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茶之人,怎么能不懂盖碗
2016/7/21 茶仙居

    

     鲁迅先生曾经说,泡好茶,是要盖碗的。

    

     盖碗,有托不会烫手,有盖不会跑香;

     一人时,可以独饮,人多时,可以当壶;

     在家,可随喝随泡,出门,方便携带,

     堪称是“万应茶具”。

    

     盖碗,始见于明代宣德年间,流行于清代。

     盖碗的器型,有两种:撇口式、直口折沿式。

     碗盖,多扣于碗口内,偶有覆于碗口外部。

     盖碗胎质,一般有两种:瓷胎和紫砂陶胎。

     常见青花、粉彩、珐琅彩及单色釉等品种。

     也有玉制或金制的盖碗,但多为摆件。

     康熙年间,盖碗规格大小不等,

     器型多样,是饮茶用具的一大改进。

    

     唐代,随着饮茶普及,有了专用的茶盏,

     后又发明了盏托。

     宋元直至明清,配以盏盖,

     形成了一盏、一盖、一碟式的“三合”茶盏,

     这就是盖碗的前身。

     一盏一托式的茶盏,既实用,

     又增添了茶盏的装饰效果,

     给人以庄重之感,遂世代流传至今。

     嘉庆一朝铭写嘉庆御制茶诗的茶具本是不多。

     此嘉庆御制茶诗用词多茶道语,艰涩难懂,

     现略作笺注如下:

     佳茗头纲贡,浇诗月必团。

     竹炉添活火,石铫沸惊湍。

     鱼蟹眼徐漂,旗枪影细攒。

     一瓯清兴足,春盎避轻寒。

    

     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是老百姓七种基本生活资料之一。

     在精神方面,琴棋书画诗酒茶,

     茶又是文人雅士的七种精神熏陶之一。

     如果说酒是一种勇者文化,

     茶,则是一种智者文化,

     是一种宗教也不会拒绝的文化。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

     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

     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

     喝茶之后,再去修个人得胜业,

     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

     然偶然得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

     笔录的周作人在《喝茶》中的段子,

     把这一道常人品茶的滋味竟描绘得淋漓尽致。

    

     茶人们认为茶是天涵之、地载之、人育之灵物,

     是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展示,

     将茶拨入盖碗喻意三才合一共同化育出茶的精华。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茶仙居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