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恒大搞农业引发跟风潮
2014/12/8 中外管理杂志

    

     文/朱丽

     “土豪”万达也开始做农业啦!

     12月1日初冬,寒冷骤降。不过,来自万达的这个重磅消息,似乎给严寒添了一把火。“万达投入10亿元,重点产业扶贫,5年人均收入翻番。”2014年岁末,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贵州丹寨县大出手笔,宣称要创新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企业扶贫新模式,确保普惠农民。

     名为“企业包县,整体脱贫”,实际上,“高大上”的背后,是万达雄心勃勃地进军农业、投资深加工领域的步调已经迈开——拟建设30万头规模的养猪厂、屠宰加工厂和饲料加工厂,以及万吨规模的硒锌茶叶加工厂,即可映射王健林的农业大布局。

     其实不止王健林,一批批“新农人”满怀热忱地投入农业领域,在近些年来已渐成气候,但像王健林这等大腕竟跑到那么贫困的一个县去投资,倒不多见。

     不过,以他的商业头脑和投资作风,毫无疑问,看中的是作为国民经济基本单元的县域经济,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挺进,未来将会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机会和商业前景。而一个工商资本为标志的各类新经营主体进入农业,对于农业的生产模式将产生革命性影响。

     有了更多以新农人为核心的新生力量的推动,中国的县域农业也将迎来一场新的变革。

     怎么变革?从田间直接到餐桌

     一般来说,所有城市里千家万户的老百姓要吃的农产品,都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从田间地头经过收购贩运到批发市场,再通过批发市场进入各采购分销商,包括超市、集贸市场等,然后还要通过它们进入各个小区,最后才能送达到各个家庭的餐桌。

     “为什么一定要经过这么多的环节?为什么不可以直接从农户的田头地头送到我们的餐桌上?当然,这在技术上实现是没有任何异议的。”2014年11月底,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少华在 “第二届中国新农业产业年会”上说。

     长期以来,中国县域农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是渠道物流之殇,始终是悬在中国农业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过多的流通环节、惊人的损耗率、滞后的冷链建设、信息的不对称等,让“卖难买贵”的问题层出不穷,让中国农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这些农业中的重头问题,同样也让艾格农业总裁黄德钧感到痛心。“所以,我们要探索新的方式来解决中国农产品的流通问题。”他如是说。

     不过,随着互联网大浪向中国社会与经济的每一个“毛孔”全面渗透,多年来封闭落后的农业领域也如沐甘霖,中国农产品流通的模式开始变得更多样化、更现代化,线上的模式、O2O的模式、TP形式、垂直型电商,这些五花八门的形式正在日益兴起。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阿里巴巴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县域经济在电子商务化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非凡的活力,增速比城市高出13.6%。“郡县治,则天下无不治”,正在投身农业的新农人,如能牢牢把握这种新经济的浪潮,相信能够给县域农业的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

     而电子商务大大提升了产品的交易成本和效率,将它应用于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同样发挥积极作用。

     怎么对接?原产地直销

     其实在中国很多地区,有相当不错的农产品,但却受制于地理因素、品牌因素等,要么卖不出去,要么卖不上好价钱。比如:以出产苹果著称的山东蒙阴县,那里的苹果不比烟台的差,甚至于其他地方的采购商经常从蒙阴采购苹果,然后拉出去贴上别的品牌标签,苹果摇身一变就可卖高价。

     这种情况早已成为很多地方特产的尴尬,怎么办呢?

     能不能深入原产地市场,帮助农民兄弟直接把好的农产品卖出去、卖上个好价格,被1号店所触动。最早将超市搬到网上的1号店,近两年来尤其注重农产品的销售,特别看重中国地方特产的价值。而其重点打造的“特产中国”频道,也就是直接和原产地对接,将一些极富地方特色的农产品通过电商渠道直达消费终端。

     1号店的“特产中国”,目前已和许多有特色农产品的县级市场直接签约,在每个县由当地的政府来负责,选择和授权一家运营商来负责具体运营。而这个运营商既担任了前端和1号店紧密结合的当地商品品牌的营销策划,同时它又要懂商品,负责采购商品、商品品相的筛选,以及整个物流的整合。

     实现原产地直销,可以打破县域农业由来已久的“自己走不出去,别人也进不来”的困局。

     过去工业时代,大规模的集中控制造成了信息的严重不对称。1号店副总裁黄志雄认为,利用互联网进行分布式地物流布局,反而比大规模的集中控制效率更高。随着互联网信息的透明化,适度地集中化能够满足管理的优化问题,这尤其在中国地域色彩较为明显的农业领域更为适用。

     事实上,这也符合互联网的商业特性,在电商渠道产品极大丰富、又严重同质化的情况下,一定要想办法做出产品的独特价值。地方特产作为一个县域农业的支柱产品,本身就有独特价值,而运用价值思维来通过电商渠道高效地运作,有好的农产品不愁卖不出去。

     怎么高效?电子拍卖交易

     同工业品或者其他产品不一样,农产品绝对有着高效交易的需求。

     这是因为,从田间地头运送出来的农产品,可能两三天之内必须到达消费者的餐桌进行消费掉。而其他工业产品放上两个月甚至两年都没问题。

     用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少华的话说,农产品的易腐易烂要求它必须在非常高效率的交易平台销售完毕,否则上午卖不掉,到了下午可能要降价20%,到了第二天可能要降价50%,甚至到第三天可能要全部扔掉。所以,这决定了农产品在很多交易和选择上,不管什么样的技术手段都要满足高效的交易需求。

     农产品是生鲜产品,快速高效地交易不仅对保持新鲜度有利,还不会减少其流通收益。在天津海吉星农产品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茹江里看来,通过产销对接的方式,让采购和生产直接对接并促成一个合理的交易,从而提升农产品的流通效率。“这是一种价值实现的过程,将会大幅改善传统农产品的流通模式。”

     在传统农贸市场上,延续几千年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面对面交易方式,在今天这个新时代已显得十分落伍和效率低下。而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上,如日本、荷兰等早已采用一种方便快捷地现代交易方式——电子拍卖形式,来实现高效率地交易。但这个名词在中国还相当陌生。

     其实,农产品在电子交易平台上,一次拍卖整个过程,只需按几下电子按钮,最快仅用2分钟即可完成一笔交易。这种交易模式将大大提升农产品的交易效率。(本文观点来源于“2014第二届中国新农业产业年会”)

     来源:中外管理新媒体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

     中外管理近期最受关注文章荟萃

     回复编号即为您奉上

     1、《芮成钢:你急什么?》

     2、《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3、《领导力是服务出来的》

     4、《寡人吴长江》

     5、《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

     在微社区(点击最下面的“阅读原文”进入),即可回复您对“二代接班”话题的看法,欢迎各种吐槽,拍砖,灌水。

     因为您在回复我们的时候耗费了手机的“电力”,所以,我们会挑选若干个“最来电”的建议和想法,用1万毫安的充电宝来表示感谢!期待您的回复,期待与您“来电”!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