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触网转型常见病自治手册
2014/11/24 中外管理杂志

     【编者按】在编完这篇访谈后,感触良多,因为这篇报道说出了传统企业转型失败的关键所在,为何会走弯路甚至此路不通,为何会碰钉子直至遇到障碍,其实,这些都是常见病,各行各业统统适用。听听颠覆者的自白吧,“敌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想转型的,请仔细看完它。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中外管理新媒体:传统企业究竟该怎么样锤炼互联网思维,迅速转型?如何触网?

     吴文雄(91金融联合创始人):传统企业要“触网”其实很简单,开几个微信账号,也营销一把,去找一些大的互联网公司做一些营销试点,这只是让用户知道你,我觉得是在浅层次做营销。但是呢,你要看到,互联网不仅仅如此,如果只是解决了“找到”这个问题的话,那么你只是开启了互联网大门的一角,你的产品设计研发,用户参与了吗?你知道用户在哪里吗?比如你知道鞋是卖给湖南多还是湖北多?假设你是一个大的汽车连锁经营厂商,4S店开在什么地方?不是拍脑门、凭经验,要用大数据来支撑,请告诉我,湖北的某一个二级城市的用户更加喜欢什么样的品牌,什么样的排量?我在这个地方配置多大的一个店,每个月大概向它供应什么样的产品,配备什么人。基于大数据来分析用户,来对产品进行研发,这是传统企业可以做的事情。

     去分析你的用户,而不只是找到他们。要通过分析他们来创造你的产品,来帮助技术研发人员设计产品,用户的需求在哪?第一,你的产品不能没人用,你不能几个人、二十几个人在那儿思考,头脑风暴之后,这个产品可能不是人们想要的;第二,你的产品进入销售环节,用户参与了吗?在过去的商业文明里,我把产品做出来了,找到了我的一级、二级、三级代理商,他们通过庞大的分销体系,辐射到全国。用户在这个过程中不知道你的产品是什么,也不清楚你的产品什么时候发生,最后用户只是通过最终的店面知道了,这是很失败的。

     在整个过程中,你要让用户参与进来,这是一个突破点,你可以让用户全程参与设计、销售,让你的用户直接跟你建立联系,其实这个模式目前做手机的厂商已经应用,从网上预订开始,已经可以直接到用户了。那么,在销售和设计研发过程中,用户了解你的服务吗?成为你的服务的一个传播点了吗?因为,每一个产品都不完善,每一个产品都可能会有缺陷,那么,能不能让用户在这个环节也参与进来?帮助你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同时成为你的一个售后,成为你的一个品牌传播的口碑点。你可以让用户更好地把客户需求反馈过来,直接跟你互动,让他每小时面对你,让更多人口碑营销,这个是传统企业可以干的事情。

     你不能完全封闭化,过去的时代,专业化分工,我要做一条生产线,先要从国家申请20个亿,圈两千亩地,把围墙围起来,找几千工人,招几十个技术人员,门一关,开始了。设计图纸、设计产品的模型,再测试,产品出来后上市了,找供应商、打广告,告诉你我有一个好产品,然后用户通过电视广告看到了,用户怎么可能对你的产品产生冲动呢?

     全部开放的互联网思维是这样的:我要做一个产品,利用全国互联化,告诉你,这个产品是怎样的,请提出改进意见,或者说,我的产品需要改进哪个地方,你帮我想。基于全国的整个互联网上的用户需求,这个产品公开化了,让各种人知道,引起一个互联网效应,而产品销售过程中,直达所有的用户。去渠道,或者让每个人成为渠道,最后在产品售卖与传播的过程中,用户参与进来了,二次反馈。这个产品一旦到了用户手里,你是否还能够抓住你的用户?不是打电话骚扰,你这个产品是互联化的,是可以连接到你的服务终端的,煤炭可以是一个产品,手机可以是一个产品,用户通过互联网快速地把数据反馈过来,形成你的一个数据库,来了解这个产品的性状。一吨煤到了一个地方,多久可以消耗掉?手机返修率多高?这个数据可以帮助你重新做判断,最后,让用户参与进来,然后不断地把商业循环下去,这就是互联网思维。我觉得从这个层面上讲的话,传统企业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还有一个就是互联网的融资,众筹嘛!从技术的研发、产品的销售、传播到营销渠道的建立,到融资,用户都可以参与进来,有效利用互联网的工具,你的产品一定是非常好的。无论对酒店行业、航空行业、能源行业、汽车行业……都面临这样一个挑战,你做茶叶生意,难道你就开一个山头然后自己开始卖吗?没有互联网化的话你未来会很难。

     中外管理新媒体:其实不少传统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也强调互联网思维,但是,很多学不会,学不像,他们也想转型,比如您刚才说的万达,电商搞得其实也不怎么样,包括联想现在也成立一个互联网公司,单立品牌。这些传统公司也意识到了,让用户参与,但目前搞得不怎么好。是不是猫给老虎教本领,最后上树这招没教给它。您作为业内人士,不知有何建议?

     吴文雄:我认为这跟企业家的核心思想有关系,互联网化一定不是找很多优秀的互联网人才,你高薪请好多人,或者买来很多高技术的设备,花很多钱去跟互联网公司合作,这些可能都只是一个环节,最核心是这个企业家的思想和思维,他能改变传统企业体系的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吗?因为传统企业在职能上、思维上,不能从上到下形成一个改变的话,推动起来很难。联想触网很多年了,它是一个传统的制造企业,已经形成非常强的一个文化壁垒,很难去改变。怎么改变?一定是从上到下,发出最痛苦的呐喊,它可能会改变。

     过去传统的胶片行业和数码行业,数码是传统制造业,胶片也是,但是数码会把胶片行业干掉,为什么呢?你在这个时代要去获得机会,一定要把我所有的业务全部砍掉,断臂后生,全面迎接一个新时代才可以,但是你要把这个砍掉,很难!你这个体系养着这么多人,有那么多元老,有那么多利益链,你还养那么多企业,非常难。你看诺基亚,那么强势的一家公司,产品那么好,就是因为在互联网面前,它难以取舍,最后就失败了。同样的事情出现在摩托罗拉身上,被联想收购,联想还在收购一家传统的制造企业,怎么去互联网化?它的包袱资产越来越大、越来越大。

     中外管理新媒体:是不是传统企业在互联网化的过程中有很多既得利益难以冲破,包括会与传统渠道相互碰撞?

     吴文雄:对!传统的研发体系、营销体系、市场推广体系、用户的运营体系,都牵涉到大量的利益,这是第一;第二,什么样的人更懂互联网?从原有的体系里找一个人做互联网,在我现在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思维的禁锢,传统运营体系的束缚,你很难大刀阔斧的变革,顶多用大家寄予的方式去花钱嘛,这个问题在联想时代早年都出现过。其实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从外面找一个人过来,会很贵,这个人能不能坚持下来还是个问题,你看万达当时做电商的干了几个月就走了。这个人很难在夹缝中去寻求机会,能不能获得信任?获得突破?。举个例子,传统的金融机构里面,成立了所谓的电商部,他干得好就意味着门店不行了,开了四百家门店,每家门店要安排这么多人,你说用互联网三四十人把它们全干掉了,能允许吗?所以传统企业如果想改变,一定是从上面开始,从上往下进行,要彻底地从思维里面去改变,从具体的条块设计、业务设计上去改变,而不是招几个互联网牛人、把互联网的核心技术拿过来,那只是解决表面问题。

     中外管理新媒体:现在不少传统企业将互联网销售植入到公司的营销体系,同时在实体店和网上进行销售,把网上销售的产品略改一下名称、型号,甚至再单独设计一个品牌,这是否可行呢?

     吴文雄:此路不通,通过培植品牌的方式,通过设立新部门的方式,不过是“二次切割”,不能降低本身的运营成本,反而在原有的包袱上又加一个包袱,就像抱一个小孩,再抱一个小孩,负重增加了一倍,走一百米都会很累。真正的改变是把这个小孩放下,再抱一个小孩,这样走路才能快。

     来源:中外管理新媒体

     提示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

     中外管理近期最受关注文章荟萃

     回复编号即为您奉上

     1、《芮成钢:你急什么?》

     2、《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3、《领导力是服务出来的》

     4、《寡人吴长江》

     5、《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