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丨最靠谱的“秋冻”方法
2016/10/2 北京恒安中医院

     俗话说得好:春捂秋冻,不生杂病。随着秋季到来,气温逐渐下降,很多人遵从“春捂秋冻”的做法却被冻出了疾病。

     到底怎样才能冻出健康?权威专家教你“挨冻”的正确姿势,远离疾病侵袭。

    

     有些人即使在早晚气温较低时,也穿得非常单薄,甚至在冷空气来临之际,仍恪守秋冻的信念,结果染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少穿衣服”,应根据4个原则科学进行。

     1

     秋冻必须顺应天时

    

     初秋时节,暑热未消,气温偏高,气候变化比较平缓。此时,少穿点衣服,使身体略感凉意,适当“冻一冻”是有益健康的。

     晚秋时节,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增加,一旦有强冷空气活动,气温急剧下降时,就应及时、适当地增衣保暖。此时若再一味强求“秋冻”,就会适得其反。

     2

     南北方秋冻有区别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

     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

     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

     3

     4个部位要捂好

    

     腹部

     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

     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

     双脚

     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

     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脖子

     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肩膀

     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伤。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北京恒安中医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