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经济不行的时候才是企业发展最佳时机(值得反复品味)
2015/9/19 中外管理杂志

    

    

     第24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

     黑云压城城欲摧!在股票狂跌、经济危机来临、各企业运营异常艰难的情况下,每个老板都格外小心,甚至异常悲观。但日本的经营之圣、在中国企业界掀起过学习狂潮的稻盛和夫却说:

     很多时候,我们会面临到感觉无法解决的困难,就像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在这时,你可能会选择放弃,另寻出路,但您是否知道这仿佛“已经不行了”的困难正是你重新开始的起点呢?

     艰难困苦正是机会—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

     为什么?

     因为苦难能够教育人,促进人的成长。相反,人在一帆风顺的时候往往容易犯错误。

     比如,有不少获得巨大成功的经营者,他们为成功的美酒所陶醉,陷于傲慢,犯了错,以至于晚节不保,辛苦创建的企业走向衰败,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

     虽说盛衰荣枯乃世间常态,但是令人心酸的悲剧仍屡屡上演,不正常似乎成了正常。

     遭遇失败和苦难的时候,不应牢骚满腹,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忍受考验,坚持努力,一点点积累小小的,然而是确凿的成功,最后将逆境转化为顺境。

     在成功和幸运的时候,要不骄不躁,抱着真诚的感谢之心,仍继续坚持努力,使成功得以长期持续。无论苦难或成功都是对我们的考验。

     “已经着手开发的研究项目,一定要百分之百的成功!”这是我的信念。

     在京瓷创业大约15年后,我应邀就如何进行研究开发的话题,在某个著名的大企业做了一次演讲,听众是200多位研究员。他们都是平时从事高新技术开发的优秀人才,其中许多人都有博士头衔。

     演讲结束答疑时,有人提问:“京瓷研究开发项目的成功率是多少?”

     当项目遇上难以克服的困难,认为“已经不行了”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终点,而是重新开始的起点。

     “京瓷凡是着手开发的研究项目,都必须有百分之百的成功率!”我这样回答。

     在发出一片惊叹声之后,立即就有人质疑:“你说这话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不可能的。”

     我接着这样回答他:“在京瓷公司里,研究开发一定要持续到成功为止。以失败告终的事例没有。”这一答辞立刻引起了全场一片笑声。

     然而,我是认真的。不管什么项目,一旦开始,就一定要做到成功为止。这种执着的、强烈的信念,以及不达目的绝不歇手的“持续的力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我坚信这一点。

     当项目遇上难以克服的困难,认为“已经不行了”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终点,而是重新开始的起点。在成功之前,要绝不罢休,不屈不挠,坚韧不拔。

     不能给自己设置界限,要不厌其烦, 持续挑战。这样才有可能变“危机”为“机会”, 让“失败”转为“成功”。

     狩猎民族手执梭镖或吹箭,腰间带上数天的食料和水,去追捕猎物,借以维持一家的生存,但捕获猎物并不容易。

     他们要顺着动物的足迹,日夜不停地追踪,追到猎物的窝巢后,还要冒着生命危险,突袭并杀死猎物。

     然后,他们还要扛着战利品,再花上几天几夜,长途跋涉,回到家里,让等候的族人们获得食物。

     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下维持生存,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备洞穿岩石般坚强的意志。

     一旦盯上目标,在得手之前,就要持续追击,锲而不舍,绝不放弃。这种执着之心,就是坚强的意志,是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认为已经不行了的时候,才是工作的开始”,这一思想在京瓷已经深深扎根。

     即使在工作被逼入“计穷策尽,已无办法可想”,不得不放弃的地步时,也不是终点,而是第二次开始的起点。从这里出发,要以更坚强的意志、更炽烈的热情投入战斗。

     不管碰到何种阻力,都要穷追不舍,坚持到底—狩猎民族取胜的这种韧性,在我们要达成目标时必不可缺。苦难不会没完没了,当然幸运也不会永远持续。

     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每天每日勤奋工作,这比什么都重要。在胜利和挫折的考验中,每一天都拼命努力,这本身就是在孕育成功的种子。

     来源:微喷印

    

     点击图片:《中外管理》杂志20元包邮(新疆、西藏除外)

     中外管理杂志公众号已开通“评论”功能,欢迎大家点击文章下方“写评论”参与拍砖,精彩的观点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上墙分享给大家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

     直接点击,查看近期最受关注原创文章:

     1. 芮成钢:你急什么?

     2. 急,因为弱者思维

     3. 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4. 总导演谢涤葵揭秘《爸爸去哪儿》:集团军作战的完胜秘籍5. 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6. 谁把郭振玺逼上了不归路?7. 中国应该向世界冠军德国学习什么8. 八次被否定,最终成功逆袭的《我是歌手》,如何让明星再站选秀台9.金钱永远不是早起的理由:Facebook、苹果两位CEO清华演讲的启示10.郭美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11.湖南卫视17年“变形计”

     12.北大1898咖啡馆:中国式众筹“策源地”

     13.《狼图腾》背后的社会心理密码

     14.别人都“掌握核心科技”了,海尔为何还在玩管理模式?

     15.谁都离不开应酬,饭局上如何自保?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