恳谈会|海尔:大爆炸时代的三大颠覆
2014/11/4 中外管理杂志

     中外管理杂志, 微信公众号:zwgl1991

     ====================================

     由《中外管理》杂志社主办的第23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于2014年11月1日-3日在北京召开,海尔集团轮值总裁周云杰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精华:

     “没有成功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往前看2000年是农业时代,往前看200年是工业时代,往前看20年是信息时代。互联网在这20年的商业化发展正改变着世界的产业结构,商业社会正进入大爆炸时代,企业既有的观念、组织、战略都要被颠覆。如果你不能适应时代,就很可能被时代淘汰;企业必须永远战战兢兢,稍有不慎就会遇灭顶之灾。

     大爆炸时代催生快速颠覆

     摩尔定律说“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1倍,性能也将提升1倍”,现在的观点是指数关系——科技的颠覆带来指数级增长,或者指数级变化,改变了原有的创新方式。

     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改变了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创新方式。原来的创新局限在企业内部;现在,企业可以和合作伙伴形成一个联合创新主体,共同为一个课题联合创新。例如,海尔很多专利都放在全球办公室共享;第二,改变了企业和个人创新之间的关系。原来,创新很多都是由企业发起的,现在很多是由个体发起;第三,改变了企业和用户之间创新关系。原来是由企业创新产品,现在很多用户可能就会成为企业产品的创新者,可以参与研发,可以参与设计,参与营销。这种变化给企业组织带来了巨大变化。总之,颠覆不再是从某一个方向出现,而是从四面八方涌现。原来说创新,是自上而下的领导说了算。这种创新方式往往是领导提出很好的思路、概念,而下面即使不理解也要被迫执行。自下而上的创新,必然要求企业不得不改革。

     大爆炸创新是巨大能量爆发的颠覆过程,能够在数月甚至数日之内撼动那些根基牢固的企业。大爆炸创新的战略,有两大特点,首先是无章可循。阿里巴巴刚开始颠覆用什么战略?最早是免费,通过支付宝解决信用问题,也许一开始并不能盈利。从商业角度来讲,不赚钱免费怎么可能?没有道理!但是只要参与平台的人数增长起来,就有很大的潜力。像阿里的交易额达到1万亿,平台收入400亿。

     其次,无法控制的增长。在大爆炸时代,增长无法控制,FACEBOOK最可贵的是70%的活跃用户。这个不得了,而且控制不了,每天都在增加。有时候我们为了稳定质量稳定市场可以做规划,但在大爆炸创新发生时,企业控制不了规模。例如微信,用户很快到了六七亿。更具代表性的是谷歌,开始是做搜索,在传感器设备方面具有非常大优势,现在做无人驾驶汽车,比任何一个传统企业多元化来得快,因为技术内核成熟了。

     大爆炸创新有四个阶段。第一是“奇点”,能量慢慢积聚。好多企业创新一定是积聚能量找到拐点突破点,一定要引爆。这个奇点如果找不到很难颠覆。很多企业投入创新,有的起不来,为什么?没有把奇点找到。奇点找到就会形成“大爆炸”,使市场极速膨胀、放大。下一步是“大挤压”,很多参与者进来,进来之后使系统坍塌,形成“熵”,代表夕阳行业的最后一个阶段,剩下的资产整合到一起,又形成新的奇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海尔最早搞创立名牌战略,后来多元化,再国际化等等,就是不断创新,然后不断找下一个奇点的过程。

     总体来说,我们现在处在大爆炸时代,没有一个慢慢想明白的过程;慢慢想明白的时候,创新窗口已经关闭了。此外,跨界颠覆成为常态。企业没有永远的优势,而起伏则往往是通过跨界来颠覆的。同时,个体可能成为一个创新主体,也可能颠覆一个企业。

     中国有很多互联网企业笑话传统企业,有的人说白天不懂夜的黑,那是站在互联网企业看一家传统企业。其实,初创企业和既有企业(可能是有50年历史的企业),在大爆炸时代没有区别。不管企业规模多大,只要能够参与大爆炸创新,都可以成为领先者。做传统行业也很可能做一个互联网企业。

     海尔的三大颠覆

     海尔在大爆炸时代有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第一,战略颠覆——平台化;第二,组织颠覆——希望把所有员工变成创新者;第三,机制颠覆——把海尔大平台转化成小微公司。

     战略颠覆。目前海尔有两个上市公司,一个在上海,一个在香港。在上海的上市公司——青岛海尔主要做什么平台?智慧家电。所有的家电产品都可以上网,要从单一产品变成智慧家庭。回家之前就可以打开热水器,打开空调,或者安防系统和手机联在一起。我们构建了“智慧家庭”的逻辑图,有云平台,有运营系统,有大数据。不再是简单一台冰箱、一台洗衣机,而是智能家居系统:我们卖的也不是冰箱,而是一个食品保健解决方案;卖的不是洗衣机,而是洗涤健康的解决方案;卖的不是热水器,而是一种生活方案。

     有时候,用户不知道家里的冰箱出了故障,但我们通过系统就可以知道。比方说,原来最早做空调是非常传统的,家里天热了冷了打开空调,后来做一个智能的空气盒子,空气质量、PM2.5都可以反映在那里,环境到一定温度,或者空气污染到一定程度,都可以自动打开空气净化器,它变成了可以自己学习的智能工具。

     不仅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还能适应用户的变化。为此,我们建了互联工厂,推进工厂变革,实现实时互联。通过模块化研发、并联服务等各个环节,极大地提升了市场响应效率,原来开发新产品需要6个月,现在两三个月就可以上市。从大规模制造转变为大规模定制——用户下定单,定单上生产线,生产线通过系统可以形成一个大的系统,很多用户可以个性化定制,然而在后台数据库里形成报告,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

     我们的工厂现在是自动化、机器人化。原来一个洗衣机生产线45个人,智能化后变成5个人,现在是2个人做。再往后一步,这个工序把车间改革,原来车间92人,第一步自动化完了变成20个,现在1个人。自动化工厂现在在佛山,原来工厂930人,现在31个人。工厂和用户对接,内部互联,变成模拟仿真的工厂。

     香港的上市公司——海尔电器,主要推进日日顺平台的搭建,从制造向服务转型,变成以交互平台和配送平台推进平台型的商业生态网。目前该平台以家为单位,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家电家居解决方案,并在全国布局了物流网、服务网和营销网,在2000个县市建立了配送站。

     这个平台实践的是OTO概念,横向是用户购买,实现从了解商品信息到信息分享,而纵向则是实体店体验,并可以在移动端查询,通过三方数据打通,从而为用户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在用户体验层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配送速度的体验。我们的物流可以给用户提供3小时上门服务。今年9月,我们做了一个测试,承诺在用户下单后3小时内将产品送到家,送不到就免费,这期间的订单是4万台洗衣机。起初我们认为送货应该主要集中在晚上12点以前,12点后应该很少。活动结束后的统计数据显示,有4000多台是在晚上12点后送的,约占总量的10%。为什么会半夜配送?其中有一多半是我们的尝试,就是看看产品能否快速送达,因为送不到你就得免费。结果最快一个单,付款完12分钟,我们送货网点就上门配送了,而大部分订单都在3小时之内送到。只有7个没送到,按照承诺我们给用户免单,虽然用户说不用,我们很感动,但这是我们的承诺。

     为什么能做到?因为全国有1万多网管,用户下单的时候我们大概知道有多少,用户只要一下单,货就已经准备在送了。为什么能够实现?这是因为我们把仓储网、信息网都打通了。像新疆、西藏、内蒙古这种地广人稀的地区,占全国差不多50%的面积但只有占全国差不多5%的人口,配送的难度非常大,我们就建分站实现快速送货。

     再一个差异化的点是个性化定制不同的解决方案。例如,有很多科学家到中国调研,分析完问我们一个问题,你们的水是浇花还是饮用的?我说是饮用的。怎么解决饮水达标问题,因为现在自来水不一定能达标,即便达到标准也与健康需求有差距。针对这一点,我们全国1万多服务网点在上门服务时都免费测水质。现在,我们的数据库覆盖十几万个社区,也包括自然村的数据库。然后,根据不同小区(比方说昌平和房山水质不一样)的不同水质推荐解决方案。某个小区属于重金属离子比较多,我们用KDF方案等等。现在全球最知名100家净水器都上我们平台,看中什么?就是看中了我们的数据库。为什么我们可以做到,别的企业做不到?因为我们有服务网优势,可以给净水设备制造商和用户提供服务。

     组织颠覆。海尔集团要做的不是大公司管理,而是一个孵化平台,这个大平台上孵化出两个公司,将来还要继续孵化公司,任何创客都可以申请,海尔集团可以配合资金,提供平台和系统,让每个人都创新。

     从组织上讲,组织追随战略,从管控组织到人人创客,自下而上为企业注入活力,每个人是创新主体。原来,员工在最底层,现在所有员工都放到系统中来。从组织流程上看,从串联到并联,原来开发采购制造营销串联,现在并联系统取消中间墙,提升了速度。

     机制颠覆。过去考核的是财务价值,现在“二维点阵”——横轴是销量等,纵轴是用户。销量、顾客和用户不一样,有用户才有价值。原来是360度考评,上下中级考评,现在我们建立用户考评制,所有都是用户付薪,用户满意了就付费,不用这么多率来考核。再一个提出大企业做小,小企业做大。一个大企业变成无数小企业,小企业又不断创新变成大企业。

     边破边立

     最后说创新者的窘境。创新是必须的,但创新时候要思考一个课题,如何平衡三对矛盾:变轨转型与企业发展的矛盾;创新变革与企业稳定的矛盾;主动创新的机会成本和被动变革的边际效益之间的矛盾。

     海尔的做法是,很多变革边破边立,要创新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像我们的互联工厂从900多人到现在没人了,企业不要效果就没有竞争力,效率太高竞争也是压力。怎么办?转型搭建生态系统,给更多人提供就业机会。创新面临着非常大挑战,但是不做不行,不做就会丧失机会。

     我们认为,虽然未知的远远大于已知的,但只要走对了路,就不怕路远。

     (海尔集团轮值总裁周云杰在“第23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的演讲精华)

     来源:中外管理新媒体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