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派掀起“第四代企业家浪潮”
2015/8/20 中外管理杂志

    

    

     点击图片:《中外管理》杂志20元包邮(新疆、西藏除外)

    

     一个月前,一封《向“15派”致敬》的公开信,引起众多企业家、年轻创业者、学界人士及媒体的高度关注。

     从一个群体诞生,到形成一股全新的商业力量,持续创造商业价值,进而发挥社会作用,推动社会进步,并非朝夕而就,甚至要经历数年乃至十余年。但是,15派催生的“第四代企业家浪潮”,箭已离弦!

     15派登台

     公开信指出,源于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国家政策推动,众多年轻创业者、转型升级的传统企业家以及纷纷从传统企业离职创业的职业经理人等群体的爆发,如同“92派”催生一批知名企业家一样,“15派”也必将诞生一个全新的企业家群体,富有创新精神的他们,必将创造一个全新的商业世界。

     在正和岛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刘东华看来,实际上,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加上近两年来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迅猛发展,这种势能早就有了,只不过如今爆发出来了。“15派”正好可以概括这一波创业创新和转型创新的浪潮。

     东星航空创始人兰世立在微博上公开表示,自己既是“92派”企业家,也是“15派”创客。2015年,兰世立正式进军在线旅游业,这是他人生的第二次重大转折。

     蚂蜂窝旅行网创始人兼CEO陈罡认为,“15派”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派别,15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90后,他们打破常规,用一种新的方式来诠释“创新的本质就是创造和突破”。因此蚂蜂窝更像“15派”,因为跟大多数“15派”创业者的想法不谋而合。

     锐波科技创始人孙宇晨是90后创业者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眼中,勇敢、创新、拥有强大生命力的“15派”中,不少人才二十四五岁,前途不可限量,他们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开启中国下一个三十年的辉煌。

     上海交通大学戴明朝博士认为,“15派”除了公开信提到的三类人群,还应包括“创二代”(父辈为企业家)、官员以及学术界创业者。戴博士指出,“15派”对于重塑中国的发展哲学具有重要意义,“15派”会是中国新发展哲学的一个重要的商业推动力量。

     《15派登台报告:从实业报国到互联网报国》,这是《齐鲁周刊》的封面报道。文章指出,“15派”们正在用自己的价值观和商业模式重塑92派、84派等的企业。

     公开信作者,财视传媒CEO、传播达人汇理事长张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15派”是顺势而为的群体,是应运而生的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群体,这个群体未来将在中国商业社会中发挥巨大影响力。“15派”是个符号,是个称谓,更是一个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结果,它实际应该涵盖最近两年来投入创业大潮中的群体。

     “第四代企业家”标签

     《九二派:“新士大夫”企业家的商道和理想》一书的作者陈海认为,“84派”是第一代企业家,“92派”是第二代企业家,第三代企业家是互联网(海归)派(李彦宏、马化腾、马云等),“15派”将成为中国的第四代企业家。

     “除了总理号召与国家政策扶持,这次的最大特点是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驱动。”陈海说。

     张刚认为,与“84派”的小心翼翼试水、“92派”的市场拓荒不同,“15派”完全根植于一个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配套设施完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为梦想而创业”,所以,“15派”将更具生命力。

     陈罡认为,新一代的创客和传统的“92派”,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会更加高效的利用信息工具,还有他们利用科技的潜力和能力。他们能够不断地去提升大家的生活品质,甚至能够衍生出改变大家生活的服务和产品。

     对于创二代群体,戴明朝认为,这个人群被寄予厚望。“他们早就跃过温饱、进入小康,大部分创二代甚至一辈子不干活都可以,所以这批人其实需要在这个新的时代里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由此可见,应运而生的“15派”及其所催生的“第四代企业家浪潮”,从一出生就是创新的代表力量,阳光财富的缔造者,以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15派’是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年轻的创业者也好,或者出来创业的职业经理人也好,或者是传统企业的企业家也好,其实没人能够说,我没有置身其中,都在里面!”刘东华说。

     部分“15派”企业家/创客为【15派星际创客峰会】代言海报展示

    

    

    

    

    

    

    

    

    

    

     陈海:“15派”将诞生第四代企业家

     《九二派:“新士大夫”企业家的商道和理想》一书的作者陈海认为,“84派”是第一代企业家,“92派”是第二代企业家,第三代企业家是互联网(海归)派,“15派”创业群体里的佼佼者或将成为中国的第四代企业家。

     “15派”中将诞生第四代企业家

     记者:企业家在您眼里分成几个代际?15派会属于哪一代?

     陈海:在我看来,企业家分为四代。

     第一代企业家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乡村能人、城市边缘人群,还有来自经济特区的一些有经营才华的人,能从香港借鉴到现代企业的一些成熟经验。这是市场概念的第一批先知先觉者,他们是在一个政治高压且从商有很大危险的背景下去做的企业,所以异常谨慎。代表人物刘永好兄弟、王石、柳传志。

     第二代企业家指的是“小平南巡”前后,一帮有商业才能的政府官员下海,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92派”。客观说,这个群体里,有很多后来下海创业与1989年的大环境密不可分,很多人是“被下海”,再也回不到体制内了;当然主动辞官者也有很多,大多因在体制内看不清出路。他们有很多资源,起点比第一代企业家要高,也没有冒太大的政策风险。

     第三代企业家就是“海归派”,王志东、张朝阳、丁磊、李彦宏这拨,他们西学回来给中国企业带来了一些重要的规则,比如创始人制度(Founder),中国企业在过去二十多年里是没有“创始人”这个概念的,国有企业哪有什么创始人,股东的企业,股东就是国家、或者找不到实际所有者。创始人制度让企业的产权从一开始就是清晰的,这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是谁的企业”的问题——这事困扰了中国企业家几十年。

     第四代企业家,我觉得应该是70后、80后,有的90后还不能叫企业家,他们还在创业中,可以统称为“15派”。如果说互联网的诞生和普及催生了第三代企业家,那么,“15派”最重要的标签就是3G、4G带来的移动互联网的成熟应用;另一个标签则是新潮新锐,他们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的,也有独特的生活方式,擅长自我表达。

     “92派”是士大夫,“15派”崇尚技术

     记者:第四代企业家人群与前几代相比,有什么区别?

     陈海:第一代企业家成长在动荡年代,基本上是那些文化程度偏低者,以乡村能人(乡村精英)居多。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完整,因为其学校教育过程被各类政治运动打乱了,1977年才恢复高考,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不多。这些企业家侥幸能上大学者有的是工农兵学员,更多是镇、乡、村办集体企业的领导者,知识结构有先天缺陷。

     第二代企业家,也就是“92派”最典型的特征是,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很多的人是博士;最重要的是,其价值观形成于思想最为开放的1980年代。比如陈东升、毛振华受过良好的经济学训练(师从董辅仍),冯仑曾在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工作,王梓木是外经贸部副司长,受总理赏识。这一群体有非常好的知识体系,且在政治圈里是最前沿的改革派。

     他们是“士大夫”,也就是他们在做生意之前在政治上都有追求有抱负,有浓厚的家国情怀。他们了解这个国家,深谙体制,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脉络,熟悉经济运作,有大情怀。这点和以前的企业家都不一样,也注定和以后的企业家不一样。

     记者:“92派”和以前的企业家有什么区别?

     陈海:创业于1984年的企业家像王石、柳传志也是不得了的商业领袖,无数创业者的偶像,但这拨人我觉得偏于谨慎。

     这是有历史原因的。第一代企业家创业早期中期都冒着很大的风险,甚至生死(比如著名的“温州八大王”),他们头上都悬着利剑——当年有两个刑事罪名压在他们头上,一个投机倒把罪,另一个是非法集资罪。很多人迫于压力,戴着一顶“红帽子”办企业,早期的民营企业家一路走来,九死一生,非常不易。

     在现实中,第一代企业家经常会成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生存智慧”,表面上看是他们积极参与政事,内里却揭示了整个群体的强烈不安全感。这是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一个群体性特征。

     “92派”就好很多了,因为他们从体制中来,熟悉公共政策,了解中国的政治生态,他们会娴熟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和社会关系,为我所用。细细观察,你会发现“92派”做的生意有两个核心,一是地产,一是金融,这些领域的资源都有权力的影子。

     “92派”身上传导着“士大夫”气质,他们受惠于体制,功成后又懂得反哺体制,他们做的一些事情对推进体制变革有益,比如创办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做阿拉善SEE协会,帮助李连杰办“壹基金”,不要小觑这些公益性质的社会组织,它们中有的能干预公共政策制定,有的能协助政府进行社会管理,有的能干政府干不了或不该干的事。我觉得这个特别了不起,这个是这代企业家区别前后两代企业家的本质特征。

     记者:怎么看待第三代企业家和第二代企业家的不同点?

     陈海:第三代企业家做企业,他们一开始进入的就是完全竞争性的市场,没有直接去碰金融、交通、能源等这样一些垄断性行业,没有去碰地产、碰制造业,他们从事的是IT,做的是互联网,互联网是他们创造出来的全新市场,这里见不到“国家队”——太幸福了,不用像前两代代企业家一样,要和政府机关打交道,和审批、管制斗争,他们不用,或者极少(新闻、视频等也会)。

     他们成长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拼杀于商海,擅长竞争中取胜,都是聪明脑袋瓜。但这代人身上缺少些人文情怀,按吴晓波的说法,因为这代人是不怎么读书的。马云常在机场书店的电视机里论商业之道,谈企业管理多,谈家国民生少;马化腾也说自己的大多数时间都泡在腾讯的产品里;李彦宏也如是。

     第三代企业家跟前两代企业家不太一样,事实上他们学历很高,有的也是博士,但是他们多工科出身,以工程师、产品经理自居,少人文情愫,缺乏对这个国家过去、现实和未来的主动认识。有一种理念说:企业家最大的责任是办好企业。能怪他们吗?

     “15派”从创业人群上来看,和第三代企业家有一定的传承性。但和第三代企业家不同的是,“15派”更自我,更崇尚技术,更新潮,更推崇“技术改变生活”。

     但是,这一群体不怎么看书,或者说他们中间看书的人太少了,当然我说的不是心灵鸡汤、商战、企业管理类读物。换句话也就是,他们中缺少热爱好宏大叙事者,也即对家国叙事、宏观思考、民族命运、基层治理等等社会民生话题不怎么Care,他们相信“技术改变中国”。家国叙事,与其说他们没有能力去思考,不如说他们没有这方面自觉。

     刚刚看到一个报告说,54.9%的90后崇拜商界精英,领袖伟人紧随其后为31.2%。在商界精英中,马云威望最高,为75.3%,比尔盖茨61.3%,马化腾41.0%。

     54.9%的90后崇尚商业精英,这背后的语境就是财富带来的巨大好处,这当然不是什么豺狼虎豹啦,我当然相信财富能让人生活更美好。但价值单一,仍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戴明朝: 15派将重塑中国发展哲学

     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基业长青课程主任戴明朝博士认为,“15派”人群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中坚力量,“15派”人群中,除了此前所说的90后创客、经理人创业、带领传统企业转型的人以外,还有政界精英与知识分子,最后还要加上“创二代”这个独特群体。一句话,15派,非常5+1!

     他预言:这会让整个这个”15派”的人实现,不仅更快致富、更深的自我实现,而且更有思想,更有抱负,更有品味,更有家国责任感。

     以下是财视media(以下简称财视)和戴明朝的对话:

     “5+1”人群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中坚力量

     财视:对于“15派”这种商业现象,你是怎么看的?

     戴明朝:15派这个派别是成立的。

     首先,在中国经济从传统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15派”这一波人的出现是中国转型最终完成的中坚力量,不仅是经济转型,更重要的是社会转型、文化转型与政治转型。

     第二,“15派”这些人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全球化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所有创业的人他的视线已经是全球的。另一方面,“15派”这些创客会带着新的组织、产品与品牌去“化”全球。这就是说,“15派”的这些产业,所创造的的东西,能够回馈给全球更多的力量。

     我们原来的全球观或者叫世界观,是一个狭隘的、也是功利化的全球化。简单说我们把一个东西卖到法国去,卖到美国去,就以为完成全球化或者以此作为全球化的目标。这种全球观,今天已经out了。全球200多个国家与地区,每个企业都要有“自己”的地球仪,你要始终思考你给全球的产品服务品牌灌注何种价值观与人类共性。

     不仅如此,现在全球化的任务,还要对全球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品质带来深刻影响,从而再造全球经济秩序,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全球化。

     财视:对于15派,我们总结有三类人群。第一类是年轻的创客,85后、90后这类人。第二类是高级经理人,像陈向东、毛大庆等,早早实现了个人的财务自由,想实现梦想。第三类是想带领传统企业转型的人,如e袋洗的张荣耀等。你怎么看这三类人群?

     戴明朝:“15派”中还有两种力量不能被忽略。

     一个是有大量的政府官员。从某种意义讲,政府是吸纳所有精英的一个最大的池子。这一次开始,有大量的这个池子里面的精英会重新选择他们人生的标杆,他们过去从政治的角度来实现价值,现在变成从经济上实现价值,这会是一个很大的队伍。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自贸区改革的推进,后面这支力量会越来越不可忽略,而且我觉得他们的转型会对整个中国政商的互动产生一个很深远的影响。我跟很多政府领导传递一个概念,今天或许是中国官员下海最后一个黄金机会。

     财视:也就是说,类似于跟“92派”类似的这么一群人,也会出现。

     戴明朝:对。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力量,就体制内的人要走出来。所以只有这个就是说一个系统只有从体制内外打通,这个系统才能无限焕发它的生机和活力。

     另外一批人就是学术界的人,也是我们常常说的知识分子,这是会走向下海的一个很大的一个队伍。这个队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别是我们推动产学研的一体化,带着自己的观察、研究、思考,专利,这样的人将会迅速地占据在创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岗位上。知识分子不再仅仅是社会的观察者、批评者,可以直接把自己的梦想思想化作社会实践的一部分。

     还有一类不可忽略的创业群体,就是创二代。创二代是一个单列出来的,就他们不是“屌丝”,他们的父辈已经替他们完成财富与组织的“从0到1”,他们是创二代。创二代他在很大程度上,他也有自己的梦想,也要带着一个成功的组织。同时这里边他其实也有二次创业,或者是第一次创业这样的一个概念。

     创二代,就我五年来的陪伴式观察,他们很有可能成不了最具创新的力量。但激励觉醒的二代,会是创新最坚定最懂行甚至最知己的支持者。第二个,同时他们还会是一个社会,在中国社会活得较优雅,从容的一个这一个角度,所以从富而贵的一个重要的带头的一群人。

     这些人会让整个这个15派的人不仅致富更快、自我实现更深刻更彻底,而且更有思想,更有抱负,更有品味,更有家国责任感。

     我把这些归集为5+1。现在是重塑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哲学和发展动力的关键期。今天仅仅讲发展动力我认为还是不够的,5+1的人会形成一个系统合力。

     “15派”将重塑发展哲学

     财视:中国经济发展处于下行期,全民创业却在这个时间内掀起了高潮,原有的结构原有的设置面临很大的挑战。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新动力到底是来自于哪里?

     戴明朝:我认为“15派”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重塑发展哲学的概念。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很多发展是超赶型或者赶超型。说得更严厉一点,其实是山寨型。

     这个发展哲学就是,不需要问为什么,只需要问怎么干。

     然后所有的成功标准是以“成为别人”为我们自己的核心发展目标,所谓成为别人,比如说人家有多少世界500强,我们也要有多少500强。人家有一个什么样的商业模式,那我们拿一个新的模式过来复制copy,然后再去本土化。

     它具有历史的正当性,就是我们能学为什么不学,是吧?但是,这个但是很关键,当我们讲它有历史正当性的时候,它也同样就拥有历史的局限性。

     但是我们不能一直持续地去,不能一直这样,这样复制粘贴打补丁。第一现在到了没法再去复制的时候,第二就是中国现在发展的这个格局已经具有全球的独特性。第三,在某些领域,在商业发展程度上来讲,我们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要去承担全球探索的功能。

     这样三个层次,决定了我们首先必须解决为什么而发展的问题,这会影响到我们为什么创业,原来我们创业的目标相对简单,赚钱,或者说是商业目标是比较简单,或者说在相对集中。

     财视:过去的发展哲学相对比较简单,“15派”塑造了什么样的发展哲学?

     戴明朝:“15派”中建构一个更加理想的社会,是他们创业里边深层的一种冲动。这个创业有很大程度是上会改变社会的,是想去为一个更加理想社会去奋斗的。在这一点上我认为90后与知识分子创业者相乘,会爆发极大的力量与思想优势,他们相当多的创业的人,秉承着一种伟大的社会理想。

     90后还有一个核心特点,是因为他总体上没有经历过物质的极度贫困,所以他不需要去特别考虑个人的生存问题,他更多的是考虑叫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和社会建构,他可以选择,这样两者之间形成一个互补的系统。

     财视:15派还重新构造了哪些关系?

     戴明朝:“15派”还重构政商关系。在这一点上,从政府出来的人将会具有极大的价值。现在很多人反对提政商,我认为不对。

     原来的政商关系,我把它归之为P2P,就person-to-person,就是个人对个人,无论市委书记无论是市长,现在的是叫O2O,叫organizationto organization我觉得是组织对组织的关系。未来那些个模式就是更健康,更生态,也更持久。

     90后的这些人具有颠覆性,他们是互联网的一代,所以在后期互联网的创业上,90后会呈现出一种强大的势能,在这个意义上90后传统社会终结者与未来社会构建者的角色。现在大家都熟悉的一个概念,“毁三观”;其实,90后如果与思想者发生化学反应,最厉害的是,毁完三观之后能重建未来品质的新三观。

     “15派对未来经济社会有三重改造”

     财视:分析了15派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那么具体到对于产业来说,15派能够掀起怎样的风潮?

     戴明朝:我觉得未来是要进行四重改造,“3+1”。

     第一重改造就金融化的改造。“除了银行不再是金融机构之外,一切组织都必须金融化”。金融化的改造,就是说全要素全流程全环节,都可以按照金融的规格和金融的标准来进行定价、估价与溢价,从而以金融的方式变现与交易。

     第二重就是互联网化,互联网化不是说要用一个电脑,不是要用一个互联网,而是说要基于互联网的一个深层哲学,这个我就讲就说我一直把它归结为8个字,叫时/空、你/我、真/幻、是/非。就是会以互联哲学改造我们的组织,通过配置时空,通过仿真技术,实现“你是我非、明是今非”的自组织迭代。

     第三就是要突破生态化改造。要充分考量低碳环保,要体行自然天道,要探索建构碳补偿,深度建构碳市场,努力探索碳交易。

     在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最艰难的改造,就是我们的组织和商业,必须价值观化、思想化。要成为消费者员工和相关参与者思想与价值的最大公约数。

     未来在一个新的经济形态下,任何组织商业组织都必须是叫精准金融化,深度互联网化和高度低碳化,带着崭新的新思想和价值观。

     15派:“传统+”新种群的批量崛起

     文|和君咨询副总裁 林枫

     2015年是一个新的开始,是传统产业+互联网和传统企业+互联网的开始。过往十年,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商业领域,马云、刘强东凭空做出了阿里和京东这种过去不存在的业务形态,这种新生业务形态对传统产业形成了很大的颠覆,在改善商业效率的同时,也让传统实体痛苦不堪,传统电子商务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发心,却走到了“天下的生意都很难做”的境地。

     然而,商业潮流的演变从来都不是简单、直线型的,而是丰富和立体的,今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开始。与以往电商新生增量业务(那是新建开发区模式)不同的是,我们看到移动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相结合,以协同的、融合的友好方式,在传统产业巨大的既有存量业务中产生创新和突破,这是在传统产业生态中进行“旧城改造”的模式,阿里和京东的电商业务至今在实体经济占比中只有10%左右,线下传统业务占比超过90%,如何在巨大的传统业务中进行创新呢?

     我们看到滴滴打车通过帮助出租车司机更快地找活快速走向成功,三年时间做到150亿美金的价值,我们还看到上海的房多多通过提供大量一手房信息,帮助二手房中介变现自己手中的客户价值获得极大成功,三年时间做到2000亿,第四年将做到4000亿,我们自己参与投资和创立的壹吉购,自上线以来,短短一个多月单日流水超过30万,以成长趋势计算,百日之内将单日流水将超过100万,还有从传统洗衣行业走出来的e袋洗……这样的案例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上述这些新兴的互联网公司,不同于以往那种完全独立于传统实体产业的电商企业,而是一开始就采取深度融合的方式,借助传统产业那些既有参与者的资源和能力,纵深夹裹产业资源,迅速打开从0到1的蝶变期,以持续不减的加速度从1到10、从10到100快速穿越三峡奔向无限广阔的大海。

     再以壹吉购上线一个多月流水达到30万的例子来说明传统产业+互联网的力量之源。壹吉购在每一个城市,通过连接城市一批商和零售终端,在二者之间构建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的掌上订货平台,缩短中间二批、三批的环节,降低厂家和一批商市场管理的难度,提升了渠道效率,受到厂商一致拥护,同时通过整合优秀二批为平台物流商,没有添加一辆车的情况下,实现了高效的全城物流,降低了社会成本,也受到了优秀二批商的拥护。最后,通过壹吉购的努力,让那些有良好服务意识、勤奋的零售店主们在电商冲击浪潮中找到出路,从而为社区用户提供持久优质的服务。从洗衣业走出的e袋洗、房屋销售代理领域走出的房多多能够高速成长,和这种传统产业存量资源的夹裹不无关系,这是告别传统电商那种颠覆、革命的野蛮商业种群的形象。这些新兴商业种群是从传统土壤里面长出的花儿,他们不是去摧毁传统产业,而是让传统产业和传统企业长出互联网的翅膀,变得更加完善和流畅,从而让传统实体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2015年是一个新的开始,未来三十年的商业格局将在未来三五年奠定,上述“传统产业+”的商业种群是一种典型代表,但不是全部,还有“传统企业+互联网”的商业种群。下面再说说这种模式。

     我们在过往两年,一直在帮助传统实体企业进行移动互联网升级和转型,经过摸索,我们找到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先讲一个案例。五粮液2013年8月收购河北永不分梨酒业,到2014年7月,并购后的永不分梨酒业经营起色不大,2014年8月全面导入移动互联网模式,历时一年,不仅全面扭转经营形势,收入、利润远超预期,对手被逼迫全线下滑,而且成为行业标杆,前去邯郸(永不分梨酒业所在地)参观者络绎不绝。永不分梨怎么做到的呢?第一、我们帮助它做了一个自媒体《和你在一起》,不到一年这个自媒体粉丝量接近20万,这些粉丝基本都是邯郸本地人,这是永不分梨的主战场,形成的阅读量超过1500万人次,每篇被阅读文章的下面都有永不分梨旗下产品、品牌的信息,这首先解决了低成本传播的问题。第二、借助自媒体平台,在邯郸本地,永不分梨做了超过10万人次的地面推广活动,并通过“霸王餐”和“自助会”等方式建立了消费用户的自组织平台,强化了“企业—用户”之间一体化的信任关系。第三、将邯郸本地分为130个社区,每个片区选择一个零售终端,通过免费赠酒和移动互联将“零售终端—用户”有效连接起来,这种微信营销进社区的做法,打破了过往挤破头同质化抢夺终端资源的传统做法,让永不分梨在市场营销资源的投放方面更有效率。前后不到一年时间,五粮液永不分梨酒业反败为胜、逆势上扬,成为白酒产业周期下行环境下一道亮丽的风景,酒业同行纷纷模仿、趋之若鹜。

     永不分梨的案例,是传统企业借助移动互联的工具,通过构建与消费用户之间一体化的关系,颠覆了竞争,成为赢家的故事。它为传统企业在电商焦虑症和小米学不会的纠结中,找到了第三条出路,这种模式即充分利用了传统企业原有在产品、渠道、业务队伍上的资源优势,又有效规避了传统企业内在价值观和行为惯性对移动互联网的不适和抵触,由于是和传统的产品、渠道、促销具有高度的融合性,很短时间,从内部业务队伍到外部商业和终端队伍,可以快速理解了这种能够迅速带来销量和市场氛围的做法,变得非常拥护这种模式,而这种拥护背后的信任资源,往往是一种新模式、一场变革成败的关键。

     2015年,是一个新的开始,互联网的技术又走到了新的路口,被传统电子商务挤压、集聚近十年的传统产业和传统企业,逐渐触摸到了那个出口,并以“传统产业+”和“传统企业+”群体性的形象出现在历史浪潮中,各种伟大的公司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不是英雄选择了历史,而是历史选择了英雄,未来是后马云、后刘强东时代?还是小马云、小刘强东时代?我们拭目以待!

     15年,又是一个春天。

     提示:

     【宇宙梦 中国梦 15派星际创客峰会】将于2015年11月7日在北京举行,详情点击 阅读原文

     原文链接:http://www.caishimv.com/party/1436927401.html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