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进入亏损泥潭,出手相救的多是中国企业
2015/8/18 中外管理杂志

    

    

     点击图片:《中外管理》杂志20元包邮(新疆、西藏除外)

     文/闻澜

     并购日本家电企业,借助日本家电品牌和渠道优势,进军欧美市场,这对中国品牌抗衡三星、LG,走向国际或许是一条捷径。

     中国企业并购日本家电企业正在加速。

     海信并购夏普甫一落定,紧接着有消息报道称,创维集团有意向收购东芝家用电器制造(南海)有限公司。尽管针对此消息双方未有回应,但在日本家电业集体衰落的背景下,中日家电企业并购增多是一个事实。

     从几年前的海尔并购三洋、格力大金联姻、苏宁收购Laox、联想收购NEC再到刚刚发生的海信夏普并购案,以及传闻中的创维并购东芝,不难看出,日本企业进入亏损泥潭,出手相救的多是中国企业。

     中国家电业的成长有目共睹,但站在国际舞台上,短板依旧明显。OEM仍是主流,自有品牌在欧美市场正处于初级阶段、渠道建设明显落后于日韩企业。这是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的“三座大山”。

     中国家电品牌的机会

     但“三座大山”并非不可逾越。从日本韩国家电企业的成长史来看,中国家电企业仅有不到60年的历史,而日本东芝从1875年到2015年,整整走过了140年。如果把东芝、夏普、松下、索尼加到一起,他们的寿命达409岁。韩国三星LG两家企业的寿命为106岁。

     而中国海尔、海信、长虹、创维、TCL、格力这六家中国最知名的企业加到一起,他们的寿命才刚刚219岁。不同世纪的企业,并没有完全的可比性。

     如果说二十世纪前半叶由日本家电主导并称霸全球,那么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韩国家电则实现了质的飞跃开始赶超日本。进入二十一世纪,日本家电逐渐走下神坛,韩国和中国家电开始崛起。从增长速度来看,日韩都对中国家电企业充满戒心和忧虑。

     现实情况是,韩国三星在欧美市场高歌猛进,而日本家电则节节败退,似乎夹缝中留给中国品牌一些机会。在欧洲市场渠道、品牌认知方面,日韩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

     不过,中国家电品牌并非没有机会。通过并购日本品牌,获取他们在欧美市场的渠道及品牌使用权,这是有助于中国品牌向欧美市场快速渗透的路径之一。

     进入欧美市场,中国品牌现在缺少的并不是技术,而是渠道与品牌建设。和当年TCL兵败汤姆逊不同,如今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变。智能、整合、平台是家电产品及家电企业的未来,而在智能家电领域,中国与日韩及欧美同步,甚至在很多功能和技术研发上要超过日韩及欧美。

     市场是残酷而无情的。在日本家电走下坡路、中国家电在国际市场还达不到日本的高度时,这一切,对韩国三星是最大的利好,昔日最大的竞争对手日本不战而败。

     苦心经营103年的夏普品牌,即使出现巨亏,也并不希望夏普电视就此香消玉殒,他们的救命稻草显然是中国企业,而韩国对此可能会漠然。不缺技术、不缺品牌、不缺渠道的三星显然对日本品牌不会有兴趣,无论日本品牌有怎样的价值,似乎三星都不会考虑。

     由于环境的不同,韩国三星在经过短暂的代工之后,意识到必须要有自主品牌,因此走向国际后主打自有品牌。反观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初期,发展起来的电子企业多以代工为荣。在那个特定的时代,缺少品牌和渠道意识,以解决温饱和盈利为己任,OEM是中国家电产品最早走出国门但却为别人做嫁衣的一个时代符号。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品牌、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在自主研发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重大突破。由于欧美市场形成了对中国品牌错误认识的惯性,因此,中国品牌相对日本和韩国,在欧美市场步履蹒跚。

     中日企业各取所需

     其实,日本比韩国更了解中国。有400多年家电发展史的日本家电企业,读懂了中国的需求,明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应该如何与中国企业合作,他们拿捏到位。

     所以,当日本家电企业亏损的时候,日本企业更愿意把橄榄枝伸向中国。这其中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日本早期在中国投资设厂或后期合资建厂,因此当日本急于甩掉包袱时,中国企业是最合适的接盘者。

     第二,韩国三星LG虽然起步晚于日本(三星于1938年成立),但在技术、品牌、渠道方面和日本相比,毫无劣势,并且形成了对日本品牌的强力阻击。如果没有三星LG,日本品牌的集体衰落或许会延缓几年。所以,韩国企业基本不会并购岌岌可危的日本品牌。在很多核心技术上,三星比日本还要先进。

     第三,中国企业有充足的资本和整合营销能力,而且急于用品牌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在核心技术上,中国最近几年自主研发技术不落下风,最重要的是,中国品牌急于站在国际舞台证明自己,但由于品牌和渠道方面的先天不足,中国企业亟待借力打力。

     所以,日本企业更愿意与中国企业并购重组。既能保持原有品牌,还能与其在技术方面有深入合作。退一步看,即使日本不选择中国,按照中国企业现有的速度,五年之内在欧美将会超过日本品牌,十年之内有望比肩韩国品牌。

     联手中国,既能依托中国企业的力量让原有品牌焕发活力,又能借现有渠道帮助中国品牌打通欧美市场最后一公里,还能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精明的日本人怎么可能错过样的机会呢。

     对中国企业而言,在欧美市场打出自有品牌,开拓更多渠道,满足这两个条件,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已事半功倍。

     用日本品牌与渠道,用中国技术、资本及整合营销能力渗透欧美市场,相信三星LG一定会高度警惕。对中国和日本而言,这是双赢。

     抗衡三星LG,这并非没有可能。在松下、索尼、夏普、东芝屡次出现巨亏时,如果这些企业真的希望止损,未来实现利益最大化,与中国企业并购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尽管中日品牌曾有厮杀对决,但并购重组或许是对彼此最好的结局。

     打败竞争对手,要积蓄足够的能量和底气。眼下的中国家电品牌,有走向国际的野心与激情,有可以媲美日韩欧美的技术,给他们一个渠道和助推品牌的机会,距离成功,将只有一步之遥。

     是帮助别人实现目标,并且自己也将利益最大化,还是无回天之力仍在隔岸观火?以精益管理著称的日本企业应该不愿失去帮助中国企业实现目标的机会。

     中日家电企业并购案的增多,对韩国将是一个极大的威胁。抗衡三星LG,需要中日两股力量交迭在一起,这一天,渐行渐进。

     来源:蓝科技

     中外管理杂志公众号已开通“评论”功能,欢迎大家点击文章下方“写评论”参与拍砖,精彩的观点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上墙分享给大家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

     直接点击,查看近期最受关注原创文章:

     1. 芮成钢:你急什么?

     2. 急,因为弱者思维

     3. 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4. 总导演谢涤葵揭秘《爸爸去哪儿》:集团军作战的完胜秘籍5. 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6. 谁把郭振玺逼上了不归路?7. 中国应该向世界冠军德国学习什么8. 八次被否定,最终成功逆袭的《我是歌手》,如何让明星再站选秀台9.金钱永远不是早起的理由:Facebook、苹果两位CEO清华演讲的启示10.郭美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11.湖南卫视17年“变形计”

     12.北大1898咖啡馆:中国式众筹“策源地”

     13.《狼图腾》背后的社会心理密码

     14.别人都“掌握核心科技”了,海尔为何还在玩管理模式?

     15.谁都离不开应酬,饭局上如何自保?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