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买房的浪子眼中的地产观
2016/4/29 真叫卢俊的地产观

     昨晚我去见了高晓松,所以首先感谢莱蒙也感谢宋家泰宋老师,当然最应该感谢我自己,因为不是送的门票,是我积极参与莱蒙的活动抽奖中的票,实在感谢我自己的好运气

     我谈不上是高晓松的粉丝,但是的确很喜欢他这样的人,我喜欢他的歌不多,最喜欢的除了那一首同桌的你,另外一首就是高晓松自己认为最异类的一首歌,萨顶顶的《万物生》,我比较喜欢高晓松在镜头背后和我们聊天的感觉,奇葩说、晓说、晓松奇谈以及电视台播放过的晓松说都是我很爱看的节目

     昨天晚上,他在嘉里大酒店做分享。开始之前我在厕所里尿尿,出来之后居然邂逅了高晓松,人是真的高,当然脸也是真心大。我傲娇的喊了声高老师,他也傲娇的点头回应了我,且不带微笑,哈哈。

    

     高晓松能够参加这样的活动我还是蛮意外的,之前一直在微信里传播的高晓松不买房在路上的理念,但是今天却为一个房地产企业站台。

     的确,在台上的时候,高晓松在刻意回避一些问题比如:你喜欢什么样的房子啊,如果为你设计,你喜欢什么样的空间啊之类的问题。很明显他不希望高晓松和推荐某某项目这样的字眼联系上,哪怕是一些玩笑话高晓松也是用微笑来回应,可以看出这一块他自己的坚定

     整场活动他的主要内容是谈论一颗创造的心,整场发布会我都认真听了,也做了笔记,高晓松说的东西也都是围绕着创造。但是字里行间还是顺便调侃了一些关于房地产的东西,我把他的一个观点和大家分享,感觉还是蛮有趣的

     一个坚决不买房的人,他的地产观是怎么样的

     以下内容是我用高晓松老师的观点,加一些自己的领悟和大家说的

    

     对于创新,从来都是产生在那一群被社会淘汰人身上

     中国的伟大其实就是在于伟大的发明了一个制度,可以把幅员这么辽阔人口这么众多的国家管理好。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所以中国非常有创造力的发明了一个叫:科举的东西。这一种自下而上的晋升体系给了所有人最公平的机会,也给了所有人努力的方向

     正式因为有这样的机会,社会上几乎所有优秀人才都被这样制度吸纳走了。有才之士都通过科举被政府收编,成为了和国家坚定站在一边的人

     这样一群优秀的人才,进入国家的体质里,对于管控整个社会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因为所有人的现状都不同,所有人的问题都不一样,因为你没办法通过一个所谓的创新之举就可以解决所有人的问题。你在满足了一群人的诉求之后必然是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利益

     高晓松在这边也给大家举了一个例子,说美国当年为什么会出台敬酒令。那是因为那一年美国总统选举给了妇女选举的机会,所以当初为了争取妇女的选票,在社会上征集意见说妇女希望生活哪些地方可以提升,我们尽量满足你。

     当然,这个目标还是为了征集妇女的选票

     结果大部分的妇女说了一点说:老公老是在外面喝酒,彻夜不归,这一点很苦恼

     所以政府看到了这样的心声,一声令下,所有人都不准喝酒啦。这就是敬酒令出台的背景

     结果这个政策出台了,妇女很开心了,都把投票投了

     但是发现,社会的发展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粗暴。因为不能喝酒,所有的男人都想办法的找地方买酒和偷偷喝酒,这就衍生出黑社会接入到酒精交易这个环节,社会的黑社会数量突然激增

     结果导致:男人想喝酒还是喝酒,但是黑社会多了,社会不安定了,那些买酒钱也都让黑社会赚过去了

     这是政府不想看到了,紧急了关闭了敬酒令这个法则,还花了20年处理了当时的黑社会的问题

     所以说,其实不是国家不愿意有更多的创新性举措,不愿意给予更好的制度,而是的确不可预料这个制度推出之后,会在社会上发生什么样的蝴蝶效应

     对于历史来说,管控我们这个国家最好的方式其实自古以来都有一个标准的处理方式:洗脑。大家用最少的异议面对出来的新鲜东西,那么整个国家的管理就相对容易的多

     所以通过科举吸纳了那么多社会顶尖人才,而他们在体制内的使命并不是在于创新,而是在如何更好的管理这个社会,也就是如何从上往下的洗脑,这个是他们的职责

     所以高晓松说,社会上所有的创新都来自民间,所有的创新都来自那一群不是很优秀的人

     作为中国最伟大的创造,这个也是晓说节目里专题评论过的一个东西:诗词歌赋。上下五千年留下了多少优美的词汇。但是各位可以回忆一下,大量的唐诗宋词是不是都是在感慨啊,比如感慨人生郁郁不得志,比如感慨当下唯美的爱情,比如感慨某某好友的情谊等等。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感慨,其实就是一群没事情做的人,没有被正规体质接纳的人在感慨人生。

     李白为什么写下这么多诗啊,因为他爸爸就是一个商人,中国自古以来轻蔑商人,没有被社会接纳,那么他就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写诗上面。而在当时,写诗只有在青楼里有价值,在其他地方也是不受待见的

     所以中国自古以来的创新都集中在民间,而创造最集中爆发出的,反而是一些并不是那么优秀的一群人。

     所以对于整个国家来说,他管理这个社会的最大诉求就是不犯错。是不大可能出现一个大创新的,因为大创新在落地的时候也会扭曲。而真正的创新都集中在民间,一个个小小的试错之后产生的创新

     聊到这里的时候,高老师抛出一个观点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如果一个行业,政府对他的干预很多,那么它是不可能出现大量的创新的

     抛出这个话题的时候,他直接对应举例的行业就是房地产

     你说国家每天出台各种各样的制度去调控房地产,今天是结婚还是不结婚才能买房我出台一个制度,明天是来到这里多久才能买房我出台一个制度,后天是房子多少钱是合理的出台一个制度。政府这么强的干预房地产行业,这个行业就不可能有很多的创新

     这就是政府存在的职责,政府存在的逻辑是在于不犯错,所以他干预房地产的诉求也是不犯错。通过不犯错的方式让这个行业以温和的方式存在。

     但是各位要知道,所有的创新都是在试错中产生,李白也不是写了一首诗就成为诗仙,之前可能几百首都是垃圾。我们去看梵高的第一幅画,画的照样不咋地。所以创新的前提就是犯错,没有大量的犯错是不可能出现一个好的创新

     所以因为政府的干预,房地产这行的创新几乎是不大可能,这不是不愿意创新,而是体质决定了没有创新的基因

     然后再从人的角度来说,因为干预的太频繁,所有人都把精力都入到消化现在的政策和猜忌下一轮的政策中度过,这里消耗了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自然也就没有时间去创新去发挥

     这是高晓松第一次在活动上主动提到房地产这个概念

     后面他扯到其他地方去了,看的出来他也不愿意多聊这些东西

     后来在观众提问环节,聊着聊着,高晓松突然吐槽了一句说:我的确不是一个好的房子推销者

     他提到,之前在网络上的一篇文字:不买房子买梦想

     首先他说,这篇文字不是他写的,但是的确里面是他的观点,是别人整合了他的一些话语集合而成的文字。

     对于是否买房的观点,那篇文字里是这么说的

     美国人平均31岁才第一次购房,德国人42岁,比利时人37岁,欧洲拥有独立住房的人口占50%,剩下都是租房。为什么现在中国的年轻人一毕业就结婚?一结婚就买房?怎样才能买到房?一套房子会限制你所有的行为和决定。因为你知道,要一提裸婚,没有人愿意嫁给你。即使老婆愿意,他们家人呢?别人会怎么看?孩子以后怎么办?以今天的房价,普通人买房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方父母出钱资助,这种人基本上前途和发展被父母控股。第二种人是牺牲了太多的发展机会,典当梦想来成就一套房子。他们购买的,其实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安全感”。他们觉得,有一套房子,会让自己内心安全一点儿。但是安全感真的可以来自于一套房子吗?归根结底,还是价值观的问题。世界再怎么变,还是要有坚持,即使它是落后。我不入流,这不要紧。我每一天开心,这才是重要的。

     高晓松觉得,在中国,人们获取幸福的方式太极端。你什么都没有获取幸福的来源也很容易。中国是一个饮食文化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各位发现了没有,饮食越差的国家他们的经济水平就越高,比如德国,比如美国,吃的东西都跟屎一样。为什么他们发达,就是因为百姓吃的太差了,所以他们对这里就不投入,而把精力都投入到其他地方

     在中国,饮食太发达了,你花十块钱就可以做出一道非常美味的鱼香肉丝,舌尖上的中国已经解释了,各个阶层的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创造美食,让自己幸福。所以中国的阶层归根到底都能获得自己的幸福

     而且这样的幸福和钱无关

     而你要往更高层级去跳跃发现中间是断层的,没有什么梦想是见识大好河山啊,去看遍世界啊,下一个选择就是买房。

     而买房又是一个跟通过美食获取幸福太极端的事情

     一个很轻易获得,一个高不可攀

     一旦你拥有了房子,那么你可能很幸福,一旦你不需要房子,你也可能很幸福,但是如果你没有房子但是想要拥有房子,那么这条路上就是很辛苦

     就像高晓松说的,现在年轻人买第一套房,其实就是两种模式:一种是双方父母出钱资助,这种人基本上前途和发展被父母控股。第二种人是牺牲了太多的发展机会,典当梦想来成就一套房子。

     高晓松强调不买房的同时,他一直反复说的一个词就是:在路上。这里可以看到他的价值观:行走,看遍这个世界

     这就是高晓松一个小时左右,我看到他对于房地产所有的观点。我们可以不认可,但是不得不承认,他过的很开心很自由

     最后,用一句他的话作为文字的收尾:我认为所有人都拥有一种创造力,他可能因为被体制压制住了,可能藏在身上没有被发现,也可能暂时还没用好,但是要坚信,

     每一个人都拥有一种伟大的创造力!

    

     转载带上这张图我就不和你计较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真叫卢俊的地产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