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12句话详解“海尔十年”
2015/9/22 中外管理杂志

    

    

    第24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

     9月19日上午,“协同共享 共创共赢——人单合一双赢模式探索十周年暨第二届海尔商业模式创新全球论坛”在北京举行。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发表了题为《人单合一2.0——为创建“共创共赢”生态圈模式进行的探索及实践》的演讲。张瑞敏系统阐释了人单合一2.0——共创共赢生态圈模式的内涵,对传统模式的颠覆,以及这十年探索心得,包括路径、难点和目标。海尔的探索会在试错中奋勇向前,因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1、一台电脑什么都不是,但是连上网络就无所不能;人的大脑有百亿神经元,每个神经元都非常愚蠢,但是连起来就非常聪明。企业的定位,说到底是封闭还是开放的问题。

     2、职能部门就是干良心活,他们怎么人单合一呢?海尔把原来的职能部门合成“两个平台”:一个叫共享平台,一个叫驱动平台。共享平台要做到“活而不乱”,驱动平台的目标是“事先算赢”。

     3、2000年,德鲁克到全美企业家大会上演讲,当时他已经90多岁了,好不容易坐稳了之后,他说,今天只给大家讲一个问题,你记住我这一句话就行了,“在企业里最不懂企业运营的就是CFO。”他解释说,因为企业家精神是关注企业的未来,而不是关注企业的过去。CFO给的报表只是把过去写得清清楚楚,但未来他不知道。

     4、大规模制造下的产销分离是,产品从工厂到商店、再从商店再到顾客。现在虽然有了电商,电商只解决了去线下实体店的问题,所有工厂还是要到这个平台来卖。但互联网要求的并不是用户的购买,而是用户体验。现在我们在建“互联工厂”,用户体验是无缝化、透明化、可视化的。我们能不能做到去线下店、也去线上店呢?

     5、我和里夫金先生在海尔交流,《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本书里有个观点对我影响非常大。书中说,全球化的下一个目标是洲际化。这句话乍一听有点像悖论:全球化已经很大了,应该更大,但是洲际化又缩回去了。其实不然,洲际化就是要从大规模制造到大规模定制。定制就需要本地化。

     6、“用户个性化”的目标,我们叫做产消合一:生产者、消费者合一。我把叫它做“否定之否定的演进”:小作坊一定是自产自销;大规模生产一定是产销分离,因为生产量太大了,不能前店后厂;互联网时代,又是自产自销了,我就希望海尔的互联工厂变成自产自销。但是,这还不是最后的目标,最后的目标要达到产消合一。这是基于共享经济的。

     7、这个月的《福布斯》杂志刊登的文章说,英国、美国、加拿大已经有1/4的人加入到共享经济,而且预测12个月以后会翻一番。我们应该想用什么样的新指标来提高GDP。因为共享经济一定会使GDP下降。共享经济,一定是所有权向使用权转移的。

     8、“世界上最大的问题等于最大的商机”。“自创业”的意思是,员工自己要寻求机会,如果你寻找到了,就可以变成一个自组织;这个自组织又可以自驱动。这个组织没有领导。没有领导谁来驱动?用户。

     9、怎么样创造一个平台,让每个人都把他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一个鸡蛋从外面打破,一定是人类的食物,但从里面打破,一定是新生命的诞生。我们的任务是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孵化”出来,都能够破壳而出。

     10、我到欧洲和美国考察,看能不能找一个学习的样板,但是没有找到。中国过去没有自己的管理理论和模式,所有东西都是学外国的:改革开放初期、80年代,我们学日本的精益管理,之后学习美国GE,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学颠覆,真的没有榜样。

     11、一个人执行力很强,但是让他创业就未必行了。80年代日本的企业超过美国企业,说到家就是日本的团队精神和执行力文化太强了。“二战”后占领日本的麦克阿瑟说,日本有最好的士兵,但却有最糟糕的将军;法国雷诺收购了日产,说过同样的一句话,说日本有全世界最优秀的工人,却有最糟糕的主管。今天我们要的不是执行力文化,而是创业文化。

     12、天变不足畏”,天变了不要害怕,从传统时代变成互联网时代,一定要冲上去,如果退缩等待,那是死路一条;“祖宗不足法”,现在我们用的是传统时代的管理模式和思想,还是亚当·斯密的细分化,还是泰勒的动作研究、流水线……这套已经没用了,不能停留在原来的经典上,要创新;“人言不足恤”,一定要认真干,人肯定会说三道四。河水可能会经过千山万壑,但最终一定会奔向大海。

     来源:中外管理新媒体

    

     点击图片:《中外管理》杂志20元包邮(新疆、西藏除外)

     中外管理杂志公众号已开通“评论”功能,欢迎大家点击文章下方“写评论”参与拍砖,精彩的观点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上墙分享给大家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

     直接点击,查看近期最受关注原创文章:

     1. 芮成钢:你急什么?

     2. 急,因为弱者思维

     3. 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4. 总导演谢涤葵揭秘《爸爸去哪儿》:集团军作战的完胜秘籍5. 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6. 谁把郭振玺逼上了不归路?7. 中国应该向世界冠军德国学习什么8. 八次被否定,最终成功逆袭的《我是歌手》,如何让明星再站选秀台9.金钱永远不是早起的理由:Facebook、苹果两位CEO清华演讲的启示10.郭美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11.湖南卫视17年“变形计”

     12.北大1898咖啡馆:中国式众筹“策源地”

     13.《狼图腾》背后的社会心理密码

     14.别人都“掌握核心科技”了,海尔为何还在玩管理模式?

     15.谁都离不开应酬,饭局上如何自保?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