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死守一颗糖,真有必要吗?
2016/6/14 凯叔讲故事

    

     我是暖暖妈。北大硕士毕业,原世界顶级咨询公司咨询顾问。专注科学育儿、教育心得、亲子旅行、科学喂养、剁手推荐。希望我的原创分享,成为你育儿路上的温暖陪伴。

     儿童节那几天,小区物业组织了一次孩子们的自制食品展示活动。我和暖暖带着自制的棒棒糖也加入了行列。

     一个三岁左右的细眉细眼的文静小女孩一直站在暖暖的摊位旁,眼巴巴地看着五颜六色的糖果。我跟她笑着打了个招呼。一旁的孩子姥爷说:“我们从来不让孩子吃糖。”我说:“吃糖多是不好,但是孩子嘛都喜欢糖,偶尔吃一次也还好。”

     孩子姥爷说:“我们是一颗都不给她吃,万一牙坏了可不好了。”

     各家有各家的管教方法,我笑笑,也没再说什么。

     说话间,那个小女孩不知不觉地靠近了糖果摊,怯生生地伸出手,要摸摸这些她从来没有品尝过滋味的糖果。

     暖暖赶紧跑过来护着她的糖果,生怕被别人抢了去。

     我笑着说:“暖暖,小妹妹想看看你的糖果呢,你给她讲讲都有什么口味儿的?”

     这么一转移注意力,暖暖松开压着糖果的胳膊,一本正经地跟小妹妹讲:“橙子味儿、西瓜味儿……”

     小女孩不知怎么地自己打开了一个糖果的包装,姥爷赶紧过来制止:“你看看你,快放下,不能吃!”

     我说既然都打开了,就送你们吧。

    

     小女孩终于得到了默许。或许姥爷同意不同意都不重要了,她已经用两只小手攥着糖果,慢慢地送到了嘴边,然后,就像是品尝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一样,轻轻地舔了一口,再舔一口……那种又谨慎小心又无比满足的微妙表情,真是让我印象深刻。

     姥爷赶紧抱起小女孩说:“行了,不能再吃了,赶紧给我!”

     谁知道刚才还文静沉默一言不发的孩子,爆发出尖利的哭叫声,打着挺往外挣脱。

     姥爷拿她没办法,只好让她继续吃。

     如是三次,姥爷都没能从孩子嘴里夺走这颗糖。

     姥爷递给我钱,我坚决没要。毕竟是我不小心让人家孩子破了规矩,还有点尴尬。更何况,我也有点心疼这个从来没有吃过糖的小女孩。

     这边,暖暖嘴里也含着棒棒糖,我提醒她说:“你再舔几口,给妈妈吃吧?记得喝口水。”她很爽快地就递给我,抱着水壶咕咚咕咚喝了几口,然后跑一边玩去了。

    

     曾经的我,也是个觉得孩子一定不能吃糖的妈妈,自从有了暖暖,家里就再没出现过糖的身影。但孩子毕竟没办法永远只养在家里,自从带着暖暖到处参加集体活动以后,总能看到她砸吧着小嘴,眼巴巴的望着别人家孩子吃糖时的那种羡慕和渴望的表情。

     我终于想明白一件事:喜爱甜味却是人类的味觉本能,几乎没有人天生喜欢咸、酸、苦。一个新生的宝宝,首先接受和追寻的味道是甜甜的母乳,于是甜味就成为孩子生命之初最愉悦的感受和最甜蜜的印记。

     所以我想,也许我们应该去理解孩子喜爱甜食这个现象本身,他们吃的不仅是一颗糖,也是美好的身心享受。

    

     现在,三岁多的暖暖已经能够做到自我控制,不论多漂亮多好吃的棒棒糖,要么在我的提醒下,要么不等我提醒她就已经从嘴里拿出来,或者放在小碗里等下次吃,或者递给我让我吃。

     能够让一个典型的高需求宝宝,在小小的年纪就懂得自觉控制自己的需求和欲望,我觉得也还算是管教有方了。

    

     大部分家长之所以严控孩子吃糖,更多担心孩子吃糖太多对牙齿及身体造成损害。本来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如果为了避免这种损害,严防死守,如临大敌,一颗糖都不让孩子见到、碰到、吃到,不说不近人情,是不是也会适得其反呢?像上文说的那个小女孩,她对糖这个东西的向往和渴望,显然已经超越了糖本身的魅力。

     当她被压抑的需求爆发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大人无法掌控的地步。

     当孩子想吃糖而被粗暴拒绝的时候,除了受挫感,我想还有不被理解的委屈、不被满足的愤怒、不被重视的恐慌。他们还会以为:“爸爸妈妈不爱我了!”(这种推论也常见于女人对老公的常见心态)

     在你的严格管束之下,孩子或许会屈服一时,但是你看不见的时候呢?

    

     约束孩子的最佳方案一定不是家长提心吊胆时刻防守,而是通过家长充满智慧的引导,让孩子真正理解规则的意义和界限所在,通过“我能自己做主”这种自豪感和责任感产生社会的(或高级的)内驱力(有别于基本的、原始的或低级的内驱力),进而学会自我控制。

    

     以糖为例,也可以推而广之到他们未来人生中将面对的其他诱惑。以我的经验,为爸爸妈妈们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1、快乐地给予,充分地满足

     我曾给暖暖买过各种造型和口味的棒棒糖,树叶、樱花、西瓜,甚至还有大白造型的。不管是主动买还是被动买,在决定买的时候,我就愉快地买,不向孩子耳提面命龋齿啊影响大脑发育啊等,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吃糖的快乐。

     但是关于糖本身,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买糖要尽量在正规商店买,买质量好一点的,减少食品添加剂的危害;二是不要把糖果作为奖励给孩子,以免增强孩子对糖的渴望和憧憬。

    

     2、巧妙地提醒,智慧地教育

     暖暖想吃糖的时候,我问她吃几颗,他会伸出手指说:“一颗。”我就表扬她:“对喽,暖暖很棒,知道吃糖多了牙齿会痛,要少吃点!”她也会很配合地用手作出用力拔牙的样子:“吃糖多,吭——拔牙!”

     吃完甜食,我会把杯子递给她喝口水漱漱口。晚上一起刷牙的时候,我就自编儿歌:“上刷刷下刷刷,左刷刷右刷刷,小虫子赶快跑,不然牙刷要来了。刷得干净不生虫,牙齿白白又亮亮!”

     读书的时候,如果看到豁牙的角色,我就会说:“他是不是不知道吃糖多会拔牙呀,暖暖你要告诉他,可不能吃太多糖哟,不然牙齿会掉光的。”

     慢慢地,暖暖对糖果的狂热喜爱变得正常,也会想起来吃,但往往吃一点就会放起来或者递给我。

    

     3、合理地约束,温柔地表达

     我绝不赞成因为怕孩子哭闹而放任自流的不作为,在我合理满足孩子要求的情况下,如果她还是要求吃糖,我也会温柔坚定地拒绝。告诉她:“今天吃的够多了,妈妈不想让暖暖的牙齿被拔掉。”或者转移注意力,拿她最爱的玩具和其他有趣的东西吸引她,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奏效。

     少数情况下,暖暖如果大哭大闹非要吃糖,我知道这就不是简单的想吃糖的问题了,而是她的心情不好需要一个慰藉。我还是会给她一颗糖,同时再给予一个温暖的拥抱,让她暂时安定下来,然后慢慢引导她把没吃完的糖给我。

     毕竟我们是养孩子,不是管犯人,在规则之中,也要有适当的自由。

     4、培养良好的刷牙习惯,比抵制糖果更重要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我为什么不阻止孩子玩手机?》,其实吃糖也是相同的道理。不阻止绝并不等于提倡,但每个人的天性都热爱甜味,糖果本身也并不是洪水猛兽,光靠堵无法阻挡孩子们终有一天会品尝到糖果的滋味。

     与其隔离,不如疏导。而对孩子们的牙齿健康来说,培养良好的刷牙习惯,远比粗暴的抵制糖果更加重要。

     孩子六个月左右第一颗乳牙萌出以后就要开始给孩子刷牙,早晚两次雷打不动。并且在长牙以后都要养成在喝完奶或者吃完甜食之后喝一口白水漱口的习惯。这些最容易被家长们忽略的好习惯,其实远比严防死守不让孩子们接触到糖果更能保护他们的牙齿。毕竟,我们也不能把孩子永远都养在我们心造的真空里。

    

     做家长其实是挺难的一份工作,孩子天生个性不同、想法瞬息万变,既不可照本宣科、也不可随心所欲。只是一颗糖的吃与不吃,也能产生这么多问题。

     不过,教育最主要的一点是,在小小的心里播下爱与尊重的种子,然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呵护孩子自尊自爱地长大,那种良好的积极的内驱力足以化解很多难题。

     不管是小时候的糖果,还是漫长人生里的其他诱惑,相信他们都可以掌控。

     暖妈其他原创文章:(点击蓝字,即可查看)我为什么不阻止孩子玩手机?

     孩子被打,到底该不该打回去?

     别把放纵当自由,真正的素质教育其实有底线!

     孩子再小,也应该得到大人一样的尊重

     还在追着喂饭?别让你的爱毁了宝宝的胃

     警惕这些小动作,它们一步步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暖暖妈爱分享

     北大硕士毕业原世界顶级咨询公司咨询顾问

     专注于科学育儿、剁手推荐、亲子旅行、科学喂养、辣妈心语

     用我的原创心得和分享

     成为您育儿路上的温暖陪伴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加白名单

     个人微信:nnbaby116

     新浪微博:@陈小暖成长记

    

     长按识别上面的二维码即可关注

     点文末的阅读原文,查看暖妈原创的百余篇育儿、教育、亲子游攻略干货文章!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凯叔讲故事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