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中国股市属于文学和艺术的范畴
2015/6/24 中外管理杂志

    

     当理性思考被市场耻笑,暴跌一定会还理性一个公道。

     文/马光远

     对于中国股市,我曾经说过一句话:“中国股市既不属于经济学的范畴,也不属于投资学的范畴。如果要划分领域,我更愿意把中国股市划入文学和艺术的范畴。”

     在实体经济下滑的情况下,中国股市从2014年初,开始了新一轮令人瞠目结舌的暴涨,股指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从不到2000点一举突破5000点的高点,涨幅超过150%,从全球表现最差逆袭为全球最靓丽的股市。然而,暴涨必然引发暴跌,端午节的前一个交易日,上证综指恐慌性暴跌6.42%,千股跌停,该指数周跌幅达13.32%,创下了7年来最大单周跌幅。

     5000点不足为惧

     比暴涨暴跌更诡异的,是其背后更为诡异的逻辑。在经济基本面极其困难,上市公司盈利明显下滑的情况下,所谓的牛市却悄然启动,其绝世的表现超乎绝大多数经济学家的想象,也很难用正常的经济学逻辑来解释。为什么实体经济很差,股市却逆势飞扬?

     在本轮牛市启动的过程中,笔者关注到很多解释。有人将本轮牛市归结为包括金融改革在内的“改革红利”,也有人将之归结为实体经济下行下货币宽松的预期,更有人将之归结为“国家意志”,强调做大做强牛市是一种“国家战略”。而这种“国家牛市”的战略更是得到了一系列的旁证:在本轮股指飙涨的过程中,每一次市场的调整,立即得到一些部门和国家媒体的力挺,一些金融部门的高层直言“股市繁荣可以反哺实体经济”,一些国家级媒体言之凿凿“4000点之后牛市才刚启动”。

     这种暗示、明示国家力挺市场的结果,便是资金大量进入股市,引发全民的疯狂,甚至在危险迫在眉睫的时候,很多投资者仍然坚定认为5000点不足惧,本轮市场行情如果不突破上一轮6124点就根本算不上牛市。但是,在经历端午节前的暴跌之后,市场总算找回了一点理性,融资盘的爆仓,以及超过近2万亿的“两融”规模,让很多人一下从梦中回到现实,看到了迫近泰坦尼克号的冰山。

     在暴涨的情况下,任何理性的思考都会被市场耻笑,但暴跌一定会还理性一个公道。

     反思“国家牛市战略”

     对未来市场的走向,笔者暂时不敢言说已经到顶,但现在来反思所谓的“国家牛市战略”,以及一干人的背书,对于投资者而言仍然具有“增智”的意义。

     对中国资本市场稍有研究的人,对诸如“资本大国崛起”、“股市的国家战略”等词汇应该并不陌生。每一次股指上扬的时候,这些言论立即迎来了共鸣者的最大市场。毋庸讳言,中国需要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在实体经济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的情况下,资本市场仍然是中国经济最大的短板。这一方面和金融改革滞后、金融抑制严重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我们没有把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改革放到最重要的战略地位,没有把提升金融软实力作为中国当务之急的国策有很大的关系。

     基于此,笔者从来不否认资本市场的强大在中国崛起中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一直呼吁把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改革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然而,一个简单的常识是,我们需要的是真正强大的资本市场,而不是一个没有制度基础、没有上市公司业绩和实体经济支撑的人造的虚幻的海市蜃楼。一个资本大国,其风采不仅表现在指数的飞涨和财富效应的聚集,更主要的是,这种指数的上涨应该建立在一个有效的监管制度和成熟的投资者队伍,以及宏观经济好的基本面上,而不是通过政策的“激素”人为把指数“催大”。

     人为推高的指数怎么上去,也会怎么下来,这是股市的基本规律。而2015年以来中国股市的每一个股票,就像《西游记》,个个都成精,不管有没有翅膀,都高高飘扬在空中。这不由让人想起20多年来每一次暴涨暴跌,投资者损失惨痛的历史。强大资本市场的建设绝非单靠股指暴涨就能达到,这是一种“股市大跃进”,违背资本市场建设的基本规律。

     有些人忽悠:股市好了,对市场经济也有支撑作用。笔者用所有的经济逻辑也没有想通其中的道理:股指高了,是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就高了,还是虚假的繁荣让实体经济也好起来了?很显然,这是一种极其荒唐的自欺欺人的说法。

     “杠杆牛”的风险

     就此而言,“端午劫”的这次暴跌,实在来得太是时候了。暴跌让我们对资本市场的思考回归常识,暴跌让我们看到本轮牛市背后真正的逻辑。从现在来看,本轮牛市本质上就是在货币宽松预期下,通过资金杠杆推动的一次“杠杆牛”。杠杆成为股指暴涨的最重要力量。根据统计,截至2015年6月17日,“两融”余额达到2.26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4.1%。而除“两融”外,包括伞形信托、场外配资等规模预计更是高达5000亿元,其疯狂的杠杆比率在牛市时放大收益,而在股指暴跌的时候则会强行平仓,引发惨烈的踩踏效应。

     如果说暴涨是一种“国家意志”,暴跌无疑也是国家之手直接干预的结果。在管理层去杠杆意图明显的情况下,中国股市的逻辑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降杠杆,打断狂奔的疯牛的腿,进入所谓慢牛的通道,似乎是市场和管理层的共识,然而,对投资者而言,更多的应该看到这种逻辑转换背后的风险:在一个规则急剧变化的市场,没有人为你的资产安全负责,除了自己控制自己的贪欲和幻想。

     责任编辑:马小琳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

    

    

     想学习苏宁人力管理的先进经验吗,敬请关注在苏宁云商举办的2015年(第9届)中外管理人力资本发展论坛,6月27日,盛大开启!

     2015年(第9届)中外管理人力资本发展论坛

     2015年6月27日-28日,《中外管理》、苏宁云商将在南京共同举办第9届中外管理人力资本发展论坛,现场将有资深人力资源专家、顾问还将就人力资源最热门、HR最困惑的话题,为300多名人力资源从业者提供最新、最实用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洞察人力资源业的未来趋势。

     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只要你敢浮出水面

     我们必将赤诚相待

     通过微信回复拍摄的名片,我们将随机抽取10个名额免费参加2015第九届中外管理人力资本论坛

     微信回复:手机拍摄名片并发送图片

     操作方式:公众号底部留言处,点击最右边的“+”号,选择“拍摄”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苏宁云商商业评论二维码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

     直接点击,查看近期最受关注原创文章:

     1. 芮成钢:你急什么?

     2. 急,因为弱者思维

     3. 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4. 总导演谢涤葵揭秘《爸爸去哪儿》:集团军作战的完胜秘籍5. 寡人吴长江6. 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7. 谁把郭振玺逼上了不归路?8. 中国应该向世界冠军德国学习什么9. 八次被否定,最终成功逆袭的《我是歌手》,如何让明星再站选秀台10.金钱永远不是早起的理由:Facebook、苹果两位CEO清华演讲的启示11.郭美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12.湖南卫视17年“变形计”

     13.北大1898咖啡馆:中国式众筹“策源地”

     14.《狼图腾》背后的社会心理密码

     15.别人都“掌握核心科技”了,海尔为何还在玩管理模式?

     16谁都离不开应酬,饭局上如何自保?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