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街巷里的老房,除了被拆还会以什么形式存在
2016/5/10 真叫卢俊的地产观

     之前朋友圈流传这样一篇文字

    

     记录的是上海的一些老房子

     在镜头下,这些老洋房呈现出格外的美感

    

    

    

    

    

    

     这样一栋栋的建筑,大多来自民国,几乎每一栋都有自己故事和当初的美貌

     但是很无奈,这样的美感,只有在特定的镜头特定的角度才能呈现出来

     现在的他们乍眼看

    

     是这样的

    

     是这样的

     甚至在城市的注脚下

    

     显得有一点格格不入

    

     还有点碍眼

     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碍眼,可能就是这样的格格不入,很多结局都如你我所料

    

     随着城市浩浩荡荡的发展,有一些故事注定是要被毁灭的

    

     拆迁是很多这种老房子的最终结局

     很无奈,但也只有无奈,除此之外没有其他

     偶尔,在拆迁的过程中,我们还会因为一些故事所感动

     比如之前我们都关注过的董家渡手风琴老人的故事

     董家渡作为上海最值钱的土地,拆迁已经浩浩荡荡的展开

    

     但是就有这么一位老人,一直在这块土地上,为来往的路人弹奏手风琴

    

    


     用低沉的音域诉说他看到的这个城市的故事

    

     就这样一直待着,不接受施舍也不要别人的帮助,就这样一直弹着

    

     带着一条狗

    

     拆迁一边在拆,手风琴就一直在弹着

    

     老人用照片记录下自己房子被拆迁的过程,回忆自己的故事,无声的痛斥当下

    

     但老人也做的,就是这样继续的弹琴,然后回忆过去

     这是城市的一个缩影,也是现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但是可悲的是,我们只是记住一个个故事,但是却忽略在我们身边的一栋栋建筑

     我们一直以为,房子是永远流传的,但是真的等到坍塌的那一天,房子就永远的在我们眼前消失

     但是没办法,经济社会中,很多趋势是不可逆的,我一直认为,只有商业才有可能拯救文化

     我们跳出感性的闭环,尝试从经济的角度来理解这门生意

     这些房子主要来自民国时期,房子的存在就见证了民国时期的发展

    

     老上海区域内民国时期黄色范围内都有这样的老房子,现在来看都是绝对市中心的位置,但是在当时依然有中心郊区之分

    

    

    

     我们从建筑线条就可以看到这迎面而来的民国风

     这些房子有的被拆迁,但是索性的是,依然有一些得到比较好的保存

    

     这些房子,有的因为在比较好的地段所以被作为商用保护

    

     有的被精明的开发商利用,作为商业的载体对外呈现

    

     有的被政府列为保护建筑,被好好的保护起来

    

     当然,还有这样的房子,在各个路口,各个弄堂,这样的老房子,这样的老建筑,在一个个老上海个体里拥有,或居住或闲置,就这样和时间一起存在

     这些一个个老房子,的确在一边拍的过程中,一边拆了

     但是也有一些房子,存留了下来,

     但是不论哪一种,大部分的房龄到了现在都已经到了七十年了

     其实各位想过没有,中国建国到现在差不多快70年了,那么解放前的房子,基本到现在房龄到期了,那么这些房子到底怎么样呢,是如何在市场上交易和流通的呢

     而且市面上对于这样的房子还是在流通,那么对于这一块,标准又是怎么样的呢

     和大家聊聊这一块的冷门知识

     对于这样的老房子,分成两类,一类和市场上的二手房一样有产权的,一类只有使用权,没有产权。这两类的所有权证明都是满神奇的

     首先,对于使用权类房子,他的证明使用所有者的方式是这样的

    

     是一本这样的租用居住公房凭证

     不少朋友可能没看过,打开之后里面是这样的

    

     我们可以看到,使用权的房子从法理上来说,所有权属于政府,只是政府对外出租给个人的名义,所以这是一本出租公房的凭证。

     凭证上写的是住户的信息,住户房子的信息,面积以及租金多少

     这边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房子的租赁公房凭证是不会换的,也就是这个租金以前是多少未来也一直是多少

     所以我们看到在绝对市中心租一套30平米的一室户一个月的房租是89.70元,这个价格是不是很诱人啊

     而有产权的房子,他的产证样子是这个样子的

    

     房产证是深绿色的,也有蓝色的

     而打开之后,大部分的内容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差不多,唯独有一个区别

    

     我们可以看到,在使用期限上面,是空白的,没有写什么时候到期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民国时期的老房子,是永久属性的,长线属于个人的

     这是一些基本信息,再和大家分享一个冷门知识点

     对于这样的老房子,居然可以贷出20年以上的贷款

     首先,使用权的交易因为是转让房屋的租赁权,所以不存在贷款不贷款的问题,购买都是一次性付款的。特别声明,购买使用权的房子不限购哦,想买几套买几套,这应该是上海住宅领域随意敞开来让你买的一种产品了

     但是让我诧异的是,有产权的老房子,属性和普通市场二手房是一样的。限购限贷标准也都一样。但是比较奇怪的一点是,虽然距离现在差不多七十多年了,但是在二手房市场交易之后依然可以从银行那里获得高达20年以上的贷款周期

     这个是不是有点奇怪

     我们都知道,目前在上海,95年之前的房子,已经比较难贷款到20年以上了,一般都是在10-20年之间的时间了

     我询问了下为什么解放前的老房子还可以贷到这么长的时间,得到了一个有点无可奈何的答案

     说,解放前的房子都是民国制造的,房屋质量都比较有保证,未来都可以实现百年住宅的理念。而解放后的房子,普遍质量比较差,房屋能够撑50年就不错了,所以……

     是不是有点不知道说什么好的赶脚

     那些仅有的在市场上的老房子,却被两股群体蚕食

     为什么这么说哦,因为对于这样的老房子,在上海本来就不多,拿出来在二手房市场流通的就更少,愿意把这些房子拿出来卖的,大部分有几个理由:

     ——老人年事已高,手头就一套房子但是有几个子女,房子卖了换成现金分给子女。

     ——老人过世留给子女,但是子女不愿意居住,所以卖了换成现金

     所以能够在中介里流通的房子本来就不多

     因为房源不多,市场供应量少,这就给了炒房客可乘之机

     我一直觉得,我们对于房地产的专业知识的整体水平是很弱的。我们仔细回忆一下,不论一手房还是二手房,他们做价格研判的时候,几乎只会沿用一个依据标准:就是隔壁周边的房子卖多少钱。大多数人都用这个标准为自己项目定价,不论一手操盘手而是二手房东

     而对于这样的老房子,因为市场出让很少,房东出让的时候几乎找不到价格参考标准,所以不少炒房客可以用比较低的价格入手。然后通过装修之后依靠地段的力量吸引老外接盘,从而轰出一个高价,从而赚取差价

     因为市场供应量少,带着大资金的炒房团不会看上这一块蛋糕,反而一些一两人的小团队是很少的切入口,一年保持3-5套的置换频率,通过5年的时间,身价都可以滚动到千万级别以上

     但是不论如何,我还是一定程度上感谢这样的炒房客存在,真是因为他们,愿意把这样破旧的老房子进行重新包装,重新装修,

    

    让他可以焕发出新的姿态,可以吸引一些外籍人士的高端需求


     被居住和被善待,起码在这里得到一定程度的呈现

     利润被蚕食最多的不是来自炒房客,地产圈最腐败的团体在这里藏匿

     这里要说的是那些使用权的房子

     之前在在行里和朋友聊天,关于不少朋友已经限购的问题,他们都说会把自己的投资方向放在使用权房上面。因为对于这一块,不存在限购的问题,可以无限量购买

     因为从逻辑上来说,这样的房子不存在产权的转让,因为产权是政府的,只是把租户的转移。所以上一家住户是通过有偿的方式转移这个房子的租赁权。

     因为使用权的房子也有学区概念,然后租期也是无期限的,所以不少人也愿意购买这样的房子

     但是因为不设计产权的转让,所以是不存在交易中心备案过户这么一说,而只需要登记就可以。

     使用权的房屋能够顺利转移,一切的决定权取决于一个单位:物业公司

     哈哈,是不是特别搞笑,购买使用权的房子必须要物业公司的同意,因为从法律上来说只是房屋租赁方的调整

     因为物业公司是私人的,而在中间拥有这么大的权益,所以腐败就在这个环节大量的滋生

     目前根据我的了解,如果你想要购买使用权的房子,你不给物业公司额外的好处费你是没办法实现的。

     因为物业公司有的是办法告诉你你的房子不具备转移的资格,比如房子格局和之前不一样啦,对空间的过渡利用啦,等等

     所有的言下之意就是塞点钱,

     一般要多少钱,看买卖的物业和违章程度,物业公司对应开价,一般在几万到几十万都有。而这个钱到了哪里,呵呵,这个你想想就知道会去哪里

     根据我的了解,目前这样的老小区物业,基本上已经是半个黑社会属性了,依靠着掌管着手头一片小区的资源,但凡有交易,就必须在这个环节砸钱

     当然,不少朋友会问,那么如果一个片区的住户,联合起来想要换一家物业公司行不行。

     答案是不行,一个物业公司管多少小区是行政划分的,没有人有更改的权利

     就是这个制度,营造了现在这种局面

     这是隐秘在这个产业链上最毒瘤的地方,但是没办法,游戏规则决定了这样的现状

     看完在市场上那些流通的老房子,是不是多少有点感慨,被商业化被交易让这样的建筑多多少少得到尊重,但是正是因为被遗弃和无人关注,这样的老房子还是吸引一些蛀虫进入

     我一个人的时候,喜欢做96路公交车

    

     从中山公园首发站开始,车子一路开我一路看。

    

     每次经过华山路、复兴西路、武康路、永嘉路、陕西南路等路口的时候,望着窗外的老建筑,我都会感慨一下:原来上海这个大都市还会以这样的面貌在我们眼前呈现

     建议各位朋友有时间都可以坐下这一班公交车,这应该是在我眼里经过所有人文底蕴的一班公交车了

     最后说几个期望

     但愿这样的老房子因为建筑本身可以传承出更好的历史

     但愿这样的老房子因为流通而焕发出更多的价值

     但愿我们可以记住房地产滚滚红尘中有这些作为城市发展的注脚

    

     转载带上这张图我就不和你计较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真叫卢俊的地产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