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旧爱余情未了 | 科学菠萝奖
2015/4/15 诗歌精选
[诗歌君语]
我从来对世界持有较大的好奇心,曾经立志做一个科学青年,时常浏览科学松鼠会和后来的果壳网,为此就读了生物专业,甚至想过要以《生物化学》为蓝本写一部生物化学小说。一切如你所见,我们“分手”了。
就像一个女孩好不容易和一个喜欢的男孩在一起,最后却无疾而终。很多年后我有了新的爱人,心底却始终对不够用心的过去,存有内在的遗憾。这份遗憾可能会被误解为对“旧爱”余情未了,但有什么关系呢?
“科学”在我心中,始终是那个广博,有趣,充满生命力的“男孩”,我希望能和他继续做朋友。

好奇心--所有科学研究的动力与源泉
文艺连萌的小伙伴最近正在杭州筹备中国科学界的盛事——菠萝科学奖。
这是一个横空出世的正规科学奖项,有着有趣甚至古怪的取向,它可能会改变你的思维。
今年,菠萝科学奖已经四岁了。它将保留四大板块:颁奖典礼、科学集市、科学论坛和科学狂欢夜,并颁发出10个奖项。与往年相比,本届增加“语言学奖”,这也符合菠萝科学奖的理念:任何在科学和科学传播领域的成就都值得我们特别设立奖项予以表彰。
有意思的是,被称为“搞笑诺贝尔中国版”的菠萝科学奖今年终于和美国的搞笑诺贝尔奖创始人成功牵手,东西方科学段子界完成伟大会师。
这次颁奖仪式除了幻想奖首次空缺,数学、化学、语言学、心理学、医学生物、物理学、发明、菠萝ME和菠萝U奖,其它共计九个奖项全部揭晓。
我们来看看今年的奖项:(忍住别笑啊,我们每一项研究都是严肃认真对科学抱有严谨态度的啊)
① 数学奖:多少口能舔完一颗棒棒糖
“棒棒糖需要舔多少口才能被完全吃掉?” 这几乎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2015年菠萝科学奖数学奖颁给了来自纽约大学柯朗数学研究所的黄金紫团队,以表彰他们发现了一根棒棒糖能舔多少次。80年代美国的一则著名的棒棒糖广告,一位小男孩向森林中的动物们请教这个问题,最终猫头鹰先生(Mr. Owl)告诉他说我们应该用实验来检验。猫头鹰开始实验,但是到第三口就忍不住把棒棒糖咬碎了——于是得出了3口这个最终结论。广告的最后说:“棒棒糖需要舔多少口?世界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不过现在,柯朗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实验室意外发现了答案——说意外,是因为研究的初衷是为了解释溶解过程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② 化学奖:小果蝇如何找吃的?
坐在上午最后一节课的教室里,饥肠辘辘坐立不安恨不得一步冲到食堂;肚子咕咕叫的时候,翻箱倒柜找出藏在角落的半块巧克力……这样的切身经历,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过。吃饭不仅是生活中的头等大事,科学家们也对其中的种种过程颇感兴趣。生物学上把饥饿时候“上穷碧落下黄泉”寻找食物的行为叫做觅食行为,然而觅食行为到底由身体的哪一部分控制、有着怎样的生物化学基础,这一点却一直没有清晰的答案。2015年菠萝化学奖颁给了来自浙江大学的王立铭教授研究组,以表彰他们发现了一种与果蝇觅食密切相关的化学物质——章鱼胺。他们发现,“找东西吃”与“吃东西”这两件事尽管看起来一气呵成,但它们其实是两个不同的过程,背后的生理机制也有差异。

③ 语言学奖:“呵呵”的网络功能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微信等手段与人交流。随着网络会话的高度普及,“呵呵”一词也曾被网友们用来表示微笑。然而很快,“呵呵”的含义急转直下,仿佛一夜间变成了“最伤人词汇”,被用来嘲讽,被用来骂人。2015年菠萝语言学奖颁给了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汪奎,以表彰他在硕士毕业论文中探讨了“呵呵”一词的网络功能。当“呵呵”不仅是呵呵,发散出了很多意义,随之人们开始不再相信呵呵仅仅是微笑的标志了。在礼貌地笑的时候,人们呵呵;在尴尬的时候,人们呵呵;在无语的时候,人们呵呵,在敷衍的时候,人们呵呵……当“呵呵”不再是呵呵,内涵和作用开始无限扩大的时候,人们见到“呵呵”就难以肯定其承载的意义。

④ 心理学奖:姓名影响幸福度
2015年菠萝心理学奖颁给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的蔡华俭研究组,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名字偏好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名字,是父母在出生时赐予我们的礼物,有寓意和期许,反映了我们所处文化圈的特征,也是我们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符号。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将名字视为一个人灵魂的一部分,为此他将自己讨厌的曾用名西格斯蒙得(Sigsmund)划掉一个斯(s),改成了为人熟知的西格蒙德(Sigmund)。或许你没意识到,人们对自己名字的满意度,还会影响到他的幸福指数——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蔡华俭带领的研究小组发现,中国人对自己名字的偏爱和他们的幸福感存在密切联系:一个人越是喜欢自己的名字,他就会感到越幸福。
⑤ 医学生物奖:猴跟猴他妈长得更像
脸盲症患者的生活有诸多不便,是的,哪怕是研究猴子也不行。在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需要面对个体识别方面的问题——你必须要知道谁是谁,才能知道这些个体的某些行为有什么意义。虽然的确有分子生物学手段可以用——大概就是去找到动物们的便便,然后提取DNA做检测,但是这样的过程未免太过繁琐,而且成本高昂了。不过,对于灵长类动物研究者来说,他们还有一条捷径可以走,那就是——看脸。2015年菠萝医学生物学奖颁给了来自郑州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研究所的路纪琪教授团队,以表彰他们用数学方法对猴子面部相似度进行了分析,并发现有血缘关系的猴子长得更像。和人类一样,这些非人灵长类的面部也都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不仅研究人员可以看出猴子们的差别,猴子自己,也会依赖于面部识别进行它们的社会交往活动。

⑥ 菠萝ME奖:一坨肉
2015年菠萝ME奖获得者是微博@一坨肉的一年 。正职是摄影记者的生物男张弘弢,一直很好奇一个问题:离开了冰箱这台“食物的时光机”,一块肉在常温下会发生怎样的腐败过程。于是他从超市买来一盒两块带骨的猪肉,将其中一块放进冰箱冷冻,另一块在常温下持续观察一年。对于观察到的令人难以忘怀的种种景象,张弘弢并没有满足于自己“欣赏”,而是坚持将这坨无名肉的状态,图文并茂地以微博@一坨肉的一年 直播到了社交媒体上。没想到,每天都有大批网友关心这坨肉的最新动向,经常关切地询问肉上的虫子今天有没有出来散步,甚至还有热心粉丝为这坨肉的照片制作了精良的配乐视频。作者的坚持和科学精神,让这成了一场致意好奇心的行为艺术。

一年时间,同一块肉。
⑦ 菠萝U奖 :美丽化学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就是由化学反应构成的,却很少有机会从美学的角度来观察原子重生排列的种种风貌。去年,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梁琰副研究员和他的团队,从化学这门基础学科中发现了摄人心魄的美感。借助4K高清摄影机和视频技术,他们挣脱时间的束缚,记录下了化学反应和化学结构中以微米计的壮美图景,堪称“烧杯中的国家地理”。《美丽化学》,获得了2015年菠萝U奖。《美丽化学》项目不只是好看,还好看出了国际声望——在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大众科学》杂志组织的2014-2015年度Vizzies国际科学可视化竞赛中,《美丽化学》荣获视频类专家奖。这也是在这个颇具声誉的比赛中,第一次有来自中国大陆的科学艺术作品获得奖项。
⑧ 发明奖:可发电的纹身贴
当提到新能源人们还在想着太阳能、生物质能时,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团队已经把目光瞄准了我们人类自己——用汗水来发电。他们把电池做成我们小时候爱玩的纹身贴,贴在皮肤上,当你类的满头大汗的时候,就可以用自己的汗水换来能量。2015年菠萝发明奖颁给该研究项目的贾文昭等研究者。人在做剧烈运动时会产生乳酸等代谢物质,研究者正是利用人们汗液中的乳酸来获得电能。通过贴在志愿者手臂上的"汗水电池"纹身贴,研究者就可以在他们运动时,从他们身上获得源源不断的能量——想想看,在夏天大家都大汗淋漓的时候,在每人身上都贴这么一块电池来发电,那是一幅多么热火朝天的景象啊!如今,它正向现实迈出第一步。

⑨ 物理学奖:蚊子不会被雨滴砸死的秘密
漫漫细雨对我们来说时常是浪漫而惬意的象征,可你有没有想过,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譬如蚊子来说,雨中漫步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大片。一滴雨珠的重量可以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在蚊子眼中,我们口中的“毛毛雨”,不下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可惜的是,在如此漫天高速飞落的“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依然能够嗡嗡作响而毫发无损。是什么赋予了它们如此神通?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胡立德教授的研究组发现了蚊子不会被雨滴砸死的诀窍 ,也因此获得了2015年菠萝物理奖。为破解谜题,研究团队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便仔细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视频显示,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抵挡雨滴,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雨滴的趋势落下。当雨滴击中蚊子翅膀或腿部时,蚊子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并通过高达50度的高难度“侧身翻滚动作”让雨滴从身侧滑落。而当雨滴直接击中蚊子身体时,蚊子先顺应雨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研究和模拟这些动物应对大自然的特殊本领,可以为我们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新的设计思想,解决机械技术上的很多难题——比如,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够像蚊子一样,在雨中轻盈地翱翔。
怎么样?脑洞大开吧。如果你是今年才知道我们的菠萝大奖的话,我再来给你普及一下我们伟大菠萝的历史,以及往年那些笑死人不偿命的奖项吧:
▼
什么是菠萝科学奖?
“菠萝科学奖”是由浙江省科协支持,浙江省科技馆与科技媒体果壳网合力打造的科学奖项,我们希望通过广泛征集科学领域内“好笑而严肃”的研究成果,邀请科学文化、传媒等各个领域的知名学者与意见领袖,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分享,令更多人一起体会科学的有趣一面。
有媒体称菠萝科学奖是“中国的搞笑诺贝尔奖”。菠萝科学奖团队的每一个人都非常喜欢搞笑诺贝尔奖,也在首届菠萝科学奖期间联系过搞笑诺贝尔奖的创始人马克?亚伯拉罕斯,并征询过他的意见。他回复说:“希望你们做出一个有特色的科学奖项,我愿意帮助你们完善。”跟搞笑诺贝尔奖不同的是,菠萝科学奖的关注点是“好奇心”和科学传播的过程。另外,搞笑诺贝尔奖还常常是科研人员的“自黑”,菠萝科学奖是对科研者的温暖关怀。
至于为什么是菠萝科学奖,不是杨桃或荔枝?这中间的奥秘是这样的:
菠萝是一枚长得很像松果的聚合果,欧洲人第一次在南美洲见到它时称之为Pineapple,科学传播正是剥开科学坚果的过程。同时,如同菠萝是草本植物一样,菠萝科学奖同样出身草根。以上是事后诸葛亮版本,真实情况是,策划之初,当大家坐在甜品店里否决了一个又一个提议时,科学松鼠会的松鼠小姬咬着菠萝冰突然冒出了这个名字,当场全票通过。
▼
有哪些研究获得过菠萝科学奖?
金钱可以缓解疼痛
首届“菠萝科学奖”心理学奖颁发给了周欣悦老师的一个研究,她发现“金钱可以缓解疼痛,包括生理疼痛和社会排斥的疼痛”。这个研究其实早在2009年刚刚发表之时就已经引起国外媒体的关注。果壳网心事鉴定组特此翻译《时代》(Time)对此研究的报道。
瓦罐让鸡汤更美味
也许你跟我一样,一直觉得自己炖的鸡汤不如姥姥炖出来的好喝,而且百思不得其解。让姥姥手把手教我如何选鸡已经来不及了。还有什么必杀技呢?姥姥说:用瓦罐!真的仅仅把高压锅换成瓦罐就能让我炖的鸡汤提升一个档次?
还真是!在这件事上,科学佐证了传统,而且这项研究还获得了2012年菠萝科学奖的化学奖——《瓦罐鸡汤主要滋味物质研究》。
如何科学地劈砖
我们都知道,喜欢并传播科学的人都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四川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魏骁勇老师已经到了见众生的层次,劈砖的境界在于念念不忘必有回想。魏老师教会我们如何科学地成为一代宗师。2013年,他获得了菠萝ME奖,这个奖项奖励的是,在科学传播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男生追女生的数学模型
两位研究者用人类最理性的数学公式为人类最感性的恋爱行为建立了初步的动力学模型。为了简化问题,他们将目光聚焦在了纯粹的校园爱情上,将亲密关系与学习成绩作为衡量成败的主要变量,并且首次考虑了同性竞争和家长干预对男生恋爱投入程度的影响。
让我们一起又科学又文艺
文艺连萌和以下成员为本次活动提供新媒体支持,他们发布更多和菠萝科学奖有关的故事:
文艺连萌(wenyilianemng)果壳网(Guokr42)
闺友(guiyoutuan)进击的多肉(love123dr)
星旅行(xinglvxing2014)世相(thefair)
荒岛图书馆(islibraryhd)MY十点档(my10pm)
诗歌精选(upoetry)荷香梦花园(dreamtruehex)
茶画家(ZZART2014)浦睿文化(puruiwenhua)
云间(TheCloudsArt)不止读书(buzhidushu)
Hotellnsider(Hotelinsider)谙途声(tushengann)
读唱(sophia_hechang)禾田书房(hetianshufang)
植物私生活(zhiwusishenghuo)海量文萃(hlwc2010)
麦小麦爱读书(mxmads)法律那些事儿(shuofa2014)
花边阅读(huabianyuedu)
▼如想了解更多详细内容,可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果壳网菠萝科学奖专区阅读。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诗歌精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