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这两个人,太给咱江西长脸了!丨点开就送手机流量,10万兆哟!
2016/5/11 江西日报

    

    

     导读

     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红十字终身志愿者邹德凤曾说过:“世界因为人道而美好,社会因为博爱而和谐,人生因为奉献而精彩”。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热情无私,他们阳光开朗,他们真诚善良,他们奉献着自己的美好时光,用火热的心和温暖的手给人们带去暖阳和快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红十字志愿者。

     江西日报社新媒体部与江西省红十字会联合推出讲述“最美红十字志愿者”的故事活动,让我们跟随这些故事,走进这些可爱可敬的人们!

     他们不是响当当的“名人”,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们,都拥有一颗凡人善举之心。作为千千万万“红十字会志愿者”中的普通一员,他们默默传播着文明,播撒着爱心。十几年致力于红十字志愿文化的传播和社区居民健康知识宣教工作,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达6000小时的刘诗红;15年献血130余次的“献血状元”顾定恩……

     点点滴滴的爱心行动,汇集着他高尚的品质和博爱的情怀。他们热心、坚守,十几年来,他们在公益路上不停地奔跑,只为追求简单的幸福——“奉献社会、帮助他人、快乐自己”……他们,让所有江西老表刮目相看!

     刘诗红,中共党员,主任护师,江西省邹德凤公益发展中心副主任,2004年跟随章金媛、邹德凤迈入志愿者行列,十多年来始终继承和弘扬 “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致力于红十字志愿文化的传播和社区居民健康知识宣教工作,“让更多的人爱上志愿服务,让更多的群众学会自我保健”是她的追求。十多年来她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达6000小时以上,多次被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江西红十字会等单位授予优秀志愿者称号。

    

     两位南丁格尔获得者眼中的骨干志愿者

     2004年,时任南昌大学四附院干部病房护士长的刘诗红第一次参与志愿服务就是跟随章金媛、邹德凤前往社区为老人进行志愿护理服务,在两位志愿服务“前辈”的眼中,刘诗红是一个踏实、肯干、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好同志。很快,她就向省红十字会南昌市护理服务志愿中心递交了申请书,成为了一名红十字护理服务志愿者。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要做就要像个样子。这是刘诗红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对自己提出的要求,这激励着她从一名护士成长为一名护士长,现在激励着她向着一名优秀志愿者迈进。不论寒冬酷暑,不论刮风下雨,每逢周末都走街窜巷为社区老弱病残者做力所能及的服务已经整整十三年了,从无怨言。为了提升自己院前急救的能力,曾两次前往北京红十字会培训中心学习急救知识,一次到香港学习社区护理、老年护理等培训。通过不断学习提高及做服务志愿的经历,在做志愿者工作中,心灵得到净化,深深懂得能为需要自己的人服务是人生莫大的幸福。

     在工作中她一心一意,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加上业余大量时间都献给了志愿活动,她劳累过度得了心肌炎,但她一边吃药治疗一边仍坚持着,既便在女儿高考之际,也从未间断过志愿服务工作,她始终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开展志愿活动,是志愿者公益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和骨干参与者。

    

     同事眼中的志愿精神“传播人”

     2010年,为了让更多的人能体会到这种幸福,她在工作的单位——南昌大学四附院与邹老师等护士姐妹一起推广志愿服务项目,利用每个周末深入社区开展工作的同时将志愿者的服务送入病区,吸引了四附院大批的护士及青年团的同志加入志愿队伍,发展了更多的护理志愿者。多年来,她参与组织南大四附院的志愿者进社区活动一直未间断过,现在铁路社区得到志愿者照顾的老人仍有几十位。曾几何时,有多少位老人,在四附院住院期间得到了四附院志愿者团队的照顾,回家后仍然想着志愿者,我们又把他列为社区服务对象,就这样一来二去的照顾着,联系着,老人们总是想着志愿者,每到周末与节假日第一想到的是志愿者的身影。正因为有这样的需求,促成了四附院的志愿团队不断扩大。志愿者队伍中不仅有四附院人、四附院家属、还有大学在校学生、社会爱心人士等。到目前为止,邹德凤公益发展中心志愿者已达8000余人。因此在南昌铁路地区都相传着一句话:“志愿者就在我身边!志愿服务温暖着我”。志愿者队伍成为南大四附院病人生活照顾的一支重要力量。该中心的志愿服务不仅温暖着服务对象,还让江西省民政厅领导们看到了该团队付出的能量。为了让该团队健康更有科学的管理,江西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给予了十万元经费支持该中心去研究由他人护理过渡到自理的这种“介护”研究。

     2010年7月江西抚河洪水暴发,她组织了南大四附院志愿者前往灾区为灾民服务。不管遇到什么救灾活动,她都主动捐献物资和现款。并为南大四附院救治的脑瘫患儿尽心尽力提供帮助,使孤儿不孤,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居民眼中的健康知识“宣讲人”

     她通过深入社区家庭志愿服务后,就发现社区贫困家庭患病老人、功能丧失老人太需要志愿者的帮助。而志愿者帮助这些人太需要医学护理技能常识在家庭中的应用。利用自己具有护士、医师、教师三证的文化水平,在张金媛前辈的引导下参与写老年病人的护理教科书,并在志愿者中宣讲,提高志愿护理服务水平。通过教学相长增长了自己的宣讲能力。

     她在长期的志愿服务中发现,社区居民对于健康知识非常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很差,就把志愿服务的重点放在了健康宣传工作上,在这十三年中经常为志愿者及社区居民宣讲健康保健知识,并将自己在工作中体会到的病人与老人的心理问题和志愿者交流,提升了护理志愿服务的效果。先后多次到庐山、昌北国际机场、火车上、校园等地开展急救常识等宣讲,受到各级组织和社会的好评,也赢得了广大志愿者的普遍赞誉。

     她来自农村,深知农村医疗条件较差,农民对医疗保健认识不足,不到得重病不会进医院看病。她利用节假日及休假时间组织志愿者去到武宁泉口镇各村庄,把城市志愿者的服务理念带到偏远农村中去,在家乡的村庄为老人妇女志愿服务。教会他们健康预防知识及慢性病人自我管理的知识宣教等工作,受到当地政府和村民的高度赞赏。

     她通过长期志愿服务工作,使得志愿者服务成了她生活工作不可缺的一部份。她总是说: 我要感谢每一位和我一起从事社会服务的志愿者以及每一位关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因为大家的参与和支持不仅仅是对我的鼓励,更是对我成长过程的鉴证和鞭策。

    

     红会小常识——志愿服务

     红十字志愿服务,是指由各级红十字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以自己的知识、技能、体能、资源、时间、款物和爱心,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行为。

     江西省红十字志愿者已达4万余人,志愿服务组织285支,志愿服务领域涉及心理援助、应急救援、应急救护、人道救助、红十字精神传播、新闻宣传、社区服务、卫生关怀、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器官)捐献、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关爱露宿者、老年介护、防艾宣传、筹资募捐等。多人参与国内、国际地震、洪涝、意外事故等救援活动,培养两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章金媛、邹德凤,打造一支国家级心理救援队。如今,江西省红十字志愿服务已成为全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赣州市中心城区,“顾定恩”对不少人来说是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他是“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美志愿者”“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分队长”“全国文明交通志愿者”“全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赣州市天使儿童村的负责人”……

     他只是一名普通的企业职工,家庭条件并不宽裕的顾定恩,15年如一日坚持做公益,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献血状元”:15年献血130余次

     顾定恩今年44岁,是赣州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2002年6月,我朋友带我去献了第一次血,当时自己其实还不大了解无偿献血,感觉相当紧张。”他说,让他触动颇深的是,献血后的一天,血站工作人员打电话告诉他,他的血液检验合格,已经运用于临床治疗,成功挽救了一名病人的生命。

     从那刻起,他开始“迷上”了献血,就算在南昌、广州、深圳等地出差,只要符合条件,顾定恩都会在当地献血。只要一听说赣州血库缺血,他都会主动上门献血,现在光献血证他就有厚厚一叠。

    

     十多年来,哪怕有再多质疑和不解,顾定恩都没有放弃过无偿献血,他说:“我的举手之劳就可以救别人的命,我不觉得多高尚,但是我感到很快乐。”顾定恩回忆说,有一年赣州一条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市中心血站打电话来说急需用血。事发突然,他匆匆把手头的事交给同事,直奔血站。献完血回去后,等待他的是一张旷工付

     款单。他说:“相比起救命的大事,有时候自己受点委屈不算什么。”

     一直以来,他跟着献血车跑遍了赣州各个县城,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都很熟悉他了,他以自己目前累计献血百余次,2005年加入中华骨髓库现身说法,耐心地宣传,感动着每一个驻足人伸出爱的手臂。

     “100多次献血,不是终点,只是一个新起点。”顾定恩说,我国的献血年龄规定范围是在18周岁到55周岁之间,如果身体允许,他会一直坚持献到55岁,“多献一次血就能多帮一次人,我要继续服务下去!”

     爱,从未停止。他的爱,他的执着,感动了身边许许多多的人。同事、朋友、亲戚都在他的影响下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成为了血站的“常客”。

     “儿童村村长”:爱心托起“折翼天使”

     顾定恩筹建了一个关爱孤儿健康成长的天使儿童村。说起“天使儿童村”,顾定恩的脸上流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是他的心血、他的梦想、他的骄傲。“天使儿童村”于2015年2月12日,由共青团赣州市委、共青团章贡区委牵头,赣州市公益协会负责具体管理,在章贡区水东镇正兴村组建。

    

     志愿者在为孩子们准备晚饭

     儿童村“村长”顾定恩介绍说,他目前收留了9名孤儿,有的是父母双亡,有的是父母有残疾、无力抚养的事实孤儿,他们的生活都是由志愿者轮流来照顾。每天早上6时,志愿者来到这里给孩子们做早饭,然后陪他们锻炼、游戏、学习。晚上,则由顾定恩陪夜值守。

    

     志愿者顾定恩在给天使儿童村的孩子试衣服

     在爱的路上,永远没有尽头,爱因有你才完美。在志愿者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照顾下,这里的孤儿感受到久违的家的温暖,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然而,顾定恩仍有些担忧,他说:“孤儿的不幸经历,可能会导致沟通障碍,仅靠志愿者的照顾和陪伴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解决他们的教育问题,让他们掌握生活技能以及融入社会的本领。”他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关心帮助孤儿的队伍中来,用爱托起“折翼天使”。

     “志愿达人”:快乐公益,没有终点

     2002年以来,顾定恩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到医院、社区、学校、山区、周边县市区开展帮助贫困家庭、关爱留守儿童、关心智障人士、宣传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遗体捐献、关爱白血病儿童、为汶川地震募捐、为白血病患者募捐、为山区孩子募捐、城市三治(志愿工作者)等各项公益活动。

     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贫瘠的乡村,到处都留下了他无私奉献的足迹,到处都留下了他挥洒汗水的身影。他每年组织志愿者和爱心人士走访看望白血病儿童、特殊智障儿童,每年走访慰问老红军,有固定的对口敬老院。

    

     顾定恩告诉走错公交站台的市民到对面等车

     此外,顾定恩十年如一日,坚持参与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利用业余时间在赣州中心城区的各主要路口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他理解支持公安工作,处处维护公安声誉,用心关怀身边交警“战友”们的工作和生活。在交警生活遇到困难时他主动伸出援手,当年轻交警思想起伏时他主动提供心理辅导,当群众对交警产生误解时他第一个站出来澄清事实。

     有一次,大街上有个不熟悉的过路人,看到他时常劝导着人们文明安全行走,有些疑惑,上前问他:“大热天的,你们在这里劝导是不是每天有很多的工钱?”他告诉过路人,我们是无偿的公益行为,只谈服务,不谈钱。顾定恩还常说:“在公益的道路上永远没有终点。”

     红会小常识——捐献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许多血液病,包括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某些血液系统非恶性肿瘤,如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2001年,中国红十字会正式成立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又称“中华骨髓库”),统一管理和规范开展志愿捐献者的宣传、组织、动员,HLA(白细胞抗原)分型,为患者检索配型相合的捐献者及移植相关服务等。

     江西省分库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于2004年,在全省11个设区市红十字会都成立了干细胞库工作站。截止目前,全省有51975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功实现捐献54例。

     风雨无阻,耕耘公益。顾定恩、刘诗红,执着有爱的志愿者,他们一直在快乐公益的道路上昂首前行……

     记者:刘兰花、钟珊珊

     编辑:刘兰花、钟珊珊

     10万兆移动手机流量送网友,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参与游戏!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江西日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