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天管理修炼96|为什么现在企业开早会感觉很扯淡?
2015/9/15 中外管理杂志

    

    

     点击图片:《中外管理》杂志20元包邮(新疆、西藏除外)

     有人说,管理者的水平分为九段:一段:以身作则,堪为榜样。二段:帮助下属,无私奉献。三段:教化下属,为人师表。四段:建立规则,打造团队。五段:高效激励,领导思维。六段:全面统筹,科学管理。七段: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八段:机制励人,文化凝人。九段:组织制胜,天长地久。

     信息凌乱无序,内容前后矛盾,主题信手拈来,微信公众号给管理者带来了很多便利,但碎片化的阅读,让人眼花缭乱,我们开设管理者百天修炼计划,愿您通过连续、连贯的阅读,提升管理“段位”。

     之前参加一个管理人交流沙龙,听到有朋友分享企业早会的实践心得:效果不理想,越来越流于形式。我推测大部分公司的早会可能都是这样:不仅越来越流于形式,甚至直接沦为了“点到”时间。关于早会,笔者曾经的实践结论是:除了销售等特殊类型工作者,大部分知识工作者其实不需要开早会。下面分享我们公司的早会实践经历。

     我们是一家软件公司,人数18人。我发起早会的目的是:想了解团队每个人昨天的工作情况,今天的工作安排,以及在昨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等。8点30分上班,早会时间定在半小时之内完成。可在实际执行时,我们遇到的问题如下:

     1、会议时间总超时。

     原计划限定每个人每天早晨1分钟陈述自己的昨天的工作、今天的计划以及遇到的问题。实践时,有的同事1分钟时间讲不完,18个人全讲一遍,时间差不多就到了。有时早会时同事还会反馈工作中的问题,但如果在早会要解决这些问题,往往会变成讨论会,时间更不可控。但假如不解决这些问题,又影响反馈者的工作积极性。

     2、迟到影响早会。

     总是有各种意外,有人会迟到那么几分钟。开早会时,有时等不等这些人,是个问题:因为可能沟通的问题就需要他参加。本来就是个小团队,如果开会人不齐,那还开个什么劲?

     3、时间久了,流于形式。

     刚开始实行早会时,大家感觉新鲜,会认真的去思考每天的工作安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早会就是每天随便讲一讲,主管也不追问,所以应付的心态越来越严重……但实际上,主管不是不想追问,而是早晨的时间成本太高,如果会议上扯这些事情,浪费的将是所有人的时间,所以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4、站会让员工感觉差。

     之前我们开早会是坐着开,后来发现时间不可控后,就改成了站会。这样站着大家沟通的效率是不是会更高一些?实践表明:站会确实能缩短会议时间,但大家的感觉变差。尤其是我们的一个90后员工私下和我聊天谈到的:感觉自己就像出来卖的。

     以上是我们团队实践早会时遇到的问题。后来的团队管理中,我们废弃了早会,保留了周会、月会和头脑风暴会。对于早会的目的,我们采用了日事清的KPTP工作日志法来解决,每天下班时让员工写一下工作日志即可。日事清的KPTP工作日志法是:

     K:keep,今天做了哪些工作;

     P:problem,遇到了哪些问题;

     T:try,计划尝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P:plan,明天的计划是什么。

     根据这样的工作日志,无论是个人的工作反思还是团队的工作状态,大家都可以清晰的了解每个人每天的工作情况。遇到需要沟通协助的问题,只需要像微博一样@给对方就可以了。而且用手机移动端,主管可以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了解大家的工作状态。通过这种方式,如果每天节省团队半小时的整体会议时间,一年就是10950分钟,这些时间能产生多少额外价值!

     早会是工业时代的产物,那时人们的工作并不复杂,早会确实可以三言两语沟通清楚要做的工作,但互联网时代,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内容越来越复杂,仍然坚持通过早会来了解团队的工作内容,真的还适合吗?

     来源:经理人分享

     中外管理杂志公众号已开通“评论”功能,欢迎大家点击文章下方“写评论”参与拍砖,精彩的观点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上墙分享给大家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

     直接点击,查看近期最受关注原创文章:

     1. 芮成钢:你急什么?

     2. 急,因为弱者思维

     3. 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4. 总导演谢涤葵揭秘《爸爸去哪儿》:集团军作战的完胜秘籍5. 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6. 谁把郭振玺逼上了不归路?7. 中国应该向世界冠军德国学习什么8. 八次被否定,最终成功逆袭的《我是歌手》,如何让明星再站选秀台9.金钱永远不是早起的理由:Facebook、苹果两位CEO清华演讲的启示10.郭美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11.湖南卫视17年“变形计”

     12.北大1898咖啡馆:中国式众筹“策源地”

     13.《狼图腾》背后的社会心理密码

     14.别人都“掌握核心科技”了,海尔为何还在玩管理模式?

     15.谁都离不开应酬,饭局上如何自保?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