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练技术”打造卓越团队
2014/11/7 中外管理杂志

     中外管理杂志, 微信公众号:zwgl1991

     ====================================

     文/王建波?

     全球500强企业中,68%的企业聘请了教练。

     而企业在教练上的投资最终收到的回报,是近投资额的6倍。

     很多企业管理者抱怨下属的执行力差,责任心不够,说的比做的多。要知道,这也许不是他们的态度有问题,而很有可能的是他们固有的心智模式在指引着他们的做事行为。

     引入“教练技术”,是改变此种现状的一个很好途径。教练通过一系列有方向性、有策略性的过程,洞察员工的心态,向内挖掘潜能,向外发现可能性,可以让他们有效达到目标。

     据英国的《曼彻斯特邮报》调查表明,企业在教练上的投资最终收到的回报是近投资额的6倍。而根据国际教练联合会(ICF)调查,全球500强企业中,68%的企业聘请了教练。目前,教练技术已被微软、IBM、通用电器、苹果电脑、可口可乐、戴尔、万科、华为等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导入并得到很好的应用。

     这些企业引入教练技术,在组织内构建内部教练团队,推行教练式文化,使教练技术与日常管理工作有效结合。

     教练过程是“自我实现”

     作为一门能够提升效率的管理技术,教练技术的核心内容是:教练以中立的身份,通过运用聆听、发问等教练技巧反映出被教练者的心态,从而区分其行为是否有效,并给予直接的反馈,使其洞悉自己,及时调整心态,激发潜能,以最佳状态去创造成果(如图1所示)。

     在这个过程中,被教练者需要思考的是:

     1.找到自己的卓越性及潜能

     我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有哪些?我拥有哪些与生俱来的能力?我想要怎样的人生?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当我拥有完全的能力时,最想要去做的事情有哪些?

     2.找到自己的责任

     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我承担了哪些责任?我是如何做到的?这些责任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是如何学会去承担这些责任的?还有哪些我应该要去做而没有行动的?

     3.找出已经拥有的能力

     在过去的工作生活中,我取得了哪些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我获得的经验是什么?这份经验我又用在哪些事情中?还有谁因此而受益?

     通过与教练进行开放诚实的谈话,被教练者能够发现阻止自己做出上佳表现的思维框架,并且明确内心隐藏的恐惧、欲望和长处。教练过程也可以称为“自我实现”,因为它帮助被教练者开始运用一切可用而未用的内外资源,使其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

     欧美企业界的实践表明,教练技术已成为当今企业提高生产力最有效的管理方法之一。

     有效培养管理团队

     如今,80后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中坚力量,但随着大批90后员工的加入,80后管理者的身份也在发生变化:在某些情形中,你的下属或同事们甚至会超越你的能力、想法和期望,这时你不仅仅是他们的上司,你要变成员工的老师、教练、同事和顾问,你应该把这种结果视为你成功领导的象征。

     这时,企业高管及部门主管的角色就需要转换为企业教练的角色。

     在培养管理团队成员时,企业应该注重强调对他们的思维模式、管理认知、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教练技术的应用,能够更进一步地帮助提高和改善员工管理能力的训练:如“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改善思考方式”“锻炼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这要求上司应用教练沟通技术来充分引导激发员工的潜能,使其思考分析引导员工达到最佳思考分析状态,创新能力也自然顺导而出。

     而面对知识型员工,变化快和个性化是企业管理最突出的问题,如何解决?如何培训知识型员工?如何建立一套可行的管理技能训练体系。如果说现代企业开始引入教练式管理,那么企业培训就已经进入教练时代。

     教练的本质是激励员工或团队创造更多的可能。教练本身不一定是一位顶尖的选手,但他可以训练出冠军来。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在内部员工培训中熟练地运用教练技术,使部属可以有效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团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带出核心团队,创造更大的业绩;同时也学习和加强自己的领导力风格和人际魅力,让自己成为一位更有影响力的管理者。

     打造教练式团队文化

     教练技术在内部员工培训中的有效使用,也使这项技术成为打造企业团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工具。通过培养员工良好的心态,让员工能做到知行合一,真正从“知道”到“做到”。

     由外部教练的引入,到内部教练的养成,通过自己的学习应用到传授,做给员工看,看到结果,再放手让其来学习使用,并及时给予调适和指导,帮助员工和团队实现目标,从而创造一个指导学习、支持鼓励、问责担的企业学习环境,有利于在公司内部营造教练式文化(如图2所示)。

     更重要的意义是,教练式团队文化的形成,使组织团队建立起一种平等、互信的协作关系,引导员工认同、融入企业文化。尤其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教练技术的运用,对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大有裨益。管理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民企评论专刊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