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山东蓝色经济转型升级 为发展增添新“底色”
2016/6/1 海洋网

    

    

     以青岛领军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承载着中国未来5年壮大海洋经济的期待。“蓝色粮仓”、“蓝色引擎”等一个个与蓝色有关的构想有望在此“孵化”成现实。

     山东青岛目前已汇聚了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青岛蓝谷等众多涉海机构和产业园区。

     国家层面的宏观指引为山东发展“蓝色”经济提供了极大助力。“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入推进山东、浙江、广东、福建、天津等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区建设”,以及“建设青岛蓝谷等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在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内,一个不起眼却包含高精尖海洋科技的“青岛蓝色粮仓科技发展中心”已初具规模。该中心董事长雷东介绍说,“蓝色粮仓”项目将建成全球第七套、中国首套多层立体循环水养殖系统。它具有能耗低、节水、无污染和绿色生产等优点,预计2016年底投入使用,2018年全部建成。

     青岛拥有众多海洋高科技企业,但技术转化一度是大家共同面对的瓶颈。中国首个国家级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的设立,为先进技术和应用企业建起了互动桥梁。据统计,该中心2015年为青岛市实现海洋技术交易467项,技术交易额逾4.3亿元。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看来,“‘深蓝’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它既是指深海、远海,也是指环保、绿色、海洋生态文明,更是代表了合作、开放的全球化思想”。

     吴立新认为,作为中国首个国家级海洋领域的国家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应成为蓝色经济发展的“引擎”。实验室目前设置了“透明海洋”、“蓝色生物资源”、“海洋新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近海生态灾害发生机理与防控策略”4个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同时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建造中国大洋钻探船、设立“深海空间站”等规划。

     “科学技术靠人才创新,精尖装备靠人才制造,所以人才是发展蓝色经济的基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凡认为,人才培养和储备是“十三五”期间中国蓝色经济走向深蓝的基础。

     王凡介绍说,2016年初,中国科学院与青岛市合作建立“海洋科教融合创新中心”,从教育、科研、海洋创客孵化三方面着力培养海洋创新型人才。

     据统计,2015年青岛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093.4亿元,同比增长15.1%。目前已有逾200个重大科研、创新创业项目入驻青岛蓝谷,完成投资537亿元。

     2016年5月,经国务院批复,青岛、济南、淄博、潍坊、烟台、威海等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整合升格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并以“蓝色经济引领转型升级”为战略定位。未来5年,山东的经济发展底色愈发清晰。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海洋网通讯员招募令:

     为了给广大海洋爱好者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进一步丰富中国海洋网的原创内容,现面向全国招募通讯员,并向社会各界人士广泛约稿,我们将选取有价值的原创内容在海洋网及海洋网微信平台进行推送。同时,成为我们的通讯员后,您还将获得“中国海洋网通讯员”荣誉证书,免费参加我们定期举办的培训及相关活动。

     了解详情请加工作QQ:2640898331

     海洋网推荐

     您可发送以下数字,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回复"1"查看:对话中科院海洋所:未来我们将这样利用海洋

     回复"2"查看:海南省长刘赐贵赴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调研 他提了这些要求

     回复"3"查看:新型“可燃冰”海洋探测系统在山东青岛面世

     回复"4"查看:2015年度海洋工程科技奖揭晓 28个项目获奖

     回复"5"查看:江苏连云港:严守海洋生态红线 经济美景两不误

     版权声明:中国海洋网致力于好文推送,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实原作者姓名,在这里对你们表示深深的歉意。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海洋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