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为何从不崇尚“龟兔赛跑”?
2015/9/5 中外管理杂志

    

    

     点击图片:《中外管理》杂志20元包邮(新疆、西藏除外)

     文/黄全愈

     约在1992年底,当我第一次读到理查德-斯卡利著的美国儿童读物《小兔子之书》时,我小小地吃了一惊。因为在书的末尾,我读到了与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完全相反的内容:“乌龟总以为它们能在赛跑中击败兔子……但他们不可能做得到。”

     当时我问儿子:“乌龟能在赛跑中击败兔子吗?”他不假思索且毫不犹豫地答道:“当然能啦,因为兔子太骄傲自满了!”时隔六年,我再问儿子:“乌龟和兔子谁跑得快?”他在鼻子里不屑地轻轻哼一声,竟然懒得回答我。看我非要他回答不可,他不耐烦地说:“怎么问那么stupid(俗不可耐)的问题呢?乌龟怎么可能与兔子赛跑嘛!”

     我觉得他对“龟兔赛跑”的看法的变化很有意思,便立即给我弟弟家里打电话,他那对双胞胎儿子来美国也六年了,一听这个问题还是回答:“当然是兔子跑得快啦。”

     后来,我趁给国内打电话的机会,问过五六个孩子。没有一个不说乌龟跑得快,因为兔子骄傲自满。只有一个年龄大些的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有个故事,讲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骄傲,被乌龟赶上了。”

     “龟兔赛跑”的故事在国内是家喻户晓的。几乎没有一个儿童不知道,由于兔子骄傲自满,停滞不前,乌龟把兔子甩在了后面。199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龟兔赛跑”的故事被别出心裁地新编了一回。大概是因为兔年的关系,兔子应有个好形象。新编“龟兔赛跑”以龟兔互相帮助,共同胜利,来了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大结局。

     新编是新编,但还是在讲一个寓言,一个道理。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更愿意孩子们从这个故事中学到其深刻的含义和哲学道理。美国的教育工作者却更注重要孩子们去学到兔子要比乌龟跑得快得多的科学知识。

     美国的不少机械,例如割草机,在其档次变速的示意标志上,用两个箭头分别指着两个标志:一端是乌龟,另一端是兔子。这种国际通用的图示,明白无误地表明:乌龟标志着慢速,兔子标志着快速。捷兔骄傲自满,是一种寓言的想象,没有必然性,但兔子比乌龟跑得快却是科学常识。笨龟勤奋不懈,是一个童话的假想,没有规律性,但乌龟根本无法与兔子赛跑却是不争的科学事实。

     国内的读者可以做一个有趣的试验,到幼儿园或小学去问问,看看孩子中有几个不认为兔子骄傲而落后于乌龟的?孩子们只注意到寓言的想象,而忽略了科学的事实,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

     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有三点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去探讨。

     第一,道德教育重不重要?非常重要!但不应将价值判断置于事实之上,也不应把道德判断置于科学之上,更不应只重道德教育而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的发展。如果孩子们在他们最活跃的儿童时代没能全面发展他们的兴趣和个性,以后就很难再补救过来了。道德教育在童年阶段固然非常重要,但更需要人们终生持之以恒。

     第二,孩子的道德教育非常重要,但不应因此而忽略对孩子的科学常识的教育。如果我们只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而忽略对孩子的科学常识的教育,他们一方面会变得“少年深沉”,另一方面,到他们年纪大了又会变得“老年无知”。

     还是以“龟兔赛跑”为例,当美国孩子只知道兔子比乌龟跑得快的最简单的科学常识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已理解“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的深刻哲学道理;但当我们的孩子长大了还想不通“兔子并不必然骄傲”的道理,并忽略兔子必然比乌龟跑得快的最简单的科学常识,就显得“幼稚”了。

     第三,忽略对知识的永恒性与伦理的局限性的教育,孩子将很难做到“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兔子比乌龟跑得快,这是不变的科学常识,但“先进必定自满,落后必然奋发”的判断,却是值得质疑的。

     孩子们只有认识到知识的永恒性,才会具备批判性思维,才会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才能突破人伦关系,做到“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来源:新华网

     中外管理杂志公众号已开通“评论”功能,欢迎大家点击文章下方“写评论”参与拍砖,精彩的观点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上墙分享给大家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

     直接点击,查看近期最受关注原创文章:

     1. 芮成钢:你急什么?

     2. 急,因为弱者思维

     3. 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4. 总导演谢涤葵揭秘《爸爸去哪儿》:集团军作战的完胜秘籍5. 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6. 谁把郭振玺逼上了不归路?7. 中国应该向世界冠军德国学习什么8. 八次被否定,最终成功逆袭的《我是歌手》,如何让明星再站选秀台9.金钱永远不是早起的理由:Facebook、苹果两位CEO清华演讲的启示10.郭美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11.湖南卫视17年“变形计”

     12.北大1898咖啡馆:中国式众筹“策源地”

     13.《狼图腾》背后的社会心理密码

     14.别人都“掌握核心科技”了,海尔为何还在玩管理模式?

     15.谁都离不开应酬,饭局上如何自保?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