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黑帮文化”离倒闭就不远了——公司治理困局系列之三
2015/4/17 中外管理杂志

    

     案例:在“联合创始人”或“联合CEO”头衔满天飞的时代,你是否意识到这种联合模式带来的风险?

     解读:缺少“黑帮文化”的企业,是没有“教父”或“老大”的企业,准确地说就是没有灵魂人物的企业。西方的总统选举一开始是何等的开放和自由,但是,一旦总统确定,总统就是国家的“老大”,通过法治赋予他权威。从华盛顿到奥巴马都是这样,无一例外。

     文/迟忠波

     2015年春节长假刚过一天,北京市公安局就接到110电话报案,说朝阳区一家高档写字楼里发生群体斗殴事件。几十名民警迅速赶到事发地点,发现斗殴发生在一间宽敞的会议室里,大概有30多个穿着非常体面的人,正在互相推搡,虽然动作并不大,但也充满了火药味,旁边还有三四台摄像机在拍摄。

     警方很快控制了局面,将双方争斗的主要负责人带回派出所询问。原来,带头斗殴的分别是北京市聚源投资公司董事长王仁和总经理曹晓。发生斗殴的原因是,双方在开股东会时因为意见不和,最终演变成肢体冲突!

     这对警方来说不算大事,民警教育说服后将二人释放。并且建议二人的纠纷最好通过法院来解决。

     谁也没想到,两天后,公司总经理曹晓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解散聚源投资公司!

     好哥们的“联合公司”

     聚源投资公司是一家有18年历史的公司,公司主要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在北京做过多个有影响力的项目,在全国各个省会城市都设有分公司。这样一家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的矛盾怎么会发展到这种地步呢?总经理曹晓又为何要执意解散公司?

     王仁和曹晓是非常好的朋友,但一直各忙各的,各自经营一家小有规模的公司。2000年的时候,两个人一次相遇聊天时,都觉得房地产肯定是未来的金矿。于是,二人决定合作成立一家公司,专门从事房地产开发。

     王仁公司的业务是给房地产公司承担土建工程,他比较熟悉房地产业务。于是,寻找类似公司的重任就落在了他的身上。恰巧一个朋友打算移民,有一家叫财源的投资公司,成立于1996年,注册资本1.2亿元,主要投资房地产。王仁和曹晓经过商量,决定各自出6000万元,分别占有50%的公司股份。考虑到王仁年纪长一些,而且又有房地产经验,由其担任投资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曹晓出任公司总裁。王仁对曹晓说:“虽然我是董事长,但这个公司是我们两个人的,公司里我们两个不存在上下级关系,任何事情,我们都商量着来就行。”

     把公司盘过来以后,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井喷式增长,公司几个在北京CBD的项目大获成功。借助在北京的成功,也迅速开始向全国各省会城市布局。不到六年的时间里,除了西藏和新疆之外的所有省会城市 都有了自己的二级公司,公司迅速膨胀为资产近38亿元的大型投资公司。

     撕裂

     可是,进入2008年,房地产项目遭遇寒冬,王仁和曹晓对公司的投资项目开始出现严重分歧。

     矛盾主要集中在是否囤积省会城市的土地上。作为公司的总裁,王仁认为,2008年房地产走入低谷是暂时的,他十分看好省会城市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所以应趁着人们恐惧的时候,尽可能多拿些土地。

     可是,曹晓却以总裁的身份不给执行,认为房地产的低谷期还要持续几年,不能这么激进。两人意见不统一的结果是,最终有一半的二级公司拒绝执行囤积土地的决策,另外一半则按兵不动。

     原来,二人当初开拓全国市场的时候有个约定。全国市场一分为二,两个人各自负责一半。

     转眼到了2009年,房地产果然全面回暖,王仁所管理的二级公司因为储备了大量土地,各个赚得盆满钵满。曹晓管理的二级公司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赚钱,公司里对此议论纷纷,觉得曹晓不适合担任总裁的言论四处流传。这让曹晓非常愤怒,他觉得这些流言背后都是王仁策划的。这之后,王仁和曹晓之间的矛盾开始公开化,曹晓更不听王仁指挥。

     爆发“银川内战”

     王仁觉得自己必须有所行动,决定先对曹晓主管的银川公司动手。银川公司14.5%的股份由曹晓的亲信徐武军持有。在总公司的股东会上,王仁以徐武军不执行公司储备土地的决定,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为由,提议免去其银川公司执行董事的职务。但是,他的提议遭到曹晓的坚决反对,因为二人各占公司50%股份,话语权是对等的,所以,王仁的提议没有通过。

     其实,王仁和曹晓之所以要争夺二级公司的控制权,最重要的原因是投资公司作为母公司并没有房地产开发资质,而所有的二级公司都有资质,所以,获得二级公司的控制权才能真正掌控整个集团。

     提议没通过,王仁又用了更狠的战术:向银川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举报,称徐武军收取建材供应商的巨额回扣,房屋建设出现质量隐患。很快,徐武军被警方带走。

     同时,他以总公司董事长的名义,指派副总经理将银川公司所有的印信、营业执照、公司账本全部拿走。同时,召开了临时股东大会,撤销了银川公司的董事会,修改了公司章程,选举自己担任银川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执行董事。

     这一举动彻底惹恼了曹晓,他在王仁的办公室大闹一番,说这么多年的情谊从此恩断义绝!随后,他向银川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股东会决议无效,撤销王仁银川公司执行董事长和职务。

     对于曹晓的反应,王仁早有准备,强大的律师团也给他找到了完备的法律支持。根据《公司法》规定,持有10%以上公司股权的股东有权召集并主持公司股东会。总公司是占银川公司85.5%大股东,有绝对的权利要求召开银川公司的股东大会,而且王仁是总公司的董事长,当然有权以总公司股东代表的身份,来主持二级公司的股东大会了。

     而且,按照银川公司的章程,已经到了改选董事会的时间,但一直没有改选。更为严重的是,银川公司已经连续两年没有向总公司报送相应的财务状况,脱离总公司的管控,必须进行改选。

     法院认可了这些,认为临时股东大会符合法律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至于总公司股东内部之间的矛盾,这是另一层面的法律关系,总公司可以在北京当地进行另案处理。

     这一次交锋中,曹晓彻底失去了对银川公司的控制权。

     连续进攻!

     而这仅仅是开始,随后,王仁对西安、成都、西安、郑州等几家分公司如法炮制,这些公司实际上以前都是曹晓控制。面对进攻,曹晓显得无能为力。

     因为王仁是总公司董事长,董事会一共10个人,王仁和曹晓利益集团各有5个席位,这也意味着曹晓无法在董事会上以多数优势,免除王仁的董事长职务。

     那么,曹晓唯一的希望就是股东大会了。双方的矛盾演绎成两个利益集团的矛盾,每一次召开股东会,双方所控制公司的人也都会来,因为大家知道这不仅涉及到分公司利益,更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每一次开会双方都会请公证人员到场,并且每一方都会带摄影师全程记录。在争论激烈的时候,甚至出现肢体上的接触,还惊动了警方。

     但是,其实每一次股东会议都无法形成决议,因为按照公司章程第12条规定:股东会决议应由代表1/2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东表决通过。而两人的股权各占50%,这意味着谁的提议也无法形成有效的股东会决议。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了,曹晓意识到必须从根上来解决问题。《公司法》第183条规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表决权10%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曹晓知道,《公司法》第183条是自己唯一的机会。于是,曹晓向北京市高级法院提起诉讼,申请解散聚源投资公司,同时要求依法对公司的资产进行清算。

     在法庭上,昔日两个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分别站在了原被告席上。曹晓在法庭上说,王仁以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的身份,擅自改变二级公司的股权结构,而且长期独霸公司,导致其他股东的利益受损,公司继续经营下去,会让股东利益受到更大的损害,因此,请求法院依法解散公司。

     而王仁坚持认为自己是投资公司的董事长,召开下属控股公司的股东会是自己职权之内的事情,这是日常事务,根本就不需要提前召开总公司股东大会来做决定,更不需要有超过1/2有表决权的股东同意。投资公司目前经营正常,如果解散将导致股东利益的巨大损失。

     本案不仅仅是两个股东之间的纠纷,更是涉及到30几个二级公司和许多投资人的利益。两个股东之间闹矛盾,已经让这些人的利益受到了极大损害,如果公司真解散了,他们利益也将无法受到保护。

     法官经过慎重考虑,在判决前进行了调解。因为即便是法院支持解散公司的诉讼请求,解散公司前也需要进行清算,而两个人的矛盾这样深,清算肯定也无法顺利进行,这样即使判决了也没有任何意义。

     经过法官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规劝,二人终于答应和解。联合公司的“战争”,暂告一段落。

     管理点评:

     事实上,股份完全均分的方式,很难保证公司的决策效率,这相当于资源的拼凑,本身并不科学。等利益分配出现问题的时候,这个架构的问题就出现了。

     再有,公司股东也一定要有结构性和层级的分类。

     另外,在公司经营层面上,股东之间的相互包容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选择好股东和合作伙伴有时比选择商业模式还重要。

     但是,公司的本质是股东的共同收益集合体,共同收益的概念就是股东都要赚钱才能可持续运转,盲目地追求所谓的“控制权”,或者总是希望个体利益最大化,在今天这个时代也很难实现,这是一个利益共赢的时代。

     点评人:商业趋势观察家,知萌创新咨询机构CEO 肖明超

     (本文人名、公司名皆为化名)

    

     当场解读:没有“黑帮文化”离倒闭就不远了

     文/迟忠波

     案例中的投资公司无疑是幸运的,他们遇到了一个好法官,在法官调解下公司没有走上解散的绝路。可是,转念一想,这场股东僵局的纠纷为什么会发生,又怎样才能不发生呢?

     我觉得发生的原因就是公司里面缺少一点点“黑帮文化”。

     “黑帮”这个词的英文是“underworld”,最早来源于意大利文,意大利文中本意为“避难所”。民众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投靠私人武装寻求保护,这些私人组织就是最早的黑帮。由此可见,其实原本的黑帮并不“黑”,并非电视里演绎的那种无恶不作的黑社会。但是黑帮文化往往也是老大文化,在西方是“教父”,在中国就是“老大”。

     那么,企业为什么必须要有点“黑帮文化”呢?

     灵魂人物不能缺位

     一些场合交换名片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头衔:联合创始人或者联合CEO。这与案例中两个创始人的模式一样。因为某个项目在一起合作,出于利益考量或者为了友谊,彼此都没有压倒性的优势,谁也不愿意屈尊为老二。这样的公司里缺少的就是“黑帮文化”,没有“教父”或“老大”,准确地说就是没有核心的灵魂人物。

     “黑帮文化”与现代企业制度不矛盾

     有人可能会说,我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减少一言堂,倡导自由民主,在企业里推崇“黑帮文化”,这是时代的倒退。

     其实,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大部分是在按照西方公司的模式依葫芦画瓢。如果仔细的分析一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企业制度,你会发现大部分公司里都有“黑帮文化”的影子。美国的公司里也有绝对的带头大哥式人物: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的乔布斯都是这样的人物。即便是互联网公司,你也会看到扎克伯克等等。当然,也有谷歌这样的例外,它有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这样的联合创始人,但是,这在美国毕竟也是少数中的少数。

     当然,西方的黑帮文化和中国的是有区别的。西方倡导的是民主自由,像中国式的大哥带小弟的方式是不存在的。但现实是,中国是从2000年封建帝王制走过来的,根深蒂固的大哥文化,不会在我们这代人当中消失干净,而且,还一定会继续影响几代人。

     因此,我们单纯模仿西方联合创始人的路子,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传统文化的影响,公司很容易产生两种互相抵触的力量,这在创业初期不容易显现,但是公司有一定规模,或者说开始有利益分配的时候,分手就难免。

     万通六君子,当初的冯仑也不能成为真正的老大。在公司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每天开会简直就是一场战斗,投资决策谁也说服不了谁,冯仑只是在年龄上是老大,最终人们还是分手了。

     在接班问题上,古今中外的老大们,也深谙此理。当公司内部不能形成精神领袖的时候,必须进行拆分。柳传志当年为何将老联想拆分为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因为柳传志知道,自己一旦退下来,杨元庆和郭为谁都不能成为联想的精神领袖,一定会内耗,为了避免内乱不得不提前进行拆分。

     在这一点上沃尔玛家族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也深谙此理,甚至他自己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没有一个接替他成为公司老大。山姆·沃尔顿坚决地将沃尔玛进行了拆分,每个子女都分得了份额,各自独自经营,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成为绝对的老大。这保证了沃尔玛家族在山姆·沃尔顿退休后,仍然能够平稳存续。

     在企业里推广“黑帮文化”,一定会有反对的声音。反对者认为,“黑帮文化”其实是一种人治,和我们推崇的法治格格不入。这其实是对“黑帮文化”的一种误读。“黑帮文化”对于一个公司来讲是属于公司治理层面的,更多解决的是老大与核心团队之间的利害关系,以及老大和相关利益者之间关系的问题。

     西方的总统选举一开始是何等的开放和自由,但是,一旦总统确定,总统就是国家的“老大”,通过法治赋予他权威。从华盛顿到奥巴马都是这样,无一例外。

     法律上确立老大是长治久安的保证

     案例中聚源投资公司的问题就出现在,不仅在情感归属上两个股东之间没有真正的老大,就是在法律层面(股权设置)也没有高低。由此引发的矛盾,在我国几十年的公司化进程中,例子不胜枚举。

     最为典型的就是新东方那场旷日持久的内战。新东方的鼎盛时期,人们的对新东方团队的称谓是“三驾马车”,换言之就是没有老大,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都先后当过董事长。

     这场股东之间的内乱,最终是怎么解决的呢?最终是用法律上确立的老大地位来解决问题。在股东会上,俞敏洪最终用股权的力量将徐小平赶出了公司。我们想想,如果不是这样一次在股权层面上对老大的确认,那么,就不会再有现在的新东方了。

     所以,创业公司在一开始时,千万不要两个人各占50%股份,或者三个人各占33.3%。一股独大固然不可取,但“带头大哥”也万万不能没有,切记!

     责任编辑:李 靖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

     直接点击,查看近期最受关注原创文章:

     1. 芮成钢:你急什么?

     2. 急,因为弱者思维

     3. 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4. 总导演谢涤葵揭秘《爸爸去哪儿》:集团军作战的完胜秘籍5. 寡人吴长江6. 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7. 谁把郭振玺逼上了不归路?8. 中国应该向世界冠军德国学习什么9. 八次被否定,最终成功逆袭的《我是歌手》,如何让明星再站选秀台10.金钱永远不是早起的理由:Facebook、苹果两位CEO清华演讲的启示11.郭美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12.湖南卫视17年“变形计”

     13.北大1898咖啡馆:中国式众筹“策源地”

     14.《狼图腾》背后的社会心理密码

     15.别人都“掌握核心科技”了,海尔为何还在玩管理模式?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