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粘人!正确应对方式应该是这样的!
2016/6/14 宝宝来了

    

     微信号:宝宝来了 (baobaolaileo)

     给你最轻松、实用、有效育儿策略

     ◆ ◆ ◆ ◆ ◆

    

    


     很多父母把孩子“粘人”视为缺点,学前专家特别指出,婴幼儿粘人不仅不是坏习惯,适当粘人还直接有利于将来的沟通和交流。

     婴幼儿粘人不是坏习惯

    

     0至1岁半的宝宝多半会对父母产生依恋感。如果不是这样,反而会给宝宝未来的生活打上阴影。所以这段时间的宝宝最好自己带。家庭是最能够给每个孩子温暖和勇气的地方,而提供这些力量的就是婴幼儿和母亲之间温暖、亲密、连续不断的关系。

     适度的依恋(也就是“粘人”现象)。这不仅可以促使婴幼儿找到满足感,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享受愉悦感。适度的依恋有助于建立一个人的信赖度和自我信任感,将来能够成功地与伴侣、后代和睦相处。

     粘人的类型

     美国心理学家M.艾恩斯沃斯通过对宝宝的粘人行为进行实验研究,指出宝宝的粘人行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A型(回避型):约占20%

     这个类型的宝宝容易与陌生人相处,容易适应陌生环境,在与母亲刚分离时并不难过。但独自在陌生环境中呆一段时间后会感到焦虑,不过很容易从陌生人那里获得安慰。当分离后再见到母亲时,对母亲采取回避态度。

     B型(安全型):约占70%

     当最初和母亲在一起时,这个类型的宝宝很愉快地玩,当陌生人进入时,他们有点警惕,但继续玩,无烦燥不安表现。当把他们留给陌生人时,他们停止了玩,并试图找到母亲,有时甚至哭。当母亲回来时,他们显得比以前同母亲更亲热。当再次把他们留给陌生人,宝宝很容易被安慰。

     C型(反抗型)约占10%

     这个类型的宝宝显出很高的分离焦虑。同母亲分离后,他们感到强烈的不安。当再次同母亲团聚时,他们一方面试图主动接近母亲,一方面又对来自母亲的安慰进行反抗。

     不同的依恋类型影响着宝宝在其它方面的行为。例如:B型宝宝倾向于和父母有良好关系,他们常遵守规则,也愿意学习新的东西,这类宝宝比较容易适应新环境。C型宝宝则经常用焦虑和反抗来对待父母的帮助,母亲刚刚回来时,他可能会用尽所有时间在同母亲生气和亲呢之间交替,而不是同母亲玩。A型宝宝似乎没有特殊问题,但是因为他们的被动性,常使父母在某些方面对他们丧失信心。

     宝宝粘人怎么办?

     现在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已无法全天候的养育孩子,必须特请专人照料孩子的生活起居;但又担心治安不良,容易发生孩子被拐骗、绑架的事件,所以在照顾幼小的孩子时,往往采取“生人勿近”的态度。孩子长期处在封闭的空间,只能接触非常少数的人,往往就变成“无尾熊宝宝”了!

     孩子醒着的时候只能抱在手上,一放下来就哭叫;被陌生的人一抱,马上就嚎啕大哭,父母连想上个洗手间、洗个澡,都会被孩子凄厉的哭叫声搞得焦虑不安。直到回到父母那棵大树上,才又重新得到安慰抚定,停止那无理取闹的粘人哭闹。

     五种方法让宝宝戒掉粘人习惯

     在婴幼儿发展测验中,孩子看到生人会害羞是从五个月大开始的,到了十个月大的时候,90﹪的孩子都会有此情绪反应。一直要到快满五岁时,九成以上的孩子才能很容易的和父母亲分开。

     针对较粘人的宝宝,父母的教养态度及原则如下:

     1、先建立自己坚定应对的心态

     父母与孩子分离时,要清楚知道并不是不爱孩子,而是现在不能和孩子玩,或有充分理由必须离开。不要在心里产生罪恶感,认为孩子哭闹是自己没有给予爱的安全感。

     2、试着向孩子诉说自己正要去忙的事

     虽然只是一岁大的孩子,但如果常和他说话,他会明白你的意思。你可以告诉孩子:“妈咪正要煮晚餐,你要在娃娃床里玩玩具。等煮好了,我会陪你玩哦!”孩子渐渐明白父母要做的事,而你也确实去做你所说的事,这样可以培养互相信任的感受。

     3、以游戏方式进行渐进式的分离

     4、不要因宝宝粘你而处罚他

     5、不要吓孩子说外面的人都是可怕的坏人、魔鬼或大野狼

     对待粘人宝宝,家长这样做:

     在对待不同类型的粘人宝宝时,要采取合适的方法,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哦!

     TIPS:孩子总是粘人,会他影响他的社会化,使他难以和他人、其他小朋友交往了。减轻孩子粘人的问题,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必须让孩子懂得你是爱他的。虽然有时你不在他身边,你还是爱他的,可以多抱他、亲他、和他说话。

     2、都在家时,你可以让他一个人玩,但常回来,他可以常看见你。这会使他在妈妈上班去不在家时,想到:“现在妈妈不在,过一会儿会在的,等着吧!”

     3、在你离开前让孩子处于愉快的状态。早上你早一点起来,做好上班的准备,再和他玩一玩他感兴趣的事,然后在他正玩得高兴时,和他再见,并说:“一会回来和你玩”。

     4、当孩子不冷静时,你要冷静。你要坚定地对他说:“妈妈一会儿就回来”,使离开、回来变得很自然,不要把自己的焦虑传给孩子,走时要微笑、声音要轻柔。

     5、在你回来时一定要对他说:“我回来了,你玩得高兴吗?”。老说同样的一句话,他会对你离开他了再回来,不那么在意,安全感不受影响。

     6、不要偷偷溜走。不和他说声再见就走,会显得你真的消失不见了。

     7、不要迟到。接送孩子要选择可以预测的可靠的路线。

     适当的“粘”是必要的

     1940年代心理学家鲍尔贝专门研究母亲与儿童分离对儿童以后行为的影响。鲍尔贝提出结论是:“婴幼儿与母亲间温暖、亲密的连续不断的关系,适度的依恋(也就是粘人现象),幼儿既可找到满足,又可以找到愉快。安全的依恋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我信任,并且成功地和自己的伴侣与后代和乐相处。”如此说来,宝宝的粘人状况如果不是太严重,就不必太忧虑,反而要以健康的心态来看待。

     宝宝的需求常在哭、笑、食物中得到满足,父母要全方位的提供宝宝触觉、视觉、听觉的刺激,强化宝宝各方面的学习,多带宝宝接近大自然,多和邻居好友谈天说地,多给孩子艺术化的享受(音乐、图画书、涂鸦等等),使得孩子的触角更宽更广,兴趣及乐趣更多层面,那么粘人的“无尾熊”行为可能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分享建议#---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角转给朋友们,让更多的朋友受益!(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宝宝来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