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数据将是今后最稀缺的能力
2015/2/5 中外管理杂志

    

    

     在如今的“研究2.0”时代,理解数据的思维方式与以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Q: 大数据时代,也是数据碎片化的时代,但碎片中的数据中没有用户收入信息时,怎样找到合适企业的潜在用户?

     A:?比如,依靠人口属性找不到月收入3万的家庭时,就可以换成从

     用户行为模式出发去寻找,找到在淘宝上每月购物5000元的用户。这个群体可能比单靠人口属性寻找到的更接近企业所需。

     讲述/刘怡:易观国际高级副总裁、易观智库执行总裁

     文/本刊记者?谢丹丹

     2010年,易观国际在业内率先提出“互联网+”。这引发了业内人士无数的想象空间。百度=互联网+小广告,淘宝=互联网+农贸集市、世纪佳缘=互联网+红娘……可是,很少有人会问:“互联网+研究咨询=?”

     2015年,各行各业都迎来了大数据时代,研究咨询行业又发生着怎样深刻的变化?

     能够解读的“大数据”太少了!

     在数据稀缺的“研究1.0”时代,研究人员会先对研究目标进行设定,做假设,然后建立商业逻辑、调研方法,最后去验证最初的判断。在这个过程中,难点是数据的采集。

     然而,大数据时代恰好相反。

     因为数据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自然产生。数据量比以往多、深、全面。但这些数据并不是按照已知方法主动采集的数据,数据量看似多了,但价值是否变大了?

     如今,面对大量数据,能够用因果关系去解读的数据太少了。所以,数据的识别、理解、分析和挖掘能力,变得非常稀缺。到底什么样的数据才是当前最有价值、市场最需要的?数据的分析一定要把商业模型和商业目的结合,才能为企业所用。为了保证这些数据支持研究的客观性和稳定性,有前瞻性的研究机构都开始拼技术、建立自有的数据采集体系。

     行为习惯正替代“用户画像”

     在“研究1.0”时代,用户画像是寻找用户成本最低的方式。画像包括性别、收入、教育程度等人口属性指标。商家根据用户画像,进行针对性营销。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除非是注册用户,否则很难知道这个用户是男是女,收入多少。但是,我们发现了一种更有价值的寻找用户的方法——即通过行为区分目标用户。男女、收入变得不重要,我只要知道这个用户每天中午会在淘宝上逛一个小时,或者每天睡觉前会在线阅读穿越小说即可。

     而目前易观智库所做的,就是监测样本用户的行为,挖掘各种行为模式,为行为打上标签。

     在如今的“研究2.0”时代,理解数据的思维方式和商业价值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解读数据是“研究2.0”时代关键词

     大数据下的“研究2.0”时代,人和系统的关系正发生巨大变化。

     采集数据的基础性工作,统统交给技术,而人则被分配到最能产生价值的环节上去。传统的研究员面临转型,他们必须从数据采集方法的设计者,转型为数据解读者和分析方法论的设计者。

     传统研究机构的扩张模式是方法论的扩张。比如,专做人力咨询的企业,搭建好模型之后,就可通用到所有的行业。但是,创新驱动型企业的行业差异太大。分析师必须采取另外一种相反的方式,即首先建立对垂直领域的知识体系,然后再对该领域的数据进行解读。

     2015年,分析和解读将成为“研究2.0”时代最重要的关键词。用数据、技术创造价值,将是易观智库2015年转型最重要的课题。

     责任编辑:李靖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回复数字编号,查看近期最受关注原创文章:1. 芮成钢:你急什么?2. 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3. 领导力是服务出来的4. 寡人吴长江5. 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6. 中国应该向世界冠军德国学习什么7. 金钱永远不是早起的理由:Facebook、苹果两位CEO清华演讲的启示8. 你在做谁的事?9. 北大1898咖啡馆:中国式众筹“策源地”10.郭美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