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37年“苦行僧”,身后“光明使者”,他用爱照亮世界……
2016/5/2 江西日报

从“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人民教师,到37年倾其所有捐资助学的“苦行僧”,再到身后捐赠眼角膜的“光明使者”……这位86岁的全国最美乡村教师一生始终与火焰相伴,燃尽自己、照亮世界!
他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中国好人榜”入选人……他叫蒋国珍。

蒋国珍在志愿者见证下签署遗体捐献自愿书
“睁开眼睛就微笑”的癌症患者
记者见到蒋国珍时,肆虐的癌细胞正一步步夺走他旺盛的生命力,昔日那位打着赤脚种地、顶着烈日捡废品卖钱捐资助学的可敬老人,如今骨瘦如柴地躺在病床上。皮肤癌在他脸上留下了一个隆起的大瘤子,鼻咽癌把他的喉咙堵得只剩下“一根筷子粗细”,医院特意从南昌请来的肿瘤专家束手无策,老人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
癌症晚期的病人,身体上要承担极大的痛苦,但蒋国珍却是一位“睁开眼就微笑”的特殊患者。从3月9日起就一直在医院照料蒋国珍的志愿者颜秋妹告诉记者,照料蒋老师一个多月来,从没听他喊过一声“疼”。医生来查房,问他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如果不舒服可以用药减轻他的痛苦,老人每次都回答“我没有哪里不舒服”。疼得厉害的时候,他会让志愿者背过身去,看看志愿者红马甲后背上绣着的“新余有爱”字样,是他抵御病痛的一剂良药。

蒋国珍对医生说:“别打太多针,不起作用了,浪费!”
不管是进入病房的记者,还是来帮他打针的护士,听力不佳、说话困难的老人总是微笑着用目光迎接,目光不自觉地追逐着人们别在胸口的党徽。由于老人实在太瘦了,再加上天气暖和起来之后衣服越穿越薄,考虑到之前市直机关工委送给他的别针党徽会磨破他胸口的皮肤,家属不得已把他的党徽收起来。迎着老人羡慕的目光,记者把自己的磁扣党徽别在他的病号服上,他伸出手爱惜地抚摸了一下,又用含混的声音示意侄子蒋金根:“这是别人的东西,不能要。”直到记者用手势反复向他解释“我有四枚党徽,这一枚送给你”,他才安心收下。
“出院后我也和你一起去当志愿者”
自从3月8日被志愿者从罗坊敬老院接到新余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以来,蒋国珍就和“志愿者”结下了不解之缘。新余市志愿服务中心第一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展开“看护全国道德模范蒋国珍老师志愿者招募”,发动广大志愿者轮流陪护蒋国珍。爱之缘、顺风车、知心义工、巾帼、手牵手、美女会、红十字老年介护、义工之家、“1%工程”新余民进志愿服务队、罗坊镇抱石志愿服务队、新余市人民医院医疗志愿者服务队与新余市志愿者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共分为12组,每天至少安排4~5名志愿者开展陪护工作,参与前后参与陪护的志愿者人数达200余人。
卜荣仙和颜秋妹是志愿服务的总体协调人,每天到医院看望蒋老师,听取家属对志愿服务的意见建议、及时调整志愿服务方案,和值班志愿者一起照顾蒋老师吃药、打针、喂饭、擦身、按摩、换衣、接倒大小便……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他们和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老人精神头好的时候也和志愿者开玩笑,他说卜荣仙是“白菜(因为她的名字是萝卜)”,颜秋妹是“秋天的妹妹”。3月下旬的时候,蒋老的病情有了好转,平时只能吃流食的他一次能吃完大半碗加了肉末的面条。老人高兴极了,他雀跃地告诉照顾他的志愿者:“等我病好出院了,我要和你们一起去做志愿者。”
最美乡村教师37载捐资助学
自从1979年将国家补发的22年总计9600元工资捐给希望工程以来,37年来蒋国珍累计资助了2万余名学生。今年1月,老人还拖着病体搭车去罗坊镇取出工资卡和存折上的14000元,送去给资助的大学生交新学期的学费,自己的存折上仅余1.36元。这些年,无儿无女的蒋国珍自己过着吃红薯、穿破衣、捡破烂的“苦行僧”生活,把全部收入和精力都用于捐资助学,和仅有的亲人侄子蒋金根、侄女蒋根英也殊少往来。

蒋国珍的遗体捐献自愿书
今年2月,得知老人生病的消息,新余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万红梅率普外科主任胡斌、中医科主任袁庆驱车前往罗坊,为蒋国珍免费上门检查身体。医疗组检查后发现,蒋老师健康状况令人担忧。3月7日,爱之缘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在探望蒋国珍时,发现老人全身浮肿、身体情况不容乐观,便紧急联系新余市志愿者服务中心,将老人送往新余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蒋国珍患病住院的消息被公布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新余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来到市人民医院,看望蒋国珍老人;渝水区政府对蒋老医疗费用不足部分进行兜底,确保老人安心治病。

民进新余市委会赠蒋国珍的书法作品:助学大爱
好人帮助好人,爱心回报爱心。让我们一起为老人祈福……
来源:中国江西网
编辑:杨莹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江西日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