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董事会2.0是一个产品矩阵
2015/6/12 中外管理杂志

    

     私董会的讨论技术,可以通过私董伙伴们的智慧找出真正的痛点和问题本质。

     文/穆胜

     私人董事会2.0(以下简称“私董会2.0”)是解决问题的私董会,但企业的问题可以通过一次两天的会议得到解决吗?

     某种程度上可以。事实上,企业的痛点不会太多,即使痛点多,大多的痛点也只是表现,而非本质。而私人董事会的讨论技术,是可以利用私董伙伴们的智慧来找出真正痛点和问题本质的。而一旦确定了痛点,私董伙伴们的智慧显然更能够帮助“问题所有者”找到方向,剩下的就是执行层面的问题了。

     当前,究竟是方向(战略或商业模式)决定成败,还是执行决定成败?这是个有意思的话题。

     2010年之前,老板们都可以恶狠狠地说:“企业之所以失败,80%都是因为执行力问题。”也因此,执行力大叔们火遍全国。因为,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的战略和商业模式并不需要具备强大的柔性,彼此明了战略的情况下,比的就是执行。但到了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已经千变万化,战略已经不再是彼此都能猜透的打法,所以,执行反而退居次席。这个时候的痛点是方向!

     资源有限VS需求无限

     两个问题可能制约私董会2.0帮助企业去寻找方向、解决问题。

     一是有限的现场活动和庞大的私董伙伴需求之间的矛盾。私董会2.0与国内一般私董会一样,都是一年6期。所以,肯定存在某些私董伙伴不能被选为问题所有者的情况,而某些私董伙伴又在“等锅下米”。私董会1.0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领导力的问题说急也急,说不急也不急。而且,私董伙伴们的领导力问题都有共性,所以,可以通过“照镜子”的方式让自己有所收获。但私董会2.0介入到企业的具体问题,而在“互联网+”袭来的背景下,大多企业都有转型的痛点,不得不急!别人的问题不代表自己的问题,商业逻辑的相通之处有启迪,但这种启迪又不能为自己找到明确的方向。

     二是“扶上马”与“送一程”之间的矛盾。假设某个私董伙伴成为了“问题所有者”,并且找到了方向,他相当于被“扶上马”,但决策不是一劳永逸,执行的过程中依然有许多需要“扳道岔、找方向”之处,所以,他还必须被“送一程”。事实上,在服务私董伙伴的过程中,由于建立了高度的信任,私董伙伴非常期望私董会能够常伴其发展。但资源应该如何导入,以对接私董伙伴们的需求?

     两个矛盾归结起来都是“有限的资源与无限的私董伙伴需求之间的矛盾”。私董会的魅力在于,集合了十几位体量相当的企业家,为他们搭建了高效沟通的道场,他们相互激发的智慧已经可以解决很大一部分问题。更何况,私董会2.0采用了双教练模式,纳入了专家教练和企业家教练的智慧。专家教练会根据每期主题提前组织学术团队进行研究,企业家教练则每期不同,都是根据主题来选择最能“现身说法”的企业家。按理说,这相当于建立了一个“半开放的私有云”,一直在纳入最新的智慧。相比起来,私董会1.0的玩法更像是利用本地智慧(教练和私董伙伴)来解决问题。那么,这些智慧应该如何产品化才能满足“互联网+”时期私董伙伴们强烈的需求呢?

     打造产品矩阵

     “互联网+”时代是用户为王的时代,用户需要的不再是产品,而是解决方案。所以,私董会不能继续保持高冷,号称“我们不解决专业问题”。事实上,凭借云端的资源,私董会的确有解决专业问题的可能性,这也是我们有信心将其向2.0推动的原因。

     在设计形式上,私人董事会2.0是一个“产品矩阵”。可以按照场景和层面两个维度进行产品布局:前者代表智力生产活动是在前台还是在后台发生的;后者代表智力生产活动是支持战略决策还是战术执行。这两个维度上的变化,最能够体现布局这一产品矩阵的思路。

     一方面,智力生产活动早已呈现了从后台走向前台的趋势。某种程度上说,后台生产智力更像是闭门造车(虽然很多时候,这样做依然必要),这是与实践远远脱离的,即使再深入采集实践,一回到后台,知识又变回了“固态”。这更像是一种“精英主义”的思维,与互联网和云的时代格格不入。当前的智力生产,更多是通过实践者的互动产生的,在一个场景中,大家根据一个实践的主题,用实践的语言进行交流。这样的模式能够确保最新、最接地气的知识从云端迅速走向需求者。

     另一方面,智力生产活动正在呈现从战略方向走向战术执行的趋势。这并不是指一些实操性的技能培训,而是指战略性的培训越来越走向“落地”。过去,咨询公司习惯保持高冷,号称“只出报告,不管落地”。其实,这并非他们不想,而是不能,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让他们更愿意“赚自己该赚的钱”。但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他们更希望咨询能够落地,即使多付一点钱。这呼唤一种“贴身服务”,但越介入企业的战略执行,就越意味着咨询师离开了自己的“舒适区”,挑战不小!在这方面,可以通过设计企业剧场、mini私董会、经营会教练等模式,将属于私董会的“半开放的私有云”上的资源从私董会活动现场引入企业内部。

     以mini私董会为例,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要提前进行1-2个月的研究,而后,带着研究成果和精选的2-3名企业家教练一起进入企业,与企业高层召开为期1天的mini私董会。通过改良后的私董会讨论流程,使得研究的成果和企业家教练的“现身说法”浓缩为精华,让企业高管团队吸收,并迅速就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战略设计达成几点共识。而企业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把这几点共识变成会议纪要,并把会议纪要变成行动计划并落实。

     私董会是“导流”的入口

     从后台到前台的趋势是私董会大红大紫的原因,而从战略到执行的趋势是私董会下一个进化的方向。可以说,私董会处于两个趋势的交界处,那么,它对于两个趋势之间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我认为,私董会是“导流”的入口。

     做咨询的人都有若干困惑一直无法破解。每次接触企业,都需要从下到上,一个人力资源项目,需要依次接触专员、模块经理、人力资源总监(HRD)、HRVP,越是往后,接触的机会越少。往往是在最初调研或最后汇报时才能见到老板——这还要看老板的心情。试想,这样做出来的方案,怎么能不被“高高挂起”,怎么能够影响实践?老板的潜台词是——“让你们结案,是因为看你们辛苦”。你可以埋怨老板苛刻,但他会轻易为一个完全不熟悉的“专家”付出信任吗?(这和咨询界骗子与精英并存的现状也有关系)

     反观私董会,这可能是与老板建立信任的“最佳道场”。在一个私董会2.0的现场,十余个老板的信息不断涌入,专家教练要负责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甄别、过滤、翻译、寻找共识、制造冲突……这要求专家教练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任何一次信息没有能够对接上,都有可能导致讨论陷入僵局,并影响私董伙伴们对于其给予的信任(所以我称其为“极限运动”)。

     在私董会1.0的模式中,教练的资历可以让其hold住全场。但在私董会2.0的模式中,不仅要有资历,更要有实力,沉默就是“哑火”。这种现场的“测试”成为一块最好的“试金石”,让专家教练及其背后的团队,能够最大程度上获得老板们的信任。一旦私董会成功,私董会运营者就能够通过专家教练这个“节点”,将自己的智力产品以更加“贴身”的方式推入企业的执行,这才是影响企业实践最有效的方式!

     总而言之,私董会2.0是一个产品矩阵,一切围绕老板用户而搭建,一切只为解决老板们的具体问题。管理

     (本文作者系本刊业务顾问、中外管理私董会教练)

     责任编辑:庄文静

     来源:中外管理新媒体

     2015年(第9届)中外管理人力资本发展论坛

     2015年6月27日-28日,《中外管理》、苏宁云商将在南京共同举办第9届中外管理人力资本发展论坛,现场将有资深人力资源专家、顾问还将就人力资源最热门、HR最困惑的话题,为300多名人力资源从业者提供最新、最实用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洞察人力资源业的未来趋势。

     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只要你敢浮出水面

     我们必将赤诚相待

     通过微信回复拍摄的名片,我们将随机抽取10个名额免费参加2015第九届中外管理人力资本论坛

     微信回复:手机拍摄名片并发送图片

     操作方式:公众号底部留言处,点击最右边的“+”号,选择“拍摄”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最新一期《中外管理》杂志20元包邮(到有赞商城跨号微信支付,新疆、西藏除外)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

     直接点击,查看近期最受关注原创文章:

     1. 芮成钢:你急什么?

     2. 急,因为弱者思维

     3. 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4. 总导演谢涤葵揭秘《爸爸去哪儿》:集团军作战的完胜秘籍5. 寡人吴长江6. 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7. 谁把郭振玺逼上了不归路?8. 中国应该向世界冠军德国学习什么9. 八次被否定,最终成功逆袭的《我是歌手》,如何让明星再站选秀台10.金钱永远不是早起的理由:Facebook、苹果两位CEO清华演讲的启示11.郭美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12.湖南卫视17年“变形计”

     13.北大1898咖啡馆:中国式众筹“策源地”

     14.《狼图腾》背后的社会心理密码

     15.别人都“掌握核心科技”了,海尔为何还在玩管理模式?

     16谁都离不开应酬,饭局上如何自保?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