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崛起,美国在衰落,英国在选择(深度分析!)
2015/10/26 智慧场

     中国在崛起,美国在衰落,英国在选择

     中国国家主席访问英国,在该国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热烈讨论。英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剑桥大学政治和国际研究系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近日在《卫报》撰写题为《中国在崛起,美国在衰落,英国不能忽视现实》一文,他认为英国应该抓住机遇,全面拥抱中国。

     在三年前,没人会想到大卫·卡梅伦政府如今会做出自二战以来最大胆的外交政策变动,目前随着习近平访问英国,这一变动正在逐渐展开。英国的政策变动始于今年年初英国宣布加入中国的提议、成为首个宣布加入亚投行的非亚洲国家。随后超过30个国家加入这一倡议,包括法国和德国。

     美国反对英国的决定,因为其认为亚投行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威胁。英国长期以来都存在于美国的外交政策阴影之下,因此加入亚投行的决定几乎是两国在1944年就创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争吵后,英国唯一一次独立行动。

     英国做出这一决策背后的考量随后变得逐渐明晰,因为“锅里已经没肉了”。推动这一决策的关键人物是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他做出这一决定是认识到了因中国崛起导致的国际经济的深刻变化。

     上次中国国家主席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还是2005年,当时英国的GDP还比中国稍微多一点:但现在即便用最保守的计算方式,中国的GDP也已经是英国的三倍。在这种比较中,英国已经变成一条小鱼。

     2005年开始逐渐爆发的金融危机让西方的增长率趋向于零,同时留下了大量的债务,这让全球经济更加依赖中国的增长与资金。这一全新的现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任何西方政府的思考方式,不管是左派政府还是右派政府。奥斯本以及他的政党抓住了这一机会。

     加入亚投行的英勇决定为英国奠定了领先地位,从一个对华关系落后的西方国家中一跃冲到了前排。卡梅伦宣称英国可以成为中国“在西方最好的朋友”,并称中英关系迎来了“黄金时代”,这些不是空洞的言辞。

     可以预见,习近平主席本周的访问将为两国带来大量新的贸易合同。英国落后的基础设施需要大量英国所没有的资金。中国意图投资的英国高铁HS2项目、核电站以及所谓的“北方经济增长计划”可以带来大量机遇。

     同时,伦敦可以成为人民币最大的离岸市场,这对中国中长期的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的访问将很大程度上增强两国的合作,并且可以被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为英国的“中国再平衡”奠基。

     当然,会有反对者认为,当英国开始拥抱中国,必然会疏远美国。但现在的情形是更加复杂的。中国正在崛起,美国正在衰落。到2030年,预计中国的经济体量将会是美国的两倍。

     难道英国或者任何其他的国家要忽略这一现象吗?现在大多数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向中国“再平衡”,就像在美国全盛时期他们转向美国那样。这是现实的力量,并不是象牙塔的言论。

     以澳大利亚为例,该国是美国十分紧密与长期的盟友。但对华出口占据其总出口的四分之一,远比美国更多。这也意味着,澳大利亚十分欢迎与中国拥有更加紧密的联系:现在澳大利亚将美国称作“我们的盟友”,将中国称为“我们非常好的朋友”。

     那些忽略或者否认这一现实的人正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得狭小以及边缘化的世界中。国家要么随着世界的变化与时俱进,要么被抛下或者变得边缘化。英国政府认识到了这点,也因此值得获得支持。

     不过,目前也存在一些可以理解的困难。如中国与美国在很多程度上远远不同,在历史上英国与美国拥有更多相同之处。中国则是一个在历史上、文化上与英国完全不同的国家。正因如此,中英两国依然还有很多意见不合与误解。在西方有一个很多人信奉的假设,亦即中国会变成西方。但中国从来不会变成西方,也永远不会。西方社会必须学会接受这点,同时尝试站在中国的角度,而不是西方的角度理解问题。

     转向中国可以为英国提供基础设施现代化的重要机遇,除此之外别无它途。这将创造很多新的就业机会。总而言之,这显示出在一个逐步展开的以亚洲为重点,中国为中心的世界中,英国重新变得繁荣。

     本文转载自:参考消息网

    

     英国为什么铺开“最鲜艳的红地毯”欢迎中国

     中英关系进入“黄金时代”,因为两国存在着战略利益上的互补。但是仅有利益互补是不够的,中美关系同样利益攸关,中日关系也是如此——中英关系的“好”建立在三个基础之上。

     一是经贸基础的稳固。

     2014年,中英双边贸易额808.7亿美元,同比增长15.3%,实现了5年内翻了一番。这意味着,在危机时代,中英经贸关系不仅没有受到全球市场不景气的影响,反而步步登高。目前,英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投资目的国,中国是欧盟外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英贸易有量的增加,亦有质的提升,这是中英两国深化经贸合作的基础。

     二是中英两国不存大国博弈的芥蒂。

     中英两国都曾为世界级帝国,但往事如因,繁华不再。如今已是二流大国的英国,对于中国的再次崛起能以平常心看待。加之中英两国没有地缘政治冲突和现实冲突,两国间合作又颇有成效。因而,比起其他西方国家,久经沧海的英国对中国少了一些猜忌,多了一些理解。

     何况,在欧洲地位每况愈下的英国,也需要强化和中国这样一个新兴大国的关系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从亚投行到对中国资本和产能项目的开放态度,应经让英国尝到了拥抱中国的好处。

     英国是一个善于利用强国关系实现本国价值的大国,英国战后在大西洋两岸长袖善舞,让大英帝国的余晖夕照了N多年。现在,英国找到了和中国深化战略关系以延续英国全球大国地位的新机遇。

     因而,中英关系迎来“黄金时代”,即使中英两国利益攸关的体现,也是宏大时代的现实抉择。

     本文摘编自:和讯网,作者:张敬伟,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中英交好背后的国际大势

     应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之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带着丰厚的经贸大礼,对英国展开四天的国事访问。中英两国将借习近平此行,签订总值400亿英镑的合作项目,包括由中国公司投资20亿英镑在英国建设核发电站;在伦敦首次发行50亿元人民币(约11亿新元)中国国债,进一步确立其为香港以外最大人民币交易中心的领先地位等。作为首个在英国国会演讲的中国元首,习近平形容中英已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英女王在致国宴欢迎词时则表示,习近平的访问将两国关系推向新高度。

     英国主动深化与中国的关系,主要推手是有可能成为下任首相的财政部长奥斯本。他认为英国经济未来的机遇将是中国的发展,因此倡导中英关系开启“黄金十年”。英国舆论对此褒贬不一,批评者指责奥斯本和首相卡梅伦置盟友美国的利益和感受于不顾,向中国“磕头”;支持者则指出,2005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英国时,中国经济规模还略小于英国,如今已经是当年的三倍,2030年还将比美国大一倍。英国政府趁早巩固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只不过是识时务之举。

     无论如何,作为在国际外交上纵横捭阖两百多年的老牌帝国,英国决定倒向中国的外交判断,透露的除了是伦敦决策圈的老谋深算,更是冷战后美国独霸的时代正式走向终结。此前英国不顾美国的公开反对,率先成为第一个加入中国所主催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连带让美国的其他欧洲友邦紧随其后,已经预示了伦敦的外交走向——对比英国派兵加入美国占领伊拉克的行动,相隔也才不过12年。中国的持续崛起固然是影响伦敦外交决策的关键,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因素,则是美国自身的相对式微。

     美国资深战略家基辛格日前在报章撰文,对奥巴马政府瞻前顾后的中东政策,为俄罗斯制造了重新介入该地区的机会,表达了痛心。他警告,美国自1973年以阿战争后所一手建立的中东秩序,基本上已经随着俄国派兵进入叙利亚而宣告瓦解。美国刚与俄罗斯达致协议,设立空军通信机制,避免两国战机在叙利亚上空发生空战意外,几近于默认莫斯科在该区域军事存在的正当性。其实,早在俄罗斯干预乌克兰内战,策划并吞克里米亚半岛,而华盛顿所领导的北约却束手无策,已经反映了美国实力的局限。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自小布什总统以来,美国的国内政治越来越显得失能,两党各被激进力量所挟持,议会民主不时陷入停摆的僵局。白宫和国会经常相互抵制,特殊利益团体左右政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使得舆论发出了美国民主或沦为寡头政治的担忧。同时,尽管经济有所复苏,美国的国债却与日俱增,家庭及个人负债也同中产阶级的规模成反比。凡此种种,均让美国的国际形象和吸引力不复当年。这或许也部分解释了为何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及兴趣持久不衰。

     中美实力的消长,势必让国际地缘政治在接下来充满诸多的不确定性。美国就南中国海主权争议的表现,包括在公告不站队的同时,却针对中国的岛礁建设表达反对,且有意军事挑衅,显得欠缺自信并自我矛盾。此外,华盛顿积极推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也不无对中国项庄舞剑之意。与美国有着深厚文化、语言和历史渊源的英国,还可以仗着这层特殊关系拉拢中国,意图左右逢源;缺乏这些条件且又比英国弱小的国家,在当下这种暧昧不明的国际大势里,恐怕更要举棋不定了。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智慧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