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访谈|中国驻德国首任大使眼中的德国人和德国制造
2014/12/4 中外管理杂志

     前中国驻德国大使卢秋田先生从事外交工作42年,作为中国驻德国首任大使,他眼中的德国人和德国制造是什么样的?中外管理新媒体请卢秋田先生讲几个关于德国制造或德国文化的故事,卢先生不假思索,马上开讲。现实录如下,敬请分享:

     故事一:用放大镜给自己的产品挑毛病

     一次我到德国一个服装品牌公司买衣服,买好之后服务员又问我有没有兴趣到次品车间看看,那里有一些不错的次品样品。我说可以呀,看了看,我看中了一套西服,穿上特别合身、特别精神,原价1000欧元,次品就卖120欧元。我买下来后左翻右翻,找不出毛病在哪里,心说既然德国人说是次品,那一定是次品,我得去问问他。结果人家说西服左侧的口袋里有一张纸,纸上标明了缺陷的位置。我一掏口袋,确实有张纸,上面说右肩有毛病。我仔细一看,还是看不出毛病,就到柜台上去问。他拿出一个放大镜,看了看说:“你瞧!这不是有根线脱落了吗?”这是很特别的一次经历,我们是有毛病不讲,他们不遮不掩,一定要告诉你毛病在哪里,这就是严谨!

     故事二:“傻不拉叽”的德国人

     一次我们向一个德国人问路:先生,某某地方怎么走?走多长时间能到?谁知德国人不声不响。我们觉得日尔曼人太傲慢了,问路都不搭理。但没想到,我们往前走了五六十米的时候,那个人气喘吁吁地追上来,说:先生,你们去的地方,往前走两个马路,右拐五十米就到了,时间是十二分钟。我们说:刚才问你为什么不答复呢?他说:你们问的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好回答,第二个问题,我得看一看,你们的步幅大小,速度快慢,根据速度和步幅计算时间。德国人很少讲大概、差不多、可能、也许,他要讲出精确的时间。

     故事三:德国的“三个变化”和“三个没变”

     我今年去德国,有人问我德国这几年有什么变化?我说:有三个变化,一是执政党变了,二是环境变了,三是德国人的生活质量前进了一步;还有三个没变,一是德国的蓝天白云没变;二是德国人的文明礼貌没变;还有一个就是笑话了,德国的名菜猪肘子没变。德国人不重视我说的三个变化,他们重视我说的三个没变,金山银山不如青山绿水。我们人类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信息化社会,现在进入生态文明社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更重视环保、空气质量、食品安全。现在我们温饱问题解决了嘛,但食品问题,不仅要营养,还要安全。很多人去德国买奶粉,这恐怕是食品的监督没到位,还有一个跟我们的文化和素质有关,有的人种菜,施化肥的卖出去,不施化肥的自己留着吃,他其实自己也知道不好嘛,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方面的法律是有,监管没到位。过去的部门太多了,到底哪个部门是全权负责,这都没有到位。

     最后,卢先生说,假如德国一个企业污染环境,会被“罚得倾家荡产”,假如出售地沟油什么的,不仅“罚得很重”,更会“名誉扫地”。中外管理新媒体记者因此感慨:加大犯错的成本,或许也是德国制造从假冒伪劣走向世界顶尖的一个关键因素。

     来源:中外管理新媒体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

     中外管理近期最受关注文章荟萃

     回复编号即为您奉上

     1、《芮成钢:你急什么?》

     2、《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3、《领导力是服务出来的》

     4、《寡人吴长江》

     5、《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