皮带、橡胶制品等绝缘物品挑开触电者身上的带电物品,立即拨打120及报警电话求助。
2、若触电者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未切断电源之前抢救者切忌立即用手直接拉碰触电者,这样会导致自己触电受伤。

雷电:
1、门窗紧闭以防雷电趁虚而入。远离金属门窗,和电源插座保持距离,更不能呆在阳台。
2、不要触碰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金属管线。如果房屋没有防雷装置,不要使用电脑、电视、电话。
3、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

沙尘暴
1、远离窗口,避免玻璃破碎伤人。
2、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戴口罩,用纱巾蒙住头,以免沙尘侵害眼睛和呼吸道,不要在广告牌、临时建筑物下逗留,避风。
3、机动车应谨慎驾驶,减速慢行。
4、在电线杆、房屋倒塌的紧急情况下,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或引发火灾。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北京恒安中医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