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接地气才能“互联网+”
2015/5/19 中外管理杂志

没有人知道一脚踏进互联网会面临什么,但是踏进来以后,公司就必须敢于调整和应变。而这恰恰考验领导者的调适能力,要拿得起放得下。
采访/本刊记者?李靖?朱丽?文/本刊记者?朱丽
直到近两个月,张红梅才有了自己独立的办公室,但空间也仅有10平方米不到,极其紧凑。看起来与她作一个公司CEO的身份,很不相称。但她却说:“跟小伙伴们在一起工作,特别开心”。
这是《中外管理》在阳光印网看到她的工作状态。
而就在两个月前,她在公司没有正经的办公室,也没有秘书,搬着笔记本电脑到处“打游击”,随便找个座位,就开始投入地干活,批复公司各类事务,是常有的事。
这在传统企业家眼里几乎是不可接受的。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了有一个偌大的办公室,看起来十分高大上,秘书也随时随地恭候着,谁要找老板恐怕得提前好几天约好。“假如用这种效率干互联网,早就死掉了。”她直率地说道。
但是,在阳光印网这个颠覆传统印刷行业的新兴O2O公司,身为领导者,迅捷捕捉市场信息的行事方式,让张红梅早已融合于团队中,传统领导模式被她完全颠覆,这在她的管理逻辑中就是“接地气”。
破除“老大文化”
创办阳光印网,是张红梅的第三次创业。
这是一家专门为印刷行业提供在线服务的垂直O2O平台,它将线下的商务印刷机会与互联网进行结合,也就是通过“线上交易、线下服务”的方式,让互联网成为印刷交易的前台,再将生意拉到线上来做。实际上,阳光印网就是整合了线下传统的印刷行业资源。
而2011年成立阳光印网之前,张红梅在传统行业“混迹”20余年,一个头衔是北京宝丰印刷有限公司创始人,另一个光鲜的身份是投行——北京凤凰盛世资产管理公司创始人。
如今,让她体会最深的是,做互联网公司和传统行业相差甚远。
做传统企业的一把手,可想而知,基本靠“老大文化”在发挥威权和影响力,上面一声指令,下面只有服从和执行,没有更多思辨。
而且,在传统管理观念中,企业越是流程化、系统化、标准化,越表明公司的生命力顽强。“制度是非常明确的,组织是非常清晰的,执行力当然是非常强的,最好是从老板下达指令以后,越长时间不变,越能验证一个公司的管理成熟度。”张红梅说。
可如今,这些传统的招术在互联网公司是玩不转的。“互联网的节奏太快了,有时候真的需要朝令夕改。思考、改变是工作的常态。如果你没有改,反而说明你没有思考,没有创新。”她果断地说,这对公司领导者的考验是,对决策的把握、对制度和流程的调整,必须适时反映出来。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阳光印网,如果销售人员开拓的市场不同,面对的客户群体不同,公司执行的提成制度都会不一样,且每一个月就会有所调整。因为开发客户的目标程度不一样,使张红梅认识到,管理制度也需因势而变。
“朝令夕改”在传统企业被视为大忌。但要向互联网转型,领导者须破除这一屏障。
带着员工去“跑街”
传统企业之所以“老大文化”盛行,源于一把手高高在上,不愿意放下身段。
这在以往张红梅的经历,尤其是她在从事投行期间也是如此。以前出门谈业务,似乎西装革履,形象体面光鲜,才能显出作为企业一把手应有的气质和气场。事实上,这种方式也往往给员工、给客户造成很强的压迫感。
“互联网是个特接地气的事物,如果你穿着投行的行头跑到门店去销售,没有人理你的,人家觉得你跟他距离太远。”转做互联网公司,她深知无需那样严肃与矜持,更不能端着架子。
“你知道我们的IT部门干过什么事?”张红梅笑称,“周末的时候,他们被我带着出去跑过街。”
“跑街”就是出去找客户,登门做销售。让研发人员出去跑客户,是不是疯了?
一开始,连张红梅自己都觉得别扭,甚至否定过这一想法,怎么说服IT人员去“跑街”?但短暂的纠结过后,她和团队必须面对现实,因为公司从事的是互联网业务,每个环节都要了解客户需求,有着无数的新问题出现,如果不去积极调整,那公司根本活不下去。
而且,这时候她认为老板要带头干。为此,创业早期的张红梅,经常是穿着牛仔裤,换上球鞋,就带员工去跑市场了。不仅直接上门拜访,他们还有过在北京各个地铁口搜集印刷宣传单的经历,更有甚者,为了找更多数据,当她的合伙人提出垃圾场可能是个印刷品堆积“宝地”后,张红梅毫不犹豫地开着奔驰轿车,带上大家集体“捡垃圾”,从废品堆里“挖”信息。
“被我们捡回来的一堆堆废弃印刷品,真的很脏很脏,但发现里面有大量我们想要的潜在客户信息,突然觉得干这事还很有价值。”张红梅笑着说。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初没有创新的自我驱动力,亲自去“跑街”是有极大的心理落差的。不过,这在张红梅的观念中,是一种最接地气的自我挑战。
管理流程“柔性化”
这种“跑街”经历,突然让身边的人看不懂张红梅了。
“张总,过去圈里的人都传开了,说你现在混得很惨,都亲自背着包去跑街了?”一位传统投行的老板很直接地反问她,“你这做的叫什么生意啊!”张红梅却淡然一笑。
因为她非常清楚,互联网公司必须得这么干!
除了老板要亲自跑一线以外,张红梅说,创业时期必须坦然面对现实,由于成本所限,公司为了拓展业务,不允许短期内招募大量销售人员,所以实施跨部门的人才补充也成为必须。而之所以让研发人员去“跑街”,是因为IT部门是最容易调动的。
在阳光印网,目前几百号人的人才队伍不算大,张红梅采取的办法是,对管理流程进行切割,不同的人都有专职业务,但有时候,某一流程一时半会儿没有合适的人才到位,可能就会让上一个流程或者另一岗位的员工,临时替补上,不过时间不会太长,一般也就做两三个月。这种临时性的人才替补,在阳光印网极为平常。
这使得人才能够在专业性和灵活度之间掌握平衡,根据公司商业模式的调整、客户需求的变化而灵活适应。
“没有人知道一脚踏进互联网会面临什么,但是踏进来以后,公司就必须适时调整和应变。”张红梅说。这恰恰考验领导者的调适能力,要拿得起放得下。
管理点评
出色的领导人,大半会有两大绝技:一是开天眼,二是接地气。开天眼就是具有战略眼光,预见未来;接地气就是直指一线,执行落地。在互联网时代,从开天眼到接地气之间,必须有较好的转换模式。
阳光印网暗合了这个原则。事实上,在工业互联网大势下,产业升级转型的前提是领导者的自我颠覆,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经济环境,转换不同的领导角色和不同的领导素能。所以,对于领导者而言,不遵循成法,能够灵活转变角色和方式,善于解决问题,是我们所需要的企业家精神。
点评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领导力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杨思卓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最新一期《中外管理》杂志20元包邮(到有赞商城跨号微信支付,新疆、西藏除外)
只要你敢浮出水面
我们必将赤诚相待
通过微信回复拍摄的名片,即可获赠一年的《中外管理》杂志PDF版,及《王者的顿悟》等《中外管理》原创图书PDF版
微信回复:手机拍摄名片并发送图片
操作方式:公众号底部留言处,点击最右边的“+”号,选择“拍摄”
中外管理标杆企业游学
——指尖上的工厂:沈阳机床教您如何转型
参会对象:企业董事长、总裁、总经理及高层管理者
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已到了生死时刻,企业家如何应对?
工业4.0的转型翘楚,为什么是沈阳机床?
2015年制造业企业最值得期待的实践分享 !
活动议程
时间:2015年6月5日—6日(周五-周六)
6月5日(周五)
9:00—9:05开幕致辞《中外管理》总编杨光
9:05—9:45主题演讲:系统创新迎战互联网时代
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 关锡友
9:45—10:15互动问答 主持人:中外管理业务顾问 穆胜
10:15-10:55主题演讲: 从德国工业4.0看中国制造
葛兴福?merS.Ganiyusufoglu博士(德)
10:55-11:25互动问答
11:25—12:00参观考察
13:30—14:10主题演讲:i5核心技术创新和研发团队建设
沈阳机床上海研究院副总经理 黄云鹰
14:10—14:25互动问答
14:25—15:05主题演讲:由传统制造商向工业服务商的转型升级
沈阳机床unis公司副总经理 马少妍
15:05—15:20互动问答
15:20—15:30茶歇
15:30—17:00分组讨论
各组组长:关锡友、葛兴福、黄云鹰、马少妍
主持人:穆胜
6月6日9:00—17:00 传统制造业转型MINI私董会(限20人参加)
企业家教练:沈阳机床董事长 关锡友
专家教练:中外管理私董教练 穆胜
制造业企业家,20人
中外管理私董会
中外管理私董会采用的是双教练模式,即实干的企业家和理论专家双双搭配,同时采用专题式研讨。用专家教练、企业家教练、后台研发团队的知识,堆出一个充满宝藏的道场!本期特别邀请沈阳机床董事长关锡友作为企业家教练参与传统制造业转型专题研讨,与私董伙伴面对面答疑解惑。
日程
08:30~08:40 《中外管理》总编杨光致欢迎辞、向关锡友董事长颁发企业家教练证书
08:40~08:50 穆胜教练介绍私董会讨论规则
08:50~09:10 各位私董会会员自我介绍、相互认识
09:10~09:20 穆胜教练讲解保密协议、私董会成员签订保密协议
09:20~09:35 选出本期活动的“问题所有者”
09:35~10:35 问题探究(阐述-发问-澄清问题-建议)
10:35~10:50 问题澄清(教练发问引导)
10:50~12:00 互动讨论
12:00~14:00 午餐
14:00~15:30 世界咖啡(World Cafe)讨论,分成三组循环讨论
15:30~15:45 各组组长进行方案宣讲
15:45~16:00 “问题所有者”阐述修正后的行动计划,绕场致谢
16:00~17:00 互动讨论,专家教练总结。
参会须知
住宿费用:420元/天
游学费用:3000 元/人,限额80人(包括会议费、资料费、餐费等)
私董会费用:5800元/人,限额20人
联系人:郭杨,88231974 13911086444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
直接点击,查看近期最受关注原创文章:
1. 芮成钢:你急什么?
2. 急,因为弱者思维
3. 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4. 总导演谢涤葵揭秘《爸爸去哪儿》:集团军作战的完胜秘籍5. 寡人吴长江6. 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7. 谁把郭振玺逼上了不归路?8. 中国应该向世界冠军德国学习什么9. 八次被否定,最终成功逆袭的《我是歌手》,如何让明星再站选秀台10.金钱永远不是早起的理由:Facebook、苹果两位CEO清华演讲的启示11.郭美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12.湖南卫视17年“变形计”
13.北大1898咖啡馆:中国式众筹“策源地”
14.《狼图腾》背后的社会心理密码
15.别人都“掌握核心科技”了,海尔为何还在玩管理模式?
16谁都离不开应酬,饭局上如何自保?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