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人力想给每个部门配“政委”
2015/6/18 中外管理杂志

    

     前不久,《中外管理》杂志总编杨光与苏宁云商CHO孟祥胜有一次对话,孟祥胜详述了当前苏宁人力资源的发展目标和脉络,在腾挪转型之时,苏宁专门成立了人力资源总部,在组织地位上给予人力资源系统以提升,同时,苏宁人力把触角延伸到各个业态,甚至希望是每个部门配一个“政委”,把业务发展和服务保障融合在一起,加强和员工的交流,为员工的发展、提升带来利好。孟祥胜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战场”

     《中外管理》杨光:苏宁的人力资源系统有没有明确的目标?

     孟祥胜:我们的变化有几个方面:第一组织上,把分散的人员整合在一起,成立人力资源总部,设立一个CHO,这是组织地位的一个提升;

     第二,人事网络面对所有的业务单元做到全面覆盖,每一个体系都有对口人员,做到一对一;

     第三,在工作内容方面,从过去大量招聘和常规培训,转变为开始更加强调以人才、绩效和发展为主线,过去人事在绩效发展方面没有太大的作为,因为以前绩效管理是业务板块的事情,但是今年人事板块全面介入,提供多样化的支持。我们对招聘人员做了一个变革,过去招聘完成、培训好就万事大吉了,今年把引进、培训、上岗、管理全面打通——还要能够创造价值,有终极结果,人事工作的主线就转型了。

     今年的目标是,把苏宁的整个人才机制重新构建,各个体系的员工可以逐步成长、成熟,人才成长需要时间,高层梯队可能要3年,更高层可能需要5年,工作强度还是大的。所以我们提出的速度很快,短线和长线要结合在一起。

     《中外管理》杨光:苏宁的培训体系会有很大的变革吗?

     孟祥胜:不是变革,是调整,这可能是阶段性的重点问题。二次创业的10年,我们的人才基本是内生的,因为苏宁的模式很成熟,就是需要把人招过来,执行就行。

     但这几年因为模式在转型、探索,很多内容都是全新的,必须从外部大量的招聘,对外耗费的精力大了一些,对内就“降低”了一些。今年因为模式固化定型了,所以要两条腿同步走,对外的引进还要加大力度,内部人才梯队也要扩大提升,要全面恢复起来。

     今年专门成立了一个人力资源总部,一是为了拔高人事地位,让其发挥价值,另一方面,人事把触角延伸到各个业态,我们甚至希望是每个部门配一个“政委”,启动一个专门的梯队,能够把业务发展和服务保障融合在一起,加强和员工的交流,能够为员工的发展、提升带来利好。这是一个全新的战场。

     《中外管理》杨光:2012年的时候谈苏宁向互联网转型,外界的评价是苏宁缺乏互联网基因,那时苏宁对这个问题很敏感,现在还敏感吗?

     孟祥胜:2012年的时候,我们一方面发展苏宁易购,一方面对外招人,招互联网的人才、招IT人才,外界一听,首先要打个问号。当时对外引进人才的时候,别人说我们是“西装电商”,到了2013年的时候,我们还在穿西装,但是那时候没人讲了。

     穿不穿西装跟做不做电商有什么本质性的关系呢?思想开放与否,不会因衣服改变而有所改变。其实苏宁也在改变,除一些正式的场合要穿西装,一些非正式的会议上大家都没有那么严谨。

     虽然着装的关系不大,但环境的氛围却很重要。2008年苏宁在设计总部的时候,包括二期在内部做设计的时候,整个所有的内部办公硬件的塑造就是强调开放,为了从硬件方面塑造出开放创新的氛围,苏宁参观了很多个国家、大量的大企业,最终苏宁易购的大楼引来了苹果的参观。

     苏宁在引进人才方面,强调观念要开放,包括在员工激励方面和员工的互动沟通,苏宁都在向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但是苏宁历来做事的严谨方式一直在保持。

     这就是一个变与不变、放和不放的度的把握问题。我们真正的发展是把实质性的东西抓住,保持不变。形式上的东西,只要需要,该改变就改变,一切以实用为主。现在开会强调开短会,把那些所谓的“形象”都废除掉。苏宁的改变这几年你们一直在关注,外面对苏宁的印象还有一些“偏执”。

     我们现在注重门店的塑造,苏宁易购在三四级市场会通过苏宁易购服务站进入农村。在运作方面要结合经营,云店先在南京和上海,然后在全国复制,苏宁的积累在今年到了顺势而为的爆发阶段。

     关于人才的问题,苏宁现在业务开始全面拓展以后,从总部到大区对新的人才的需求量会很大。对于老员工,今年我们提出两类人员要重点关注,一个是绩效考核排名末位的,我们要关注要调整。二是不换思想就换人。我们现在对人员的调整,像现在对业务体系的第一负责人,每个月都会看绩效,每个月都会进行一些调整,在内部一方面要引导支持培训,一方面按照总部的要求衡量,不达标的就淘汰,这样才能把队伍从思想上转变过来。

     《中外管理》杨光:衡量的主要是业绩吗?

     孟祥胜:一方面是业绩,业绩是透明的,每天都能看到数据,每个月都有排名。关键是观念上的,对互联网的理解还没有能够真正的去转变、认知、认同,技能、知识、经验上的积累是要有一段时间,但首先要从态度上转变。

     《中外管理》杨光:我觉得苏宁打造的模式是组织架构为核心的力量,这几年在转变当中有细分,目前是否基本完成?

     孟祥胜:未来还会有一些新的板块,平台体系模式可以固化。我们会强调独立能力、简政放权,不可能一刀切。一定要简政放权,让员工独立作战。把权利授予给你,你有没有能力独立去运作?如果不具备这个能力,让另一个人去做。有些业务单元放权了之后,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要把握这个度,方向还是要以各个经营单元、事业部、子公司为基础,总部不断地去强化相关的指导。

     《中外管理》杨光:未来的框架是进行独立的核算、独立面对市场?孟祥胜:现在一级的业务单元全部是独立核算,而且是核算到收入和利润。像空调、冰洗各个事业部,还有超市、母婴、百货、物流等都是一级业务单元。现在我们还在做更深一级的,像空调事业部下面的各个品牌。这里面有对品类的划分,有些品类今天放在一起,明天又分掉了,但仍然要往这个方向去努力。

     《中外管理》杨光:苏宁的转型升级已经从弯道驶入直道,是不是意味着整个资源配制的模式要改变?

     孟祥胜:组织架构方面基本已经调整到位,现在要解决组织职能的效益,涉及到每个子公司。子公司下面独立经营的CEO大约有10个,包括母婴、超市等,这一领域都要逐步独立,牵涉的部门员工数大约有4000多人,需要至少配套4000个能够承担独立责任的员工,这是人力资源方面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新品类要重点引进,我们一季度下了一个死命令,2015年一季度三大新品类的人员要配齐,这个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了,超市、母婴、百货人员已经到齐。还有一个问题,新员工来了以后,一些老员工的观念怎么转换?现在围绕这个问题在做工作。

     第一阶段的任命结束了,边做边动态的调整。第二激励考核机制建起来了,奖金机制要加大力度,还有工资也会有进一步大幅度的提升,这样就解决了激励平台。

     《中外管理》杨光:苏宁最大的财富是“企业家精神”,这是和国内同行甚至国外同行竞争时,非常有优势的地方。企业有张董这样一个主心骨,能够树立并坚持这样一个方向,该有魄力的时候有魄力,能坚持时就坚持。

     孟祥胜:现在各个方面的条件都已经具备了,剩下来就是团队的努力问题,近两年还会大规模引进人,这个是坚定不移的,同时,随着企业模式的成型,我们的内生人才也会一批一批的成长起来。

     来源:中外管理新媒体

    

    

     想学习苏宁人力管理的先进经验吗,敬请关注在苏宁云商举办的2015年(第9届)中外管理人力资本发展论坛,6月27日,盛大开启!

     2015年(第9届)中外管理人力资本发展论坛

     2015年6月27日-28日,《中外管理》、苏宁云商将在南京共同举办第9届中外管理人力资本发展论坛,现场将有资深人力资源专家、顾问还将就人力资源最热门、HR最困惑的话题,为300多名人力资源从业者提供最新、最实用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洞察人力资源业的未来趋势。

     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只要你敢浮出水面

     我们必将赤诚相待

     通过微信回复拍摄的名片,我们将随机抽取10个名额免费参加2015第九届中外管理人力资本论坛

     微信回复:手机拍摄名片并发送图片

     操作方式:公众号底部留言处,点击最右边的“+”号,选择“拍摄”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苏宁云商商业评论二维码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

     直接点击,查看近期最受关注原创文章:

     1. 芮成钢:你急什么?

     2. 急,因为弱者思维

     3. 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4. 总导演谢涤葵揭秘《爸爸去哪儿》:集团军作战的完胜秘籍5. 寡人吴长江6. 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7. 谁把郭振玺逼上了不归路?8. 中国应该向世界冠军德国学习什么9. 八次被否定,最终成功逆袭的《我是歌手》,如何让明星再站选秀台10.金钱永远不是早起的理由:Facebook、苹果两位CEO清华演讲的启示11.郭美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12.湖南卫视17年“变形计”

     13.北大1898咖啡馆:中国式众筹“策源地”

     14.《狼图腾》背后的社会心理密码

     15.别人都“掌握核心科技”了,海尔为何还在玩管理模式?

     16谁都离不开应酬,饭局上如何自保?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